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方法论探析

2014-03-29 14:41:17云付平
大庆社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核心建设

云付平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必不可少的价值内核,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旗帜和思想保证。因此,探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体系建设,增强社会的价值认同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显著特征。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纷繁复杂,西方思想观念大量涌入,加剧了人们思想认识的复杂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巨大挑战。要有效应对社会转型期多元化价值观念和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建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思想认同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形成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最根本基础。在建构这一思想认同的过程中,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与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化并存的关系。坚持辩证法,既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又不搞文化专制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成为全国人民的坚定信仰,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认同的理论基础。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把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凝聚起来、统一起来。

(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认同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和目标支撑。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一些人动摇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因此,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实现中国梦集聚正能量。要重点突出党员干部、青少年大学生等群体的教育,充分发挥示范效应的力量,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普通群众中的认同度。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调动各阶层、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全民族都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从而强化共同理想的信念认同。

(三)建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心理认同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并从中汲取营养,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社会建设凝聚精神力量;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和谐统一、科学发展、共同发展的时代精神,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努力使中华民族以富有进取精神、开拓勇气和创新能力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群众从心理上认同,并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展示出来。

(四)建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行为认同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体现,对于规范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选择及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具有重要作用。要以党政干部和青少年为主,突出重点人群,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要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典型模范的带头作用;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去;要建立健全对违背社会主义荣辱观现象的监督处罚机制。只有持之以恒地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行为认同,才能逐渐引导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价值取向,内化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道德行为准则,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进的强大道德力量。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升话语影响力

作为一种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被认同和践行,必须进行常态化的宣传教育。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创新,不断完善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从而提升话语影响力。

(一)完善宣传教育方式

要贯彻执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努力与群众的现实生活和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媒体宣传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凸显群众最关心的现实社会问题,制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需求的方针策略,让群众参与到重大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中来。要增强践行的理论支撑,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不断研究、深化、创新其内容,丰富和深化其理论底蕴,概括、凝练其内容,使之便于认知、传播和记忆;要兼容并蓄,吸收各种优秀的文明成果来不断丰富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容,借鉴国外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为我所用。要采取通俗化的、易于理解的表述方式,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等载体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现出来,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相对接,让他们真正理解、认同这一体系的内容及要求,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2],真正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转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坚持宣传教育的常态化,改进和完善宣传教育方式,提高媒体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增强普及过程中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掌握住思想舆论的主阵地,不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推向新的高度。

(二)发挥各种舆论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

要以正确舆论为导向,注重正面宣传的教育引导和榜样示范的力量,对真善美进行宣传和表彰,对假丑恶进行批判和谴责,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牢牢掌握舆论宣传的主阵地。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要高度重视网络传播的作用,坚守网络等大众传媒宣传的思想阵地,积极引导网络舆论的导向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要以全球化的国际眼光制定宣传政策,加大对网络科技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健全执法监督体制和机制,牢牢掌握网络舆论的控制权。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敏感、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更要及时准确地表达出相应的立场和政策,积极争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在网络信息传播阵地的主动权,增强在世界范围内网民公众中的信任度和感染力。同时,还要拓宽传播渠道。除了要坚守网络阵地之外,还要利用报刊、杂志、小说、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影视等形式,利用学校、社区等机构和场所,增强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理论宣传队伍

“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这是一个宏大的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3]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一支忠诚于党和人民、理论功底扎实、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队伍。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后继有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才会不断扩大。

三、探索建设的有效路径,提高实际效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相关问题,在讲清中观和微观层面的道理、破解制约实践的瓶颈上下功夫”[4],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增强建设的基础

1.经济基础。鉴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5]46,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物质基础。

2.政治基础。我国的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直接影响着其实践成效。具体来说,“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143,坚决不实行西方的“多党制”;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不断完善人民民主制度和丰富人民民主形式,进一步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坚持和完善这些制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3.文化基础。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基础之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艺术创作,丰富文化产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采取各种措施抵制低俗粗鄙文化的蔓延,净化文化发展环境。借助文化产品的“桥梁”作用,使群众在“春风化雨般”的熏陶中受到影响、受到教育。

(二)融入到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1.融入到“五位一体”建设的各个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能孤立进行,要与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具体来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的目标、规划和政策之中,融入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及相关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之中,融入到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文化艺术活动之中,融入到社会公平和正义原则指导下的社会建设过程之中。

2.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纳入到国民教育总体规划之中,渗透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要以家庭教育为起点,重点加强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教育引导。学校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阵地,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所有层次的学校教育过程。要提高各类教师的整体素质,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达到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增强学生认同感和践行力的目的。

3.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也需要充分利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载体和途径。要使人们在各种精神文明活动中深刻理解其基本内容和本质内涵,并自觉遵守和践行,从而加快实践进程。

(三)提高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1.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涌现出了来自各行各业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和社会楷模。通过评选、事迹宣传等活动,使群众有机会切实地感受到先进模范人物的活生生事例及可敬之处,从中受到教育和鼓舞,产生向他们学习的愿望。通过这些先进公众人物的正面引导,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渐从理论高阁向普通大众靠近,增强建设的现实性、广泛性和可行性。

2.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2009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进修班开学典礼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到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6]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其内容,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思想境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宣传者和模范践行者。要以体系的四项基本内容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在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取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德示范效应和典型辐射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实践中。

3.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人民群众是主体力量,他们要经历一个由认同、接受向实践转化的过程。要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满足其最根本的利益需求;要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自我教育活动、规范养成活动、营造氛围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多种方式的群众性创建活动,使群众在一种愉快轻松的大众氛围下去感受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和要求。

四、完善法律规范和评价监管机制,提供建设保障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制度和机制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将其要求融入到具体的政策规定、制度规范、社会评价体系、监督管理体制之中。

(一)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规范

要坚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原则,严厉制裁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行为,形成人人自律的良好氛围,推动其贯彻落实。同时,还可以把其内容和要求转化为行为细则,制定出诸如市民公约、新农村公约、家庭道德规范、社区道德规范、公共生活道德规范、职业规范、干部工作守则、学生守则等一系列文明行为公约和守则等,用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抵制和消除各种社会陋习。2013年10月28日,在北京召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衢州样本”理论研讨会上,曾提到高度的自觉意识、“平民英雄”先进典型、全面完备的体制机制、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宣传的建设模式[7]。怎样把这些好的建设经验和模式转化为可以广泛推广的制度机制,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就是借助于物质手段、精神手段及心理手段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激励约束。对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行为给予奖励和支持,而对于那些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则给予谴责和批判。例如,对于一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模范人物要给予物质上的奖励、精神上的表彰宣传,引导鼓励人们向他们学习。借助于这种激励和约束,促使人们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整个社会形成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良好风尚。

(三)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过程,需要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群众、舆论等各种监督管理机制。各种监督管理机构利用自身的监督职能,揭露其他机构或个人存在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相背离的行为,并进行制止和教育。对于违法犯罪现象,要通过法律监督来进行惩处和制裁。在这种监督管理之下,人们会时刻把自己的行为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相对照,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从而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的健康、有序进行。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2]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802.

[3]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5.

[4]公茂虹.拓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路[N].光明日报,2013-03-12.

[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6]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11-12.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衢州样本”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DB/OL].人民网,2013-10-29.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核心建设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