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彬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创业教育的概念于1989年首次提出。美国教育家杰弗里·蒂蒙斯认为:“真正的创业教育注重实践和技术、观念和能力相结合,在吸收就业培训优点的基础上,致力于帮助创业者树立创业志向,培养具有革命性、前瞻性和开创精神的社会变革者。”所谓创业教育,就是通过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创业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创业者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它既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创新意识,同时也是针对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的技能教育。整个过程不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还应该包括创业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创业项目的选择与实践三个阶段。[1]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借鉴美国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构建其创业教育体系的途径。
通过不懈努力,虽然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并且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但是尚没有引起高校领导的足够重视。不少高校的创业活动以创造财富为目的,沾染了社会培训的浮躁气息,对创业教育的理解略显肤浅和庸俗化。多数高校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往往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补充对毕业生进行讲授,其结果往往将创业和就业混为一谈,由此直接导致学生对创业产生误解并由此敬而远之。此外,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大多是利用课余时间以创业大赛和讲座等阶段性活动代替系统的创业教育,缺乏实施创业教育的整体性设计,因活动仅面向少数人,以至于使大多数学生成为创业教育的旁观者。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并不乐意参加以“挑战杯”等为代表的创业比赛活动,即使是参赛学生也往往极具功利性,都将目标锁定在获奖层面,从而为自己的年度评奖评优甚至以后的就业增加砝码,导致比赛对学生创业行为真正的指导意义降低。
1.既能从事专业学术研究,又能够将知识融入创业实践和研究的“双师型”“双能型”师资严重匮乏。目前,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来自三个群体:“学工口”思政教师(主要是高校辅导员)、“教学口”专业教师和“社会口”兼职教师。虽然他们各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但也各有不足。辅导员等学生工作人员长期处于学生工作一线,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但是缺乏教学和创业经验,因此讲课的针对性和理论性欠佳。“教学口”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较强,但本职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导致其无法专注于创业教育的思考和研究,并且多数教师由于没有直接的创业经验或经历,因而对创业缺少直接的认识和体会,无法把握创业教育的精髓和实质。“社会口”兼职教师主要包括企业家、政府官员和成功的创业者等,但这些教师由于自身工作繁忙而且不具备相应的理论体系,往往很难形成制度化的教学体系。
2.师资的培训力度不够。相对于庞大的创业教育师资需求,短期培训不管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都显得力不从心。目前正在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SYB、KAB等师资培训,因其较高的培训费用和较长的培训周期使多数年轻老师望而却步,即使是已参加培训的教师,由于缺乏持续的跟进式培训,往往使得自身知识体系僵化而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
目前,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因为创业师资紧张,导致课程资源也非常匮乏,学生可以选择的创业类课程(公选课或基础课)十分有限。在大多数应用型高校中,创业教育还没有被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写入人才培养方案,未形成独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其形式上往往是以创业比赛和创业讲座为主。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但由于这些课程往往是从学校管理类课程转变而来,没有立足于创业教育的特点,因此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帮助不大。目前,应用型高校使用广泛的SYB、IYB和KAB等创业教材,虽然经过不断的总结完善,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但正是由于它们的共通性,导致其一定程度上与我国市场实际需求脱节,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创业特别是实际操作层面的需要。此外,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还未能有机融合。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将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进行结合性的讲解,也没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结合性思考,导致学生创业时没有专业优势,无法有效围绕自己所学专业寻找市场空白点,针对性的进行创业,从而无法降低创业成本和风险。
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赖于国家、社会、企业等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1.在政策制定层面。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优惠措施,但由于缺乏操作层面的实施细则和强力的推进机构,多数情况下成为一纸空文,很多创业优惠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人为的曲解或打折实施,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并不多。
2.在创业资金层面。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虽然看似较多,包括风险投资、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等,但是复杂的申请程序、较多的附加条件和对银行贷款政策的不清楚,导致其在创业时还是面临资金上的诸多困难。
3.在舆论环境层面。多数家长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存有较多质疑,认为大学生不管是从阅历上还是从能力上都存在很多不足,他们不认为刚走出学校大门的学生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并取得成功。他们还是希望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来养家糊口。因此,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整体环境不管是政策还是舆论等环境还有待改善,保护创业者利益的政策机制、实施过程中的后勤保障体系以及监督问责体系还有待改进。
1.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2]因此,高校管理者必须树立“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的理念,以创业知识、模拟实践、实际操作、跟踪扶持四方面为核心工作内容,将创业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去,写进人才培养方案,列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将其理念和精神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把创业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准确理解和把握创业教育的精神和实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教师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的创业能力,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既能进行理论传授,又能在课余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实地指导。
2.破除高校创业教育的速成性和功利性价值取向。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初期有两种教育理念,即“人才论”和“素质论”,前者是为了培养能够创造工作岗位的人,后者则是突出强调对自我意识和实干精神的培育,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美国多年的实践表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马上创业,而是为大学生未来进行创业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准备。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是着重强调教育功能和教育目标上的重新定位,以教学方式和教育内容的完善为手段,既强调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强调进入社会以后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如果把创业教育只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不甚恰当,而应当把创业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做到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外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促使其常态化、体系化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1.鼓励教师对创业教育进行研究。由于多数教师对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鼓励他们对创业教育进行研究,促使他们在该领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学校应当在科研课题尤其是教改课题评审过程中对创业教育的相关课题进行倾斜,争取多立项,并在资金上和时间上尽可能多的进行支持,在结项的形式和要求上也力争实现多样化。在科研课题的内容上,高校应鼓励教师重点对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研究,并实现“研教结合”,及时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加强对教师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的知识领域,不仅涉及到创业知识,还涉及到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等方面。因此,创业教师在不断丰富自身创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着重培养自身的创新和组织能力以及相应的创业意识,积极塑造独立性、适应性、合作性等心理品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业综合素质。此外,高校还应当对教师进行如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培训,这对于教师增强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和把握将大有好处。
3.高校应创造条件让教师体验创业,增加实践经验。“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高校领导应该认真借鉴美国创业教育的有效经验,积极开展和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拓展实习基地,努力发展大学生创业园,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体验创业,加强其专业技术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其对创业的基本程序、发展趋势以及社会需求变化有第一手的感性认知,从而弥补自身的创业实践短板。与此同时,高校应采取请进来的方式,直接聘请优秀企业家、有创业经历的人(成功和失败的创业者)以及相关专家和政府官员担任兼职教师,特别是聘请已有一定成就的本校毕业生担任创业教育指导教师,这将会给学生更多的直观体验,最终构建成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1.在学科设置上注重交叉性。目前,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还不在学科专业目录之中。为此,应用型高校可以在上级学位主管部门的认同下,大胆进行创新,将创业课程设立成可同时跨2~3个学科的交叉学科,按照一级学科对待,例如,在管理、教育和工程3个学科构成的交叉学科下,设立创业教育学、创业学术、创新管理工程等若干学科方向,毕业时授予相应的学位;或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专业方向,设置完整和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3]
2.在课程设置与学生管理上注重开放性和服务性。百森商学院把适应未来创业所需的创业意识、创业者个性特质、创业核心能力等创业遗传代码以及有关知识进行整合,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进行整合,使学生关注与创业有关的经济与社会问题,这种课程体系被誉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化的基本范式。[4]为此,应用型高校应该积极借鉴美国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紧扣创业教育的目标和教学特点,严格落实本校教学要求和监督考核措施。以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训课程为依托,按基础类、核心类、实践类等进行分类,实行专业课、公选课和讲座培训相结合的开放式管理,以网络运营平台为实训交流载体,将创业教育的空间扩展至课堂内外、书本内外和学校内外,形成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此外,高校要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本着服务学生、方便学生的宗旨,着重完善弹性学习和学籍机制,充分考虑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允许在校生因创业的需要办理休学或者转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条件。
3.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惊奇、自豪、满足、求知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所以,创业指导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思维,改善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素养,使他们能自觉迎接未来创业的挑战。创业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重实践、强体验、求内化。为此,高校应鼓励师生在做好理论教学学习工作的过程中,及时穿插实习实训,完善创业实习制度,拟定明确而完整的实习计划,使得学习和实践结合的教学办法始终贯穿于与创业教育过程中,采用实景、实物、实战、实用的战略,利用课件、教案、学材、手册来配合演练,从而脱离在“黑板上生产”“书本里经营”“课程中交往”的教育状态,[5]形成“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指导创新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1.完善校内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高校在校园文化、组织机构、资金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给予有力的保障。首先,高校应成立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负责领导、协调全校创业教育工作,各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和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任成员,组成管理队伍。从二级学院抽调精干教师,组建创业教育研究队伍,定期给其提供业务培训,从而保证学校创业师资队伍的稳定和高效。其次,高校要制定奖惩政策,将创业教育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表彰、工资的晋级、奖金的分配等挂钩,同时对于完不成创业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师,也要给予扣发奖金、暂缓评职称等相应的处罚,从而保证创业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联合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夏令营等活动,增进培训效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诸如咨询、项目评估等更加直接、专业的服务。[6]第四,充分利用好各级政府实施的创业项目和企业的产学研项目,为大学生创业争取有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并且学校可以拿出专项资金作为学生的创业基金,用于资助学生参加以“挑战杯”为核心的创业比赛,将更多的“千里马”推进波澜壮阔的商海,造就一个个灿烂的明日创业之星,也可以用于奖励创业工作方面表现较好的二级学院。此外,高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使更多的学生“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并使那些通过创业大赛涌现出的优秀创意能真正付诸实践。
2.构建校外创业教育援助体系。创业教育不是某一所或几所高校独自所能完成的,需要各级政府、社会以及企业等方面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与保障。据《GEM2010全球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创业环境总体上处于有待改善的状态,其最大弱项在商务环境、文化与社会规范方面。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设立基金会,并以商业计划大赛奖金、论文奖学金等方式和捐赠的形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基于此,在校外创业教育援助体系中,应当由政府创业指导部门牵头,引导企业、金融机构、非营利组织等积极向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指导和资金等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支持方式。高校要善于以创业项目为依托,紧紧抓住创业教育的宝贵资源,充分发挥社会援助体系的作用。[7]在政策方面,高校应积极研究各级政府有关创业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并及时予以公布,同时呼吁政府制定相关辅导政策,从而帮助学校更及时准确的吃透政策。此外,高校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合作开展创业拓展项目,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丰富实用的平台。
[1]杜海东.创业教育理念和体系选择的新视角:目标市场和顾客观念[J].科技创业月刊,2008,(3):34.
[2]张霞.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及其实施方案[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
[3]熊飞,邱寇华.中美两国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6.
[4]张玉利,李政.创新时代的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6:332.
[5]卢威,邱法宗,袁斯经.文科大学生创业制约因素与改进策略[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00-102.
[6]姚金凤.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对策及建议[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62-63.
[7]王效忠.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