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刍议

2014-03-29 09:29:15张子锋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师范类毕业生专业

张子锋

(昭通学院 物电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业已形成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在专业点数量、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学术期刊等方面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在欠发达地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开设也取得不小的成果,在面临较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欠发达地区教育技术学专业面临的机遇和困难

1.1 教育技术学专业面临的机遇

教育部公布的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1年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区间分别为C+、C+、B-、B-,专科毕业生则分别为 D+、D+、D+、C-(其中:D+表示就业率在65%~70%间,C+表示就业率在 75%~80%间,C-表示就业率在70%~75%间,B-表示就业率在80%~85%间)。据麦可思的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2],教育技术学还是高于平均薪资的主要本科专业之一。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学习范围很广,毕业生就业范围广、途径多[3],如:可以担任高校教育技术学起教师、中小学信息技术或通用技术教师;可以负责远程教育、校园网(包括中小企业网站)的资源设计、开发和管理或在各级各类学校网络中心从事管理和维护工作;也可以从事教育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工作;还可以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和维护;甚至可以在电视台从事视频编辑等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在欠发达地区亦是如此。

1.2 教育技术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对本专业存在疑惑。如,“我们专业学习课程广,但都只是学到皮毛,毕业后能干什么?”、“学校里基本没相应的课程与我们专业相对应,考公务员对我们专业的需求也几乎为零,我们该怎么办?”等。

其次,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一定问题。由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交叉、边缘学科,大多数学校该专业的教师是从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聘来的兼职教师,师资力量不够稳定,且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合理地运用教育技术的核心理念进行教学,更无法做到言传身教地影响学生,造成毕业生在工作岗位无从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

最后,良好就业率的背后应看到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状况并不理想。近几年来,云南实施的特岗教师计划为教育技术学的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工作机会,这也是就业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中小学并没有与本专业相对口的学科,相关学科的主要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由于条件差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竞争,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在中小学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并不多,只能根据学校情况任教其他学科。而通用技术这门课,特别注重师生的动手能力及特有技术(如,木工技术、金工技术等),侧重计算机能力的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很难胜任。本专业研究生一般在高校工作,但专门从事教学的并不多,大部分是在诸如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甚至图书馆等教辅部门工作。教辅部门更侧重技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知识广却不精甚至某些技术并未涉及,造成工作压力较大。

1.3 教育技术学专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专业的发展不仅要依靠专业本身的建设,更需要社会对其毕业生能力的肯定。因此,只有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才能发展的更好。教育技术学专业也不例外,南国农先生也强调办教育技术学专业,要从社会需求出发,要讲社会效益,特别是直接社会效益[4]。

从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困惑到毕业生的工作现状等问题来看,本文认为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主要是培养方向不明确、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所致,甚至个别学校盲目将开设本专业作为提高学校招生规模的手段。此外,满足社会需求,就意味着必须对课程进行调整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且这些调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如此才能真正地满足社会需求。

2 欠发达地区教育技术学专业良性发展方向

2.1 根据社会需求分方向培养

目前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院校一般都是师范院校,主要培养师范类毕业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技术和理念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各行各业对新知识地高效学习和利用的需求也正逐步扩大,因此需要相关的人才帮助他们提高新知识的学习效率。而教育技术学的目标正是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员无疑可以为他们提供优质地服务。尽管目前教育技术学的方向主要在学校教育方面,但本专业有基础、有能力提供这样的服务。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方向总体应分为师范类、非师范类。

在各级各类学校工作的教育技术学师范类毕业生,岗位一般分为教学岗、教辅岗。这两个岗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不同,前者主要目的是如何运用教育技术学的理念和技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提高其学习高效;后者则强调运用各种技术在教育技术学理念的指导下搭建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但是本文认为这两个方向还不够,师范类还应该增加教师培训,该方向的毕业生应主要担负起培训各级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及整合已有技术、资源形成聚集效应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方面的能力。

在非师范类就业领域,少部分毕业生从事企业教育资源、影视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工作。因此,为了加强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本文认为非师范类的培养可侧重平面设计和影视制作等多媒体资源开发方向。另外,还可以根据情况增加基于绩效改进的企业培训师,因为绩效技术主要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5],其目的与本专业一致都是提高学习者学习和工作效率。

2.2 分层次、分方向灵活设置课程

由于社会对专业培养需求方向及对各层次人才的要求等方面的差异,课程设置应根据现实情况在理论和技术上有所侧重,但决不能顾此失彼。本文认为专科和本科生在毕业后主要从事的是实际的具体的实践工作(如,中小学教学、计算机维护、网络管理、教育资源开发等),这些工作需要毕业生有较强的技术能力,此外拥有较强的技术基础能为毕业生在较高层次继续深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在这两个层次宜着力加强诸如网络维护和管理,网站建设等一系列的技术能力的培养。而研究生阶段则需提升学生的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能力,这个阶段由于其已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能为理论研究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理论研究则能在技术的支撑下更快地进入验证及应用阶段。这不仅能提升理论的应用水平,还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坚持分层次设置课程方向的基础上,也需要根据各培养方向的不同灵活设置具体课程。对于教学人员的培养应加强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等能力的培养,此培养方向的课程应加强诸如教学系统设计、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等课程的设置。对于教辅人员和教育资源开发人员的培养则应主要提升其技术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开设诸如计算机系统 (包括linux、windows等系统)维护和管理、计算机网络应用和实践、多媒体开发和应用、网站设计和开发等方面的课程。而对于影视多媒体等方向应主要开设美术绘画基础、计算机图形图像、影视拍摄及后期制作等课程。

总之,在课程设置这个问题上,不仅要根据各个培养方向和层次不同灵活设置,而且还需要合理地、系统地分阶段地开设。

2.3 学以致用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当前教学中之所以存在着学生厌学、学也无用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而无法满足社会需要所致。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以实际应用促进学习,做到学以致用。本文认为在系统地开设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实际应用,在教学中采用以项目为导向,以实战为手段,以用户体验和用户评价为标准进行分阶段地系统地教学才能真正地做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先从简化的项目着手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逐步深入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学习。如此以来,不仅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将其应用到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为学生举一反三起到示范作用,为学生日后能快速适应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4 正确看待本专业终极发展趋势

不论是AECT’94定义还是AECT’04定义,教育技术的目的都是促进学习者学习及提高其绩效。我们暂且从狭义上讲将学习者理解为学生,教育技术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可怎么促进呢?毫无疑问需要既懂教育技术学理论又能开展其实践的教师。可目前只有少部分教师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技术相关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认为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路是对已工作的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这也是教育部门正在走的一条路,并且当前这条路非走不可。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要注重培训的效果。当前教育技术能力主要采取网络学习、练习、考试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利弊大家都清楚,效果很难保证。二是培训的范围面不广,主要面向的是在职的中小学教师。

另外一条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教育技术学所面向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全体师范类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应该作为师范生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其理念和技能应深植学生内心深处,而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一门公共课来对待。在校大学生不仅在平常学习中能系统地学习到教育技术技能,而且还能在教学中耳濡目染。如此一来,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但这些都必须以提高教育技术学的师资能力为基础,否则只能学其表,不能悟其义。唯有如此,教育技术学才能良性循环发展,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理念深入每位教师心中,且都能熟练有效地利用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到那时教育技术已然成为每位教师的最基本技能之一了,则教育技术也就没有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独立的必要了。其实这应是教育技术学的终极发展目标,当然这也是本专业发展的趋势所在。

3 总结

欠发达地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虽然面临着困难,但只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分层次分方向合理灵活地设置课程满足社会需求,着力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那么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必然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1]杨方琦.新时期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的思考教育传播学[J].电化教育研究,2012(2):102-103.

[2]2010届高于平均薪资的主要本科专业 [EB/OL].[2013-11-12].http://www.farmer.com.cn/sh/jy/zx/201108/t20110824_666382.htm.

[3]马晓娟,等.教育技术学专业的SWOT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6):8-9.

[4]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5(9):7-9.

[5]张祖忻.从教学设计到绩效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0(7):5-7.

猜你喜欢
师范类毕业生专业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02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