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合作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对策

2014-03-29 02:08:48李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培训农村

李军

(赤峰学院 机关党总支,内蒙古 赤峰024000)

农村教师“合作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对策

李军

(赤峰学院 机关党总支,内蒙古 赤峰024000)

“合作发展”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赤峰市46所农村中小学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农村教师对“合作发展”认识模糊、综合素质偏低、学校管理制度和方式落后、教育教学资源不足且得不到充分利用等是制约教师合作发展主要因素.并提出搭建合作发展平台、建立合作发展机制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等促进农村教师合作发展的对策.

农村教师;农村教师合作发展;制约因素;对策

农村教师是指生活和工作在县以下的乡镇和村落,以农村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教育工作者[1].农村教师合作发展是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在一个民主的、开放的学习型学校中,通过课程实施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采用互助与合作、交流与分享等方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自主发展和合作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除了尽最大可能发挥其能动作用,促进其自主发展外,“合作发展”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的途径.为找出并解决农村教师“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教研中充分、有效“合作”,笔者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10个旗县46所农村中小学562名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期发现制约农村教师合作发展的主要因素,探究促进农村教师合作发展的对策.

1 制约农村教师“合作发展”的主要因素

1.1 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合作”认识模糊

调查结果表明,有82.7%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应该与同事讨论.在日常工作中,与同事合作与交流的教师占73.1%.在对教师实际访谈中发现,虽然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有合作的愿望和要求,但有相当多的教师对于什么是合作?为什么合作?怎样合作?合作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等问题认识比较模糊.在实际教育教学和教研过程中,教师合作表现出很强的应试性、短期性,教师合作活动主要体现在为升学、辅导、集体备课等活动中的知识上互通有无等简单沟通上,教师间少有深层次的交流,缺少对自身专业发展有实质性意义的有效合作.近些年来,受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倡导学生合作学习、鼓励教师合作发展,引起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对合作发展的重视,表现出了对合作的意愿和向往.但是,由于农村教师自身原因和农村学校文化的影响,不少农村学校的教师固守着一种保守或相对封闭的心理状态,对“合作”认识模糊,缺乏理性思考,也少有实质性合作行为,教师迈出有效合作这一步尚需引导和动力.

1.2 农村中小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落后

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学校鼓励合作并营造合作氛围的只占25.4%.认为学校重视并组织校际间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研讨和成果分享等活动的只占13.5%.访谈中发现,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并以此作为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参照,致使教师间产生的竞争远比合作发展的动力大.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要求教师合作,推广合作与创新的理念,但缺乏明确的合作目标与指导.除了规定的教研活动外,学校并没有起到引领的作用,没有明确地指导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合作、如何合作、合作的方式与激励措施等.访谈还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现有的少量合作主要是年级组或教研组活动,其内容包括集体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和集体教学观摩等,但是,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不重视这些活动,也少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学校强迫命令较多,教师主动自然合作甚少.另外,由于校际之间升学、评比等竞争的存在,学校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使农村中小学在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新教学方式方法的突破等方面难有建树,同时也遮蔽了教师们的视野,制约了教师的合作发展.所以,落后的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合作发展的羁绊,同时由于学校管理者对教师合作发展重视不够,指导的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地为农村教师创设合作发展空间和提供基本条件,致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通过合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

1.3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有限

随着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验收的结束,农村中小学普遍配备了图书室和阅览室.但是,调查发现,认为农村中小学现有图书室和阅览室能充分满足需要的只占10.6%,基本满足需要的占40.9%,虽然农村学校或所在乡镇拥有供教师学习的远程教育资源或计算机网络设备已经占到83.1%,调查结果显示,这些设备和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认为能够很方便,经常使用的教师只占39%,认为资源有限,不方便,很少用的教师占到了43.1%.在农村学校硬件及有关现代网络信息设施不能有效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教师很难通过信息平台共同捕捉现代教育教学信息,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共同切磋教育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师合作发展的空间.

1.4 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在知识层面上互助合作学习的占73.2%,而在教育教学技能上的相互切磋与交流、科研课题的共同研究等方面合作只占21%.调查结果还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对所教学科知识掌握很好的占60.5%;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掌握很好的占43.1%;认为自己对教育教学技能掌握很好的占45%;认为自己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很好的只占29.4%.另根据2010年赤峰市教育统计年鉴显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已经达到99.7%,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4%.调查结果还显示,民办教师转正进入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占33.3%,农村小学教师中第一学历为高中的占26.1%,初中教师初始学历在专科以上的只有50.8%.农村中小学教师获得最高学历的途径为函授和自考的占80.4%.访谈中发现,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学历与该学历应具知识能力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农村学校教师对所教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掌握不足,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欠缺,教师自身素质结构不合理、水平偏低等原因是导致合作内容简单、合作形式单一、合作层次偏低、合作缺乏后劲的主要原因.直接导致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农村教师不能很好的从同伴或团体中汲取营养,内容贫乏的合作很难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少有建设性意义.

2 促进农村教师“合作发展”的对策

要实现农村学校教师间的有效合作,促进其专业发展,只有从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实际出发,尊重农村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实事求是,准确把握制约农村教师合作发展的主要因素,才能克服农村教师合作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在促进农村教师合作发展的具体工作中需做到以下几点:

2.1 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农村教师能否开展实质性的、有价值的互助与合作,关键看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合作发展是否有正确认识,是否已经达成共识.学校管理者要率先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以身作则,主动实践,通过开办专题讲座、讨论交流和座谈等形式,引导教师深刻领会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特殊性、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合作发展、教师为什么要合作发展、农村教师合作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什么等命题,指导教师在实践中认真体会,不断探索与尝试,这是促进农村教师合作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2 营造氛围,铺设平台

学校领导要给教师营造一个宽松的合作氛围,铺设多种合作平台,提供合作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根据教师需求使合作变为教师工作和学习的方式,而不让它成为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尽可能减少硬性规定.二是要为教师合作铺设立体发展平台,如铺设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合作发展平台、同学科不同年级教师合作发展平台、不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合作发展平台、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教师合作发展平台和校际间教师合作发展平台等,这些不同类别的教师合作发展平台各有其特殊意义和价值.三是要尽最大可能为教师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条件,使教师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共同捕捉现代教育教学信息,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共同切磋教育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水平,为教师合作发展创设更大空间.

2.3 建立机制,提供保障

改革农村学校落后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建立合作发展机制,为教师合作发展提供保障.一是建构发展性评价体系.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注重教师纵向的提升,淡化教师间横向的比较,以此减少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二是通过人为合作引领,实现自然合作的目标.首先,学校管理者通过组织集体备课、集体说课、集体评课、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引领教师人为合作,使教师能够互相沟通,平等对话,共同探究,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以提升,让教师初步收获合作后双赢的效果.然后循序渐进,引导教师把这种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衍生到日常工作中,使合作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和行事风格,成为自然状态下的无意识习惯行为,实现由人为合作到自然合作的转变.三是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选派合作发展中起骨干带头作用的优秀教师走出去参加学习培训;给优秀合作伙伴或团体以荣誉和奖励;对于合作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具有严谨治学精神、较高学习能力和学识水平的教师作为典型进行推广.四是建立校际合作机制.邀请其他同级学校老师们共同开展教研活动,选派本校教师到他校进行交流学习.促进校际间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开阔教师的视野,加快教师成长的步伐.

2.4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完善教师素质结构,提高教师整体水平,是解决农村教师合作内容简单、合作形式单一、合作层次偏低、合作缺乏后劲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提高教师素质,一是重视教师培训机构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农村学校要保证时间和经费满足教师接受每五年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2].二是抓好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对广大农村学校来说,是一种长效、经济可行的教师培训方式.它能有效避免“培训”与“教学”和“教研”分离的弊端.农村学校管理者要以学校为单位,分析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特点,把握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教研中的的基本需求,本着缺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充分发挥本校教学、科研骨干的辐射带动作用,尽可能争取教研和教师培训机构专家进校培训、指导及合作研究等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三是搭建“校本研修”平台.“校本研修”是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教研能力水平的重要平台,是农村教师合作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学校应本着“以校为本”、“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的原则,引导教师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研究,自主研究教学中发现的具体的微观的问题,即小课题.随着研究视野的开阔,研究方法的娴熟,研究能力的增长,再发挥教师集体的力量去合作研究有一定分量的重要课题.上述三种途径各有所长,但完全依赖某一种途径则很难真正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质,必须根据农村学校和教师的特点,把“校本研修”与“机构培训”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并整合各自优势,做到“研”与“训”结合,“研”与“训”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质,有效提高农村教师“合作”质量,并直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1〕顾明远,檀传宝.2004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

〔2〕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2011-1-6,来源:教育部网站.

G451

A

1673-260X(2014)10-0242-03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培训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6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0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探索(2015年3期)2015-04-17 02:36:54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