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
(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河南 新乡453007)
为儿童舒展羽翼,静待其展翅翱翔
——浅析《人的教育》的当代价值
周静
(河南师范大学 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河南 新乡453007)
如今越来越多的儿童遭受到强迫式教育的毒害,非“常态”的家庭日益增多,“养”和“育”的割裂正逐渐加深;学校教育也日趋异化为儿童的紧箍咒。回眸福禄贝尔的《人的教育》,其中“顺其自然”的教育原则以及有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精髓仍熠熠闪光。教育实践者要坚持以人为本,顺其自然的教育理念;营造宜居宜学的家庭氛围;建设宜教宜乐的学校殿堂,为儿童舒展羽翼,助其展翅翱翔。
《人的教育》;顺其自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你们剪断了我的翅膀,如今却要我飞翔”是当代很多儿童的辛酸心声。2013年11月30日,成都一名十岁男孩因被老师罚写千字检讨而跳楼自杀,他以震惊世人的纵身一跃,演绎了人生最后的飞翔。在这个浮躁不安的社会,教育在“功利主义”与“唯知识主义”的胁迫下日趋异化,教育者渴望从历史的哲思慧语中得到启发。福禄贝尔于1826年发表的《人的教育》是泛论儿童时期学前和学校教育的一部重要论著,它虽距今已近200年,但书中倡导的“顺其自然”的教育原则以及有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思想仍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对于解决当下的教育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1.1 “顺其自然”,使儿童延展纯粹的本性
“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如果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1]福禄贝尔用修剪葡萄藤作比喻,不否认 “修剪”即“教育的改造”。但教育本身不会给儿童带来“果实”,不管教育者本着多么好的初衷,如果没有顺应儿童的天性而拔苗助长,那么儿童肯定会受到伤害,甚至是彻底的毁灭。这点与卢梭所倡导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因此,教育者须顺其自然,遵循儿童成长的阶段性规律,使儿童延展纯粹的本性。
1.2 “家庭教育”,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深远的基础
“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2]家庭是生命的发源地与灵魂的栖息地,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母爱的缺失,继母的虐待,父亲的忽视使福禄贝尔自幼失去家庭的温暖,更令他体会到家庭教育对儿童的重要性。第一,父母的爱无可替代。父母的关爱就是予以儿童最好的礼物,它能给儿童永恒的平安和幸福[1]。第二,家长要以身作则。“对于儿童来说,自己的家庭生活本身成为一种与自己生活不同的外界生活。”[1]儿童缺乏完整的认知力,靠观察和模仿从周围“吮吸”知识,因此家长一定要率先垂范。第三,不娇生,不惯养,理性关爱儿童。福禄贝尔认为儿童会在养尊处优中形成不良个性。锦衣玉食、匡床蒻席都可能导致身体的虚弱进而产生心理上的娇嫩和脆弱[1]。第四,做家务应成为儿童的“必修课”。福禄贝尔特别强调儿童参与劳动的重要性,他认为幼儿在一定阶段内,会特别乐意分担父母的工作以显示自己长大了[1]。
1.3 “学校教育”,为儿童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
学校是什么?学校教什么?又该如何教?在福禄贝尔看来,学校是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和自己的本质以及彼此之间内部联系的机构。他在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提出了16个具体的教学科目,他不仅重视儿童自然科学、语言和艺术方面的教育,还突出了对儿童生活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史上,他第一次把手工训练作为学校的正式科目,“把身体训练作为学校的一种正当的教学对象。”[1]福禄贝尔还提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他认为短途旅行和远足都应当被作为优越的教育手段而受到重视[1]。“游戏是人在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1],它可以作为练习力量和灵活性、拓展思维以及培养德性的一种途径。
2.1 违规律,逆天性,强迫式教育威胁到儿童成长
稚嫩的生命本应在成人的呵护下积蓄能量,慢慢舒展羽翼,但是违反规律、背离天性的强迫式教育却禁锢了儿童的双翅。社会发展至今,势不可挡的崇尚物质的潮流轻而易举就湮灭了人们对自我的追寻,人愈来愈深地陷入了物质主义的泥坑[3]。教育受到“功利主义”与“唯知识主义”的胁迫,“知识改变命运”被奉为教育信条,“成绩”、“升学”的旗帜被高高举起,便衍生出一些违背儿童天性与成长规律的问题。2014年1月24日,温岭温峤派出所接到一个特别的报警:“我要看动画片,妈妈却逼我写作业。警察叔叔,把她抓走……”强迫式的教育可能会剥夺孩子的快乐甚至影响到和谐的亲子关系。成人过早地把压力转嫁给儿童,导致学前教育日益呈现“低龄化”、“繁重化”、“知识化”的特征,威胁到儿童的健康成长。
2.2 非常态,爱无度,家庭教育无视儿童的生命质量
首先,“完整的家庭”对儿童来说是一份完整的爱。如今“非常态”的家庭逐渐增多,家庭的支离破碎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发展。据《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12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为310.4万对,粗离婚率为2.3%。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钥匙儿童”问题也逐渐引起关注。2013年全国妇联的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已达6 012.55万人,占农村适龄儿童总数的37.7%。其次,很多父母不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暴露出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都对儿童造成了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第三,家庭教育出现“养”和“育”的割裂,主要表现为两种“极端”:缺乏亲子关怀型与溺爱过度型。“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当爱的方式误入歧途,家长尽管满足了“养”的物质条件,却无法领悟到“育”的真谛。
2.3 偏智育,重成绩,学校教育异化为儿童的紧箍咒
随着学校教育的“工具性”、“商业性”特征日渐凸显,学校的本质属性出现异化,学生也更多地被当作学校升学率中的一个数字。学校“教什么”与“如何教”都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首先是“教什么”的问题。2001年教育部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已有十余年,但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巨大惯性,师资力量的薄弱,制度改革的滞后等因素,很多学校依旧在施行“重知识,重学科教学”的课程体系。其次是“怎么教”的问题。“讲授法”、“题海战术”等方法至今在大多课堂仍占领牢不可破的地位,学生只能一味地接受学习。而在课堂外,巨大的学习压力也使很多的儿童或多或少失去了游戏的权利与玩耍的乐趣,远足、短途旅行对于某些地区学校的儿童来说更是奢求。
3.1 以人为本,教育要回归自然
“教育、训练和全部教学与其是绝对的、指示性的,不如更应当是容忍的、顺应的。”[1]教育要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第一,尊重儿童的天性。教育者应顺应儿童成长规律,“蹲下来”与儿童交流,呵护儿童善的本性免遭压制与扭曲,不能用成人的世界规则去麻痹儿童的内心、损伤儿童稚嫩的“翅膀”。第二,因材施教。教育的自然之道不单指共性的规律,更多的还要考虑儿童的个性因素。根据儿童的个性、兴趣和能力等情况,尽量做到顺应每个儿童的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第三,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不等于放任自由,任其为所欲为,而是要求教育者能够敏锐地洞察儿童发展的趋势,适时引导其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3.2 用心把家庭营造成宜居宜学的温馨港湾
“在人的存在和生成中,教育环境不可或缺,因为这种环境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4]家庭是儿童接触的首要环境,因此要用心把家庭营造为宜居宜学的温馨港湾。第一,建立宜居的美满家庭。成人应维持幸福稳定的婚姻,发展和睦的家庭关系,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引导儿童成长。第二,树立良好的榜样。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儿童通过观察就能学到很多复杂的行为反应。因此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予以适度关爱。家长应走出溺爱的误区,给予儿童理性的关怀,加强彼此间心灵的沟通,同时也要放手给儿童更多锻炼自我的机会。第四,鼓励承担家务。生活中,父母应尽可能地让儿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在此过程中让儿童学会勤劳、自信、感恩与担当。
3.3 努力将学校建设成宜教宜乐的知识殿堂
当儿童步入学龄阶段便由狭隘的家庭圈子进入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学校。学校应该成为儿童宜教宜乐的知识殿堂,教师要运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指引儿童学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促进其全面发展。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齐心协力克服资金、人员、设备、场地等种种困难,严打各种违背课改理念的教育行为,使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其次,没有游戏的童年是枯燥的、不快乐的,因而学校必须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重视游戏教学法的运用,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户外活动和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儿童探索世界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为儿童舒展羽翼,撑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逝者如斯未尝往,寻觅大师远去的身影。细细品味《人的教育》,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以及福禄贝尔自身所信奉的唯心主义哲学观和泛神论,使得整本书都隐隐约约笼罩着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略带反科学色彩,学术界也认为其会助长儿童中心主义的泛滥。但书中蕴藏的教育智慧、思想体系中的合理成分在今天依旧熠熠闪光,彰显着厚重的时代价值。希望所有人谨记福禄贝尔墓碑上刻下的名言:来吧!为我们的儿童生活吧!
[1][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M].孙祖复,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21,71,35,64,190,280,33,11.
[2][法]卢梭.爱弥儿——论教育[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4.
[10]刘铁芳.生活意义的失落与当代教育的使命[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2):15,23,30.
[12][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1.
责任编辑袁 潇
Help Children to Spread Wings to Fly——On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People’s Education”
ZHOU J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Teacher Development,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Henan 453007,China)
Today,more and more children are hurt by forced education,abnormal families is increasing, feed and teaching are gradually separated;the school education also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children's inhibition.The principle of natural education and the ess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in Froebel’s “the People’s Education”still shining.Educators should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create a livable home to learning and build schools for teaching jollily,and help children spread wings to fly.
“People’s Education”;natural education;family education;school education.
G459
A
1674-5787(2014)03-0105-03
10.13887/j.cnki.jccee.2014(03).032
2014-04-21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大众化视野下高等教育功能的重新审视研究”(项目编号:EIA100405)研究成果之一。
周静(1992—),女,河南安阳人,双学位,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教育专业学生,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