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2014-03-29 01:40何小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8期
关键词:感染性白细胞儿科

何小波

(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妇幼保健院,广西 崇左 532400)

C反应蛋白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何小波

(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妇幼保健院,广西 崇左 532400)

目的 研究 C反应蛋白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7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资料,将其按照感染微生物种类划分为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并采用C反应蛋白检测仪和血常规检测仪检测C反应蛋白、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两组中三者的计数变化,在进行针对性治疗后再次测定,比较计数。结果 两组的计数都有所上升,但细菌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上升更为明显;治疗后,细菌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的下降幅度较大。结论 C反应蛋白计数变化显著,其浓度变化与病情程度关联性较大;C反应蛋白能够较为灵敏、准确的反映病情进展,这对对症治疗作用较大;儿科是感染性疾病多发科室,且患儿病情变化显著,因此将C反应蛋白检测应用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临床价值较高。

C反应蛋白;感染性疾病;儿科;应用价值

C反应蛋白是机体在组织损伤、感染等应激下由肝脏合成而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与白细胞计数等常规检查相比,C反应蛋白更加灵敏、可靠,有利于感染病的诊断,因此,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于我院就诊的120例儿科病房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说明C反应蛋白应用于感染病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7月于我院就诊的感染性疾病患儿120例,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在3~13岁,平均年龄为7.2岁。其中,肺炎46例,上呼吸道感染23例,肠炎13例,支气管炎36例,败血症2例。按照感染微生物种类划分,120例患儿可分为病毒感染组50例与细菌感染组70例。

1.2 检测方法:采用QuickRead CRP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用雅培CD1700全自动血球计数检测血常规。所有患儿在入院后24 h内进行静脉抽血检查,对患儿病症进行基本评估,选择受试对象末梢血进行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验,同时检查尿常规、痰培养及大便常规等检查,以确定患儿病情。

1.3 诊断标准: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8 mg/L为上限,0~8 mg/L正常,>8 mg/L为阳性;参照儿科疾病临床检验标准来评定白细胞检测结果,5×109~12×109为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t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研究发现,病毒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计数及白细胞计数都有一定程度提升,且C反应蛋白计数提升幅度更大,两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通过观察细菌感染组住院2 d后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发现,三者均下降,且C反应蛋白降低幅度更大,这与入院前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检测结果比较()

表1 两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检测结果比较()

C反应蛋白计数(mg/L)细菌感染组 70 9.67 5.41 6.22 4.01 27.55 14.23病毒感染组 50 8.96 4.22 3.21 3.05 12.55 10.42组别 例数 白细胞计数(× 109)中性粒细胞计数(×109)

表2 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测结果比较()

表2 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测结果比较()

白细胞计数(×109)中性粒细胞计数(×109)C反应蛋白计数(mg/L)治疗前 9.67 5.43 6.22 4.06 27.55 14.23治疗后 5.22 4.25 3.34 2.63 4.11 4.06 t 8.43 7.82 20.24 P 0.00 0.00 0.00

3 讨 论

3.1 C反应蛋白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更为灵敏[1]

C反应蛋白因各种细胞因子作用使得肝细胞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在组织损伤及炎性反应时,C反应蛋白浓度上升,经及时治疗、机体免疫等作用,可使炎症得到控制,在损伤组织恢复或炎症被控制条件下,C反应蛋白的浓度将下降。由于C反应蛋白对机体应激反应具有高灵敏性、高可靠性,所以,其被应用于感染病初期检测中,并发挥着鉴别、诊断病原体的重要作用[2]。

一般情况下,在细菌感染早期,C反应蛋白计数上升幅度为15%~35%,而病毒感染早期的数值变化并不明显。本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且病毒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的变化值显著,提升幅度较大;患者的年龄、体质、性别等对C反应蛋白的浓度具有一定影响,甚至会出现常规白细胞值正常而C反应蛋白出现阳性的情况,由此可判断,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反应灵敏度较高[3]。

再就是,感染性疾病的感染程度对C反应蛋白的浓度产生一定影响,疾病感染程度越高C反应蛋白的浓度就越高。有研究发现,感染性休克程度对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数值影响显著,病情越严重,患者的C反应蛋白数值就越高,且说明预后更差。

3.2 C反应蛋白应用于儿科感染病诊断中的作用

由于儿童体质差、自身免疫力低,经常会发生感染性疾病,因此,儿科作为感染性疾病较多的科室,采用C反应蛋白对患儿进行感染病诊断,更具显著意义[4]。

小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形成期,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其免疫能力、自我防御能力差,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等常规检查并不能准确反应某些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白细胞计数,由于白细胞计数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造成诊断失误或是诊断错误,进而影响患儿治疗,如在非细菌感染下,高热作用对白细胞数量产生显著影响,造成白细胞数量上升,若采用白细胞计数,则便会产生错误计数,但是依照理论,非细菌感染并不能引起白细胞数值变化,因此,限制了常规检查[5]。

经过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在感染后均有所上升,从细菌感染组三项指标升高度来看,C反应蛋白的上升更为显著,而此研究与其他研究资料所反应的C反应蛋白的平均数值基本相同,者有力说明了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可靠性。同时,病毒性感染组研究发现,C反应蛋白数值也有所上升,但上升不明显。

综上所述,由于儿童免疫力较低,易形成感染性疾病,要避免感染性疾病蔓延或加重,必须利用合理的检测技术对感染性因素进行检验。C反应蛋白的浓度变化随感染性疾病的轻重度呈现显著变化,疾病程度越高,其计数提升度越高,鉴于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健全,感染程度与C反应蛋白的关联性可能更为明显,因此,C反应蛋白应用在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检测中,可有效鉴定患儿的病情,并帮助医师进行对症治疗,减少抗生素滥用,促进患儿康复。

[1] 宋文仕,郭玉娟.C反应蛋白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0,31(3):259-260.

[2] 步军,孙建华,朱建幸.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早产儿早发感染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0):332-333.

[3] 葛青玮,高原,黄洁.高敏感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12,27(4):211-212.

[4] 单丽沈,刘春峰,袁壮,等.血清CRP在小儿感染性休克中临床意义的探讨[J].小儿急救医学,2010,17(8):84-85.

[5] 李铁耕,徐放生,程显芬,等.高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北京医学,2011,33(1):26-28.

表1 各组血清心肌酶谱测定情况

表2 预后正常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清心肌酶谱测定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各组血清心肌酶谱测定情况:见表1。轻度窒息组表中轻度窒息组较重度窒息组比较,AST、LDH指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各项指标较轻度窒息组及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正常组较预后不两组血清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 论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新生儿时期不论足月顺产或早产、异常分娩均可能出现的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疾病,同时幸存者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伤残及后遗症。它要求产、儿科医护人员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帮助患儿建立有效呼吸循环,这对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治愈率,防止伤残率和降低病死率尤为重要[5]。在窒息过程中,其本质为缺氧,短时间缺氧可因冠脉扩张而形成心肌保护,长时间缺氧可造成冠脉扩张而心肌不能满足耗氧需要,心肌呈相对缺氧状态引起一系列氧自由基反应,从而造成新生儿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6]。心肌损害的重要机制既是能量代谢障碍,缺氧使得心肌能量代谢氧化磷酸化过程受阻,ATP生成不足,能量耗竭,心肌细胞膜钙泵衰竭,从而造成钙离子大量内流;细胞内无氧酵解增加,胞质内H+浓度增高与Ca2+。由于肌钙蛋白被竞争而兴奋收缩偶联遭到破坏,心肌收缩及舒张受到影响,表现为心音及心律不齐,严重者造成心源性休克[7]。CK-MB、CK、LDH、HBDH主要存在于体内各主要脏器中,多项指标均对判断窒息程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组通过分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3组患儿均于生后72 h内采静脉血3 mL,于6 h内测试完成心肌酶谱,结果表明,轻度窒息组较重度窒息组比较,AST、LDH指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各项指标较轻度窒息组及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正常组较预后不两组血清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结果均表明血流再灌注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及自由基可直接损伤细胞生物膜而使细胞内酶释放入血[8]。窒息程度加重,心肌酶谱升高显著。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8.

[2] 王涛,秦俭,邢绣荣.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风险评估的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4245.

[3] 贺秀华,邱兆兰,宁长海,等.围产期高危因素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0,1(25):193-194.

[4] 刘喜娟,董文斌,李清平,等.二氮唉对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诱导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时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4):214-216.

[5] 李晓玉,张川,曾薇郾.血乳酸清除率及降钙素原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3090-3091.

[6] 贾德勤,王星,伍捷阳.围生期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趋势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l,14(12):1287-1289.

[7] 董文杰.血流动力学检浏在新生儿窒息诊断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0):72-73.

[8] 杜娟,泮慧,黄金莲,等.官内窘迫脐血细胞因子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相关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2):4126-4128.

R446.1;R446.6

:B

:1671-8194(2014)08-0156-02

猜你喜欢
感染性白细胞儿科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白细胞
《思考心电图之177》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