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宝荣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中医院检验科,河北 承德 068250)
尿沉渣检查应用于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牛宝荣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中医院检验科,河北 承德 068250)
目的 评价分析尿沉渣检查在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检验科的新鲜尿液标本120例,随机分为尿干组(60例)和尿沉渣组(60例)。尿干组选用用尿干化学试纸法,尿沉渣组选用尿沉渣镜检法。观察比较两组的测定阳性率,分析两组患者的测定情况(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尿沉渣组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的阳性率分别为58(96.67%)、55(91.67%)、44(73.33%)、47(78.33%),与尿干组的57(95.00%)、53(88.33%)、39(65.00%)、40(66.67%)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尿沉渣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43%、89.75%、91.25%,尿干组的分别为93.22%、65.44%、85.77%,两组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特异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沉渣检查作为一种非侵入手段,在肾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补充尿常规的分析结果,增高了肾脏疾病检测的准确性和速度,降低了临床漏检率,提升了工作效率,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其重视和应用。
尿沉渣检查;肾脏疾病;诊断;治疗;临床价值
尿沉渣检查(urinary sediment examination)为利用显微镜检查尿沉淀物,以识别尿液里的细胞、寄生虫、结晶、细菌等多种病理成分,发挥诊断、定位、预后评测的临床辅助作用,是临床的尿液完整分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尿沉渣检查自17世纪初起,首次被Rayer等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至19世纪中叶以基本发展成型[2]。近些年来,该检查在国外临床的应用范围较广,国内的临床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次研究中,选用我院检验科于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的120例新鲜尿液标本,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经计算机检索出90例2010年3月1日至2012年3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狼疮性肾炎(LN)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11项分类标准,符合项目超过4项者即可被认定患病。
1.2 方法
首先,根据Birch等制定的方法,留取研究对象的尿液标本:尿干组采用尿干化学试纸法:保留患者晨尿中段的约20 mL尿液,将尿十联试条浸入在内1 s后,取出后置于仪器测试仪中,1 min后十个试验区的结果得出。尿沉渣组给予尿沉渣镜检法:采集10 mL患者的新鲜晨尿,以1000 rpm的转速离心5 min后,除去上清液,取0.5 mL的离心液沉渣混匀、制片。先以低倍镜观察全片,再高倍镜明视野下于血球计数池进行红细胞计数(根据离心后尿液体积,单位选用万/毫升)。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的测定阳性率;②两组患者的测定情况,包括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共三方面。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5.0软件分析表中数据,计数资料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的阳性测定率
尿沉渣组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的阳性率分别为58(96.67%)、55(91.67%)、44(73.33%)、47(78.33%),与尿干组的57(95.00%)、53(88.33%)、39(65.00%)、40(66.67%)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观察两组的测定阳性率[n(%)]
2.2 分析两组的测定情况
尿沉渣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43%、89.75%、91.25%,均高于尿干组的分别为93.22%、65.44%、85.77%,但两组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而特异度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分析两组的测定情况
有着“体外肾活检”之称的尿沉渣检查,指的是借助尿沉渣分析仪或显微镜,检测分析尿中的各种病理物质成分,在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鉴别、定位、预后评估、药物监测及指导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临床意义[3]。其检测指标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异性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吞噬细胞、管型(透明管型、颗粒管型、细胞管型、蜡样管型)等。目前,国内尿沉渣检查的应用情况远远落后与国外水平,本次研究特此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评估,以为其国内临床应用的扩大提供一定的依据。
尿红细胞检查为尿沉渣检查中的重点项目,在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临床作用。红细胞根据其细胞学的形态学改变特点,主要分为3种[4]:①均一型:红细胞形态与胞膜均正常,细胞大小及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一致,细胞在镜下的视野中可见大小、形态相近的棘形细胞和影红细胞;②多形型;红细胞呈异性且形态多种多样(起泡型、伪足型、面包圈样、靶形、花环状),大小不均,膜内出现空泡,胞质不均,血红蛋白含量与细胞大小不符,胞膜呈现多种变化(胞膜颗粒状聚集或破裂);③均一型和多形型细胞混合,各自约占50%。本文中尿沉渣组红细胞的检查结果红细胞58(96.67%),其中均一型占49(81.66%),多形型和混合型为9(15.00%),尿干组的红细胞57(95.00%),其中均一型占47(78.33%),多形型和混合型为10(16.67%)。红细胞的形态的正确鉴别可以为临床诊断直接提示肾脏疾病的实质:创伤、结石及肿瘤导致的血尿常表现为均一型;多数肾小球疾病和少数累及髓袢上行支以上的肾小管疾病的血尿常表现为多形型。值得关注的是,利尿剂、造影剂等药物还常引发均一性血尿,尤其是部分肾功能急剧衰退的患者和肾小球病严重(重度紫癜性肾炎、新月体肾炎、系统性血管炎等)的患者,常表现为均一型血尿[5]。除了在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发挥效用,尿沉渣检查也已被证实在肾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德国研究结果显示,血清肌酐(SCr)、尿沉渣及尿蛋白的检测结果,可以作为非创伤性指标来评估狼疮性肾炎(LN)的复发,为临床医师免疫抑制剂的临床使用情况提供指导性的意见[6]。本次研究的其结果中,尿沉渣组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的阳性率分别为与尿干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的敏感度和准确度相比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尿渣组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略高于尿干组;尿渣组的特意度高于尿干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再次验证了尿沉渣检验性能优于尿干组的想法,今后课通过扩大样本容量再次证实。
综上所述,尿沉渣检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手段,在肾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补充尿常规的分析结果,增高了肾脏疾病检测的准确性和速度,降低了临床漏检率,提升了工作效率,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其重视的应用。
[1] 常正江,雷水娟.尿沉渣检测对肾脏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2):94-96.
[2] 谢远琴.URISYS2400型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J].河北医学,2011,17(8):1116.
[3] 李惊子,陈育青,王素霞,等.常规尿检整合分类作为肾病理损伤的标志物[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2):169-172.
[4] 李惊子.尿沉渣显微镜检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9):780-783.
[5] 吴际贞,孟宪君,张亚君,等.尿液干化学分析及显微镜检查在筛查儿童肾脏疾病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979.
[6] 林丽,姚红艳.尿液标准化检测方法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 4(11):84.
R699
:B
:1671-8194(2014)08-0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