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日、德、法、韩特约记者 蒋丰 李珍 青木 杨明 王刚 ● 伊文 玉鹏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6日参加完在荷兰举行的核安全峰会回到东京,日媒称赞他“不再保有武器级核材料”的表态令世界放心,同时认为他向欧洲“交代”历史认识的态度“有诚意”。不过,对于日韩首脑在荷兰会晤时的尴尬和冷场,日本舆论坦承邻国心里的历史创伤并未因此得到弥合。有韩国媒体称,安倍靠着这场“遇强则弱”的极致政治表演,暂时逃脱国际舆论的指责。西方则继续对“这个扭曲历史的男人”的忠诚度打问号,在一些人看来,日本现政权在欧美的负面形象“已经定型”。随着中韩领导人相继访问德国,世界舆论都在关注,这个反省战争罪责的榜样能否用来“彻底敲打日本的健忘症”。中日展开“历史拉锯战” 26日,安倍参加在荷兰举办的核安全峰会后返回日本。对于安倍此行的表现,日本《读卖新闻》称,安倍在峰会上表示,将与七国集团的成员国紧密合作解决乌克兰问题。这彰显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日本经济新闻》27日社论称,主要国家就防止核恐怖活动达成一致,是此次峰会的主要成果。日本已经拥有44吨钚,但国内的核电站全部停止了运转,继续保有这么多核材料当然让人存疑,安倍明确表示“不保有无用处的钚”,让世界放心,也树立起了日本负责任的形象。 向世界解释日本历史观也是安倍欧洲之行的重头戏。日本时事通讯社称,安倍在欧洲期间积极宣传日本“正视历史”的姿态。核峰会前,安倍访问了阿姆斯特丹的“安妮-弗兰克之家”博物馆,并主动对该馆馆长表示,将“谦虚地面对历史”;23日在与荷兰首相会谈时,安倍也主动谈起自己的政治信条——“很重视真挚面对过去”。文章称,安倍这是在努力平复欧洲对日本右倾化的印象,并且针对中国在世界开展的“反日公关”发起反攻。 德国洪堡大学国际政治学者霍尔特曼27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安倍此次欧洲之行中主动“交代历史认识”,是因为他参拜靖国神社给欧洲留下阴影。加上中国一直在欧洲就历史问题批评日本,安倍其实是“被动应战”,谈不上加分。当天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日本九州大学一名教授称,参拜靖国神社后,安倍又将中日两国比作一战前的英德,这让世界加强了对其“军国主义化”的警惕与批评。由于中韩首脑也出席峰会,因此峰会主题虽然是核不扩散,历史问题绕不开。法新社报道称,日本与邻国的关系处于低谷,2月份东京图书馆大量《安妮日记》被人毁坏,安倍在此刻走访弗兰克博物馆,意在修补因其右翼色彩引发的公共关系紧张,尤其是日韩外交关系。 在美国的撮合下,安倍和韩国总统朴槿惠25日晚进行上任以来首次直接接触。NHK等日本电视台27日反复播出安倍用韩语向朴槿惠问候的场面,不过,日本时事通讯社称,安倍满面笑容,朴槿惠却板着脸,显示了对日本的不信任。日本媒体还把责任推到中国头上。《朝日新闻》以“中国搅乱日美韩对话”为题称,美日韩首脑会前,中韩领导人会面时谈及在哈尔滨火车站建安重根纪念馆的意义,鼓励她也就日本军国主义历史发表观点。《读卖新闻》社论称,中韩“反日共斗路线”愈发明显,朴槿惠正和中国统一步调。 《日本经济新闻》称,中日领导人以欧洲为舞台展开“历史问题的拉锯战”,中国试图在历史问题上拉拢韩国共同对抗日本,日本则试图通过明确继承过去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尽可能阻止中国拉拢韩国。正在德国访问的朴槿惠接受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表示,东北亚局势紧张是因为日本高层政客对历史问题的民粹主义发言,“韩国曾向日本提议,借鉴德国战后与波兰、法国共同编纂历史书或教训书籍的先例,但日方至今未答复。” 28日,习近平主席将正式开始展开对德国的访问。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习近平访德的一个主题将是二战。报道说,中国领导人如果参观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不但可以让中国表达德国在战后“负责的态度”,“也可以表达中国对日本曲解历史的愤怒”。《柏林日报》称,德国为自己对待历史的表现自豪,很难对中国的提议说不,德国政府发言人称,“我们没有拒绝客人的习惯”。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评论称,习近平的欧洲之行将带来更多经济合作,同时保持更好的友谊和增强信任,这是中欧之间新的外交政策。安倍读懂德国的“空气”? 安倍为何没有选择去德国宣传?匿名接受采访的九州大学教授认为,最大的障碍可能在德国民意:62%的德国民众反对扩大德军海外活动,并对历史抱有深刻反省态度。安倍政府大力推动的行使集体自卫权,可能会招致德国民众反感。在这个欧盟的主要领导国,日本形象已经落后于中国,在与德国的经济合作上,中国也已赶超日本。安倍如果此时访德,就是“读不懂空气”了。 德新社透露,因为担心中国的“反日宣传”,日本在中国宣布习近平访欧后不久就派出高级外交官前往欧洲,以表明其立场和避免“误会”。报道说,在海牙核安全峰会前,中国加大了对日本的施压力度,要求日本就“大规模存储武器级核材料”作出解释。这些极具特色的话语背后,有创造孤立日本氛围的意图。中日因钓鱼岛争端关系颇为紧张,北京认为这是日本没有反省战争历史的结果。《读卖新闻》称,仔细研究中国官员批评日本史观的文章,可以发现共同的模式:给安倍贴上“军国主义分子”标签,散布日本是危险国家。 这种日媒眼中的“宣传策略”在美国官员看来“效果明显”。25日,在东京举行的一场关于东海紧张局势的座谈会上,曾在奥巴马政府担任国防部助理部长的格雷格森称,日本在与中国就争议岛屿展开的公关战中已经失败,“掌控权落在中国手中”。他和出席会议的美国前海军少将麦克德维特都认为,中国已经成功将日本描绘成军国主义抬头的侵略国家。麦克德维特还建议,日本可以转守为攻,承认这些岛屿的主权存在争议,将该争议提交国际法庭。 “我怀疑,安倍是否真的知道这将会给日本利益带来多大伤害。”59岁的日裔美国专栏作家冷泉明彦27日接受《朝日新闻》采访时表示,安倍欠考虑的言语和行动正在打乱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脆弱平衡,也在损害日本利益。如果阅读美欧媒体对安倍达沃斯论坛发言的报道,会发现他的形象在西方严重大打折扣。冷泉还举例说,在接受CNN专访时,安倍称“中国在过去20年中一直采取扩张主义政策”,这一表态很自然会让人怀疑,安倍是否有意与中国改善关系,正如这些媒体报道所表明的那样,“安倍的实质性形象正在成型”。“欧洲为中国领导人铺红地毯” 日本外务省一名官员27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仅从美国电影公司最近拍摄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公映来看,日本就已经输了一局。日本就历史问题、领土问题出台的对外宣传政策非常细致,甚至包括了对驻外使节的评价体系,可是没有抓住关键。美国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它的态度决定了很多国家的态度。美国对日本政府的不满持续累积,可能会在历史及领土问题上越来越“中立”。 韩国“NEWDAILY”网站称,日本周边国家都认为,就是因为安倍极致的演技,才使日本在海牙避过国际舆论的指责。澳大利亚读者克里斯托弗·格林27日向《日本时报》投稿,指责安倍在欧洲作秀。他表示,安倍本人曾经质疑慰安妇是自愿还是被强迫,现在他突然做出180度的大转弯。其次,安倍称“愿意将历史教训传给下一代人”,果真如此,为何日本教育部计划修改历史教科书,安倍所指的“历史教训”究竟为何物?安妮将会如何看待这个曾发表修改历史言论男人的真诚度? “欧洲为中国领导人铺上红地毯”,德国财经网27日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在荷兰和法国都受到最热烈欢迎。对深陷经济危机中的欧洲来说,在经济低迷、失业率屡创新高面前,中国就是一个救世主,“从来没有如此重要”。文章称,相比中国,前世界第二经济体日本近来经济虽然有所好转,但要成为“全球玩家”,仍缺乏信心。欧洲对中国的热情和对日本的平静,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