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炎
(1.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2.郑州市惠济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河南·郑州)
(一)生产总值。从总量看,惠济区2012年生产总值完成84.5亿元,是2003年的近4倍,十年实现翻两番。增速方面,十年年均增长11.8%,近五年年均增长10.5%,十年来三个峰值年份分别为2003年、2006年和2009年,最高点为2003年,达到18.3%,最低点为2011年,仅为7.5%。整体指标呈现高一年、低两年走势。(图1)
2003年,惠济区以生态强区为奋斗目标,克服“非典”的不利影响,通过实施全民招商、项目招商,实现跨越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生产总值增速出现最高峰。2006年,惠济区积极推进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城乡消费市场活跃,经济保持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生产总值出现一个小高峰。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严峻形势,惠济区围绕“在全市率先实现统筹城乡一体化、率先建成三化两型新城区”和生态经济强区奋斗目标,大力发展“三个产业”(现代农业、生态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生产总值增速创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
1、第三产增加值。从总量看,惠济区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8.1亿元,是2003年的近4倍,十年实现翻两番。增速方面,十年年均增长11.1%,低于生产总值0.7个百分点,近五年年均增长9.0%,低于生产总值1.5个百分点,十年来三个高增速年份分别为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最高点为2006年,达到16.1%,最低点为2011年,仅为6.0%。惠济区的整体指标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图2)
2、三次产业结构。2003年,惠济区三次产业结构为8.8∶45.0∶46.2,呈现“三二一”发展态势,直到2008年二产首次超过三产,7.1∶47.1∶45.8,呈现“二三一”发展态势,并保持至今。十年来,一产比重区间8.8~6.2,高低浮动2.6个百分点,呈明显下降趋势;二产比重区间49.8~44.5,高低浮动5.3个百分点,呈前低后高,有所上升趋势;三产比重区间48.3~43.4,高低浮动4.9个百分点,呈前升后降,略有下降趋势。整体来看,全区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但长期存在非农产业比重偏低,第一产业大而不优,第二产业高而不强,第三产业小而不优的结构性问题,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仍然艰巨。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总量看,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1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是2003年的近5.3倍。增速方面,十年年均增长25.7%,近五年年均增长26.6%,十年来两个峰值年份分别为2003年和2008年,最高点为2003年,达到93.9%,低点为2006年和2012年,仅为9.6%和12.4%,整体指标呈现W型走势。(图3)
图1
图2
图3
惠济区投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2005年)投资跌宕回落期。2003年惠济区确立赶超发展战略,全区投资不断攀升,一度跃至93.9%。伴随区政府搬迁结束,市政道路、大专院校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竣工,全区投资开始逐年回落,到2006年回落至9.6%。
第二阶段(2006~2010年)投资企稳回升期。“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以“继续解放思想,实施赶超战略,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为总基调,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纷纷建成,带动全区投资企稳回升,并在“十一五”后三年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投资总量不断扩大,其中2008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突破50亿大关,完成投资54.2亿元,当年增速63.3%,2010年实现投资85.3亿元,投资总量为2005年的3.1倍。
第三阶段(2011~2013年)投资增质提速期。进入“十二五”期间,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新型城镇建设为引领,全力推进合村并城、城中村改造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大产业项目招商力度,2013年上半年全区主导产业完成投资21.4亿元,占投资比重的45.6%。
总体来看,过去十年全区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民间投资日益活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城区面貌显著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主导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总量看,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1亿元,是2003年的近6倍。增速方面,十年年均增速17.9%,近五年年均增速为17.1%,十年来三个峰值年份分别为2003年、2006年和2010年,最高点为2003年,达到28.2%,最低点为2007年,仅为11.1%。整体指标呈现V型,一降一升态势。(图4)
2003年以来,随着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增减,增速也不断呈波浪式变化。2008年是惠济区赶超发展的一年,当年规模企业名录、单位数达到43家。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标准提高至销售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全区单位数降至32家,增速也随之下降至18%。2012年,由于新型城镇化拆迁征地,企业出现改址新建、搬迁等问题,单位数减至29家,全年增速为13%,是近十年来的第二个低点。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总量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2年完成74.7亿元,是2003年的6.6倍。增速方面,十年年均增速17.5%,保持稳步增长。2008年达到最高峰的23.3%,整体指标呈现倒V走势。(图5)
2003~2007年,呈现平稳上升。2008~2010年,由于前一阶段的市场整合,南部水产品、副食品的仓储批发,东部汽车、建材、家具的销售,与中部毛庄农产品批发市场鼎足而立,三大物流区交相呼应,使本时期消费市场迅速发展,2008年更是达到十年来的最高,2008年后增速开始放缓。2011~2012年,全区消费品市场增速放缓,但由于自2011年天马汽贸中心等数家大型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的开业,占全区零售额80%的汽车销售成为拉动全区增长的主力军,对全区社消指标造成很大影响。
(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总量看,2012年惠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844元,是2003年的近3倍。增速方面,十年年均增速11.7%,近五年年均增速12.0%,三个峰值年份分别为2005年、2007年和2008年,最高点为2008年,达到14.5%,最低点为2009年,仅为9.2%。十年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整体指标呈现微W型。(图6)
(六)农村人均纯收入。从总量看,惠济区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5,690元,是2003年的3.1倍。增速方面,十年年均增速12.4%,近五年年均增速为14.5%,十年来两个峰值年份分别为2007年和2011年,最高点为2011年,达到23.7%,最低点为2005年,仅为8.0%。整体指标呈现W型,波浪增长态势。2011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战略深化,经济持续回升,增速达到近十年最高水平。(图7)
图4
图5
图6
图7
(一)生产总值。2014年、2015年惠济区预计分别完成101亿元和110亿元,2011~2015年年均增长为8.0%。2008年爆发全球经济危机后,国内外经济风云变幻,形势复杂多变,至今其影响依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2013年以来,惠济区以“强投资”总揽全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2014年后全区改造拆迁将继续深入,同时居民安置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也将不断推进,投资力度的加大将带动建筑业、房地产业快速增长,间接带动三产的发展,助推全区生产总值触底回升,预计未来2015~2018年或将以两位数的增速快速发展。
三次产业结构:回顾过去十年,一产比重逐步下滑,二三产比重交织运行,并无明显差距,随着2008年三全综合基地建成投产,二产比重连续5年高于三产。2013年以来,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将对全区一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机遇,预计至2015年末三产将超过二产,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8∶46.9∶47.3。主要考虑:一是一产比重逐步下降。随着全区合村并城及城中村改造项目快速推进,各类耕种土地面积总数下降,势必会压缩一产比重。二是受拆迁影响,部分工业企业面临拆迁或停产,在无新的且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入驻的背景之下,工业增速将呈低位运行。三是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各类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人口聚集力不断增强,都将为服务业发展打下夯实基础,3~5年后产业结构及布局将发生全新变化,预计未来2015~2018年三次产业比将更加优化,一产降至3%以下,三产提升至55%以上。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3年以来,全区以“强投资”工作总揽全局,进一步加大了项目攻坚力度,“以拆促建、以拆促投”,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综合考虑,未来五年(2014~2018年)预计全区投资将呈持续较快增长态势,五年可累计实现投资1,300亿元,年均增幅26.8%。主要原因:从近几年全区投资增长趋势和项目谋划情况来看,特别是2013年9月份以来全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拆迁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预计将完成1,300万平方米的拆迁目标,经测算,1,300万平方米的拆迁量可带动区域经济总投资额1,300亿元以上,预计2014年、2015年投资将保持30%以上的快速增长,2015年全区投资将突破200亿元。
(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自2008年全惠建成投产,全区工业发展呈现一波快速增长,而近两年随着产能不断释放,西南分公司建成投产,加之经济下滑及企业个数不断减少,未来几年增速将放缓。综合考虑,预计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别完成增加值20亿元、21亿元和22亿元,增速分别为7%、5%、5%。主要原因:一是从2011年的32家规模以上企业到目前为止只有27家;二是全区两大速冻食品企业西南地区分公司已建成投产,间接影响区域速冻食品制造业快速发展,预计未来两年生产销售情况与往年持平;三是郑州市对惠济区的定位是以发展服务业为主,且不再批复工业企业用地,而现有的工业企业,生产工艺陈旧,上涨乏力。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随着2011年得佳、富达雷克萨斯等大型汽车销售入驻该区,经历了快速增长后,增速放缓,由于基数大,其增速对全区整个消费市场形成一定制约。综合考虑,预计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别完成84亿元、95亿元和105亿元,增速分别为13%,2011~2015年年均增长14%。主要考虑:一是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以上来自汽车销售市场,结构单一,增速受整个汽车销售市场影响很大;二是国家对各类公务支出规范逐步细化,预计对餐饮行业的影响程度及范围仍将持续扩大;三是2012年郑州市下发的《关于支持中心城区市场外迁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中心城区177家批发市场3年内外迁,这将是影响此项指标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五)城乡居民收入。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完成20,728元、22,801元和25,080元,2011~2015年年均增速均为12%。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完成17,260元、18,980元和20,880元,2011~2015年年均增速为13%。
(一)坚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增量做优与存量调整相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发展都市农业,以河南省惠济花卉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为重点,推动高端蔬菜、花卉种植、休闲渔业等快速发展,以发展第三产业的理念发展都市农业,打造都市农业成为繁荣壮大第三产业的新兴力量。选择发展工业,依托三全、思念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引进种植养殖、粗加工及仓储物流等上下游配套关联企业,拉长食品工业产业链条,促进全区速冻食品产业资源进一步融合。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以信息创意产业园为载体,引导勘察设计企业集聚发展;以花卉产业集群建设为契机,发展以花卉为主题的休闲观光旅游业;吸引优质企业总部入驻,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提升消费对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带动。
(二)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激发经济内生活力。积极探索融资机制改革。在风险可控、成本可承受的范围内,大胆探索BT、BOT、城投债等创新融资模式,并广泛付诸于项目实践,减轻财政资金压力;强化重大项目管理,搭建重点项目优惠扶持政策和进入退出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充分依托区位、生态、土地和现有产业基础,深入实施开放带动和大招商战略,以引进“三力”项目为目标,以国内外500强和20强企业为导向,通过重大产业项目的引入、发展,拉动投资,集聚人气,进而推动商贸物流、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拉动需求,盘活经济。
(三)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投资快速增长。加强项目推进力度。秉持“落地项目抓协调促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促竣工”的原则,切实做到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着项目干。强化项目要素运作。依托企业融资、金融部门融资、BT融资等方式,保障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通过采取土地捆绑开发、增减挂钩等方式,进一步盘活低效利用的老宅基地、老企业等建设用地,解决部分占补平衡问题,破解土地制约瓶颈,保障项目用地需求。
[1]郑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郑州统计年鉴2003-2013[Z].
[2]黎鹏.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M].2003.
[3]王明英,苏道明.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路径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