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艳,李华
(铜陵学院会计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会计学创新教育中鼓励教学法的运用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探讨
赵春艳,李华
(铜陵学院会计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创新是教育的属性之一,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会计学创新教育与鼓励教学法之间的联系,本文首先分析会计学创新教育中实行鼓励教学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然后,探讨鼓励教学法的积极心理学意义,最后,本文提出会计学创新教育中实施鼓励教学法的办法,拟改善我国当前会计学教育创新力不足、学生创新思维欠缺的被动教学模式.
积极心理学;会计学;创新教育;鼓励教学法
创新精神是教育界一直追求的目标,我国大多高校会计学教育目标中都包含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通过笔者多年从教经验可以发现会计学教育中学生多属被动记忆式接受准则、指南、公式等知识,学生的学习创新精神不足,创新思维不强,笔者在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简称UB)访学期间通过观摩会计学教学发现:美国学生创新思维较好,可以向老师提出批判性问题.通过与UB学生、教师交流及笔者自我观察发现:学生对美国教师的鼓励教学法非常喜欢,教师运用鼓励语言增强学生信心和兴趣,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思考、自我思辨,学生上课创新思维表现突出.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我国会计创新教育中鼓励教学法运用的必要性,期望通过教师的鼓励、引导,提高我国会计学专业学生情商、基础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1 会计学创新教育的内涵和机制
创新教育被视为中国教育范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其由接受教育发展而来,认为创新是教育的本质特性,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强调教育的核心追求是“发展”而非“知识”.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赋予创新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目的.会计学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并存的特点,会计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类不断的摸索、尝试和创新.
会计学创新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机制保障其有效实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高情商;高情商为创新提供动力支持,而影响创新能力的情商主要包括:自主性、激情和意志.自主性强调学生具有创新的主观意识,在学习中能够不从众,不唯书,自主探讨,自主思考,发现问题.激情是指对某一事物发自内心的强烈热爱、迷恋和追求,会计学创新教育需要学生对会计学具有较强的兴趣,喜欢比较、乐于思考逻辑上的“原尾”.意志就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往往由语言和行动来表现,由良好习惯来固化.创新过程本身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坚强的毅力坚持创造行为,乐于思索,勤于翻阅,紧跟最新的会计前言动态,善于把握会计学“弱点”,并进行“改进”可行性理论论证,为会计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创造性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方法为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其具有批判性和发散性特征.所谓批判性,就是拒绝盲目从众,拒绝复制型思维,独立思考,保持自己的思维个性.会计学教学中尤其需要批判性思维,当前会计学教学大多是“准则+解释”,很多学生限于准则的权威,基本属于被动接受准则,而接受的方式也限于死记硬背.思维的发散性,是指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方式.会计学是一门系统、全面的学科,更好的掌握会计学知识仅从财务的角度理解是狭隘的,应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学科的综合视角,寻找会计学创新点.(3)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创新力形成的材料支持,创新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创新需要与逻辑性、严谨性、怀疑等精神相联系,而另类视角的创新恰恰是需要众多基础知识做支撑,会计学创新不仅需要良好的会计学基础理论,更需要广泛的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
1.2 会计学创新教育鼓励教学法实施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2.1 会计学创新教育鼓励教学法实施的可行性
关于鼓励教学法的研究,国内外研究大多从心理学角度或从教师实际心得体会出发进行探索,通过理论和实际验证,鼓励教学法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具有高度的认可,并能通过语言和行动将这一认可传递给学生本人和其他学生,而教师的认可可以选择语言的赞美、行动上的褒奖等方式,鼓励教学法主要取决于教师主观思维的转变,不需要太多客观技术的支撑及成本耗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2.2 会计学创新教育鼓励教学法施施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大多属于“90后”独生子女,基本都在父母精心呵护下成长,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挫折、失败和批评,承受挫败感能力较弱,感性认识较强,但同时,这个阶段的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成熟和思维逻辑的发长,观察能力比较敏锐,有一定的系统性、目的性和准确性;同时,大学阶段学生被关爱、被正视、被肯定的心理需求比较强;情绪呈现出稳定性和波动性并存,丰富性和复杂性并存,阶段性和层次性并存等特点.将“鼓励”运用到学生学习过程中能有效地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并引导其关注自身积极、正面的品质,提高其自身幸福感和自尊水平,为创新培养学生的高情商需求.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通过充分发挥人类积极、正面的潜在具有建设性作用的品质,提升人类幸福感和自尊水平,促进人类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强调在困境和逆境中的人类通过积极、正面品质和思维的锻炼,走向光明和幸福.
2.1 皮革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强调期待、暗示的作用,表明很多事情是在人类的潜意识中完成的.基于这种心理效应,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期待和暗示.而通过语言或其他形式的鼓励便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受到鼓励时信心会增加,成就感会增多,而学生在大学阶段,人格逐渐形成,需要的心理逐渐增强,但同时也存在自信不足,受挫感严重等现状.而教师通过鼓励、赞美学生上课回答的问题、提问行为、作业完成等,可以提高学生对自己的期许,逐渐提高学生基准自我期许水平.
2.2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形成的对自我行为能力与行为结果的期望的影响.他发现,个体在某一具体行为前一般会先推测一下自己的能力、信心并预测结果.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效能的表现.所以,自我效能是人类行为的决定性因素.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表明学生在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培养时,都会进行系列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能力推测,创新需要足够的勇气保持和追求自我立场、自我原则和自我见解.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害怕犯错,担心受批评等脆弱心理.教师通过鼓励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肯定,通过积极,正面的乐观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期许,引导学生对相关领域自我学习,自我挖掘,积累知识,为创新时刻做准备.
2.3 罗森塔尔期待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机选取一些学生并跟校长表明这些学生都是极具潜质的学生,一年后,罗森回到该校,验收这些学生的成绩,发现这些学生成绩都大大超过了其他学生,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当代大学生大部分追求个性发展,勇于创新,但缺乏韧性.罗森塔尔的实验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赋予期望的作用,而鼓励教学法正是教师传递期待的手段,通过鼓励性语言和行动提高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全面发展,追求突破,积极培养良好情商、锻炼批判性思维和积累基础知识等.
3.1 转变教师传统观念
我国的会计学教育长久以来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传授知识”模式,学生也是被动的死记硬背接受知识,且记忆也只限于短时间记忆,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创新教育需求下,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能以成绩为定论,而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激情和意志等情商为主,其次才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对于学生情商的培养,鼓励教学法尤其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鼓励学生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表现不轻易打击、损伤和批评.对于看似简单的问题也要在语言上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赞美,提升学生自信心和对自我的期待水平.
3.2 改革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我国的会计学教育大多以期末考试成绩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这种评价体系本身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种“一考定优劣”的体系无法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以人为中心,包括学生的情感、自尊和幸福感.这就需要教学转移重点,改革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习更多的“过程化”,通过增加学生上课环节的自我表现、自我展示的考核,学生课后作业的自我完成评分、学生实验、项目完成情况的鉴定评价等,总之学习评价体系应该要多样化,全面性.并增加教师跟学生的交流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鼓励和引导,从考核体制上保证教师顺利实施鼓励教学法.
3.3 重视学生活动构建环节
所谓活动建构,就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自主活动”在学生知识掌握与一般发展中的作用,把“自主活动”看作是学生建构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基础.会计学创新教育更是要求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主体的智力参与程度越高,活动的自主性就越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不仅要尊重学生认知的主体性更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而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必要要关注学生的基准自尊水平,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类的基准自尊水平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干预改变的,对学生自主构建活动过程给予重视和鼓励可以使学生的基准自尊水平螺旋上升,而自尊基准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幸福感水平,学生幸福感水平提高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恰当的鼓励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认知疗法,增加学生自我期待效应,培养创新情商.
3.4 创造宽松、包容的教学氛围
会计学创新教育需要学生在心理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拥有一个开放、自由的心态,这是其进行创新思维的根本,而我国会计学课程大多属于抽象的准则条例,教师上课气氛紧张严肃,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快乐学习.会计学创新教育需要教学内容是一个开放丰富的知识沃野,不局限于教材,不唯教师知识面.会计学创新教育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训练,不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而是对这种探索进行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对于学生问的问题,教师不能简单的说:“这是准则的规定,你记住就可以了”,应该从逻辑层面给学生讲解、分析.会计学创新教育需要教学评价既不满足于教学参考书的标准答案,也不迷信权威的话语定式.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父母和教师不要总是叮咛、检查、监督、审查他们.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鼓励、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培养创造性需要的是一种宽松的氛围和激励型、服务型的管理.积极心理学认知疗法指出人类的认知遵循“事件”——“评价”——“情绪”过程,而大学生的情绪具有稳定性、持久性等特点,并被认为是影响情商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可以通过外界的干预改变学生主体对某事件的评价,逐渐影响学生的主体情绪,而教师的鼓励、包容可以有效的改变学生对自我和客观事件的评价,学生通过接受积极、正面的肯定、鼓励和包容,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情绪因子,提高了学生的幸福感和情商水平,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基础.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动力,而教育的本质应该是通过创新,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会计学教学多年呆板、保守、被动的教学模式无益于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通过鼓励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基准自尊水平和幸福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情商、批判性思维,积累扎实、丰富的基础知识,为推行会计学创新教育创造有效条件.
〔1〕王柳柳.利用鼓励教学法促进学生发展之我见[J].教研论坛,2009(06).
〔2〕孙齐.浅谈快乐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教材教法,2010(06).
〔3〕赖小娟.改革教学法激发学生在构成设计中的创新潜能[J].高教探索,2011(04).
〔4〕李瑛.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G712
A
1673-260X(2014)07-0253-03
铜陵学院2013年教研项目(jy1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