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市场的领导者给这个市场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我们比较容易看到的是它对于市场份额的强力分割和占有,但我们不大容易看到的是它对于市场标准、市场运作法则乃至市场基础设施的重大改变。譬如,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市场后,它不仅占有了中国电影院线的巨大票房,而且也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进电影院看电影的“胃口”和标准。而今天传媒领域的领导者是谁?毫无疑问,是互联网。互联网对于我们今天的传媒领域而言,不仅仅是它攻城拔寨、摧枯拉朽的市场进取的态势,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从传播领域的底层设计上改变着传播运营和价值实现的基本法则。
一直以来,我们做传统媒体的人往往只是把互联网及互联网所创造的种种传播形态(如网站、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视为传统媒体价值链条上的一种延伸和补充,这其实是传统媒体的自信傲慢所导致的战略操作上的一个严重误区。只要我们睁开眼睛看世界,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互联网已经成为今天传播领域基础性的底层设施,就像一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一样,规定着你的运作方式、决定着你的价值评估、划定着你的运营空间。你不依循它的规则和逻辑,你就是一个画地为牢、坐以待毙、没有未来的“活化石”,你就无法真正地有效利用今天由互联网所带来的种种机会、便利和资源。今天传统媒体所面临的种种压力、挫败和困境大体上都来自于对互联网逻辑的懵懂无知。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的逻辑呢?面对这一逻辑,我们传媒操作的关键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至少有这样两个关键词应该记取——“关联”和“开放”。
关联。互联网就是对于一切社会要素、市场要素的关联整合的过程。互联网进入我们生活的最初阶段,是利用它的海量存储、超级链接实现了对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的内容供应状态的互联互通,以新浪、搜狐、网易为代表的第一代综合门户构成了最初的“内容网络”;紧接着,它以包含现实体验又超越现实体验的方式实现了某些内容服务与人的需要极致化的对接,如第二代功能型门户——百度、腾讯和淘宝——所做到的那样。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微博和微信的社交媒体,则实现了人际网络的互联互通,使人和人的沟通、社会协同呈现出一种无远弗届、无所不至的巨大可能。这种巨大的可能性空间对社会的意义就在于:原本散落在每个人身上的闲置的时间、闲置的智能与智识以及闲置的资源在全人际的范围内得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调用和功能性配置,形成种种价值协同的社会形态。以维基百科、互动地图的智识生产为代表的“众包生产”就是这种资源配置、社会协同所创造价值的典型。
下一步的互联互通就是物联网。接下来的就是内容网、人际网和物联网之间的互连互通及基于这种连接的社会协同,其所创造的巨大的价值增量空间是难以想象的。由是观之,如果我们不搭上互联网这列通向未来的列车,我们还有多少自我盘整的空间呢?
开放。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开放。其开放不仅仅体现在物理时空上,更体现在人的思维上。要打开自己的视野和运作格局,不能仅仅盯着自己把控的“一亩三分地”。要将眼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在产业整合和市场协同中利用别人的资源、别人的品牌、别人的渠道去做传播和社会服务,这是媒体融合和市场“碎片化”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机遇,对这样一个机遇视而不见就会丧失最大的机会。
什么是机会?只有能够生出新的机会的才是真正的机会。进一步说,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别人的机会,我们就没有机会。合作共赢是互联网时代功能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基本法则。就今天的传媒发展和运营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创新上。一是以人为本的传播规则的创新,旨在实现媒体和用户关系、特别是权利关系的重构。其中“以人为本”的内容服务逻辑,传播权利中选择权、接近(决策)权以及表现表达权的规则化社会分享是其操作要点。二是跨界整合的产业形态的创新,旨在实现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市场版图与价值资源的重构。三是系统协同下盈利模式的创新,以“关联—节点式”的价值对接方式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盈利模式的重构。
最后想引用一个寓言。有人问米开朗基罗为什么能够把大象雕琢得如此栩栩如生。米开朗基罗说,大象就在石头里存在着啊,我不过是把不是大象的那部分石头去掉了而已。笔者想说的是,互联网的逻辑就在那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存活在那种趋势和逻辑中,把不属于那种趋势和逻辑的东西抛弃掉。
今天传统媒体所面临的种种压力、挫败和困境大体上都来自于对互联网逻辑的懵懂无知。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的逻辑呢?面对这一逻辑,我们传媒操作的关键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至少有这样两个关键词应该记取——“关联”和“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