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014-03-28 22:53江炯煌叶常林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基础群众

江炯煌,叶常林

(安徽工程大学 思政部,安徽 芜湖 241000)

坚持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江炯煌,叶常林

(安徽工程大学 思政部,安徽 芜湖 241000)

正确的坚持群众路线需要全方面的努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起:坚持群众路线的实践基础: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的认识基础: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坚持群众路线的党风基础: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坚持群众路线的制度基础:加强制度建设。

群众路线;实践;党风;制度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党章》对群众路线有明确的规定:“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改革开放以来,群众路线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部分党员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严重,在实际工作中屡次偏离群众路线,更有部分领导干部堕落腐化,最终走向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在当前形势下,正确坚持群众路线意义重大,必须要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之上。

1 坚持群众路线的实践基础

在党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逐步总结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43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1]。由此可见,群众—领导—群众,实践—认识—实践,两者存在一致性。群众路线就是要从群众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感性认识),通过加工并提炼出科学的理论(理性认识)并最终应用于群众的实践,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不断提高。群众的实践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二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践中的体现。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1]。这就是说“是”要从“实事”中去“求”。“求”的过程就是从实际出发,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听取群众的意见,经过分析研究形成科学的认识,再上升到政策方针的过程,也就是“从群众中来”。然后,从“实事”中求得的“是”,还必须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回归“实事”,即“到群众中去”。这说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贯彻过程是相统一的。

在党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实事求是成为正确坚持群众路线的实践基础。1邓小平在十届三中全会上作的题为《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认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当然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自由和纪律的关系,都是很重要的。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2]。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奋斗历史,所有兴衰成败都与这两个问题解决的好坏紧密相关。当我们党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工作时,就能正确坚持群众路线,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当我们党不能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时,就无法正确坚持群众路线,革命和建设就会遭受挫折。因此,实事求是是正确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基础。

2 坚持群众路线的认识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同时正确的认识能够保证实践的顺利实施。在正确坚持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同时,还必须树立正确的认识论基础,即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如果领导者独断专行、自以为是,无视群众的意见,甚至严重脱离群众,就会造成恶劣影响。所以,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树立群众观点,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第二,正确认识党与群众的关系。一方面,群众路线是凝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即它“主要是由党的领导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信念和工作方法加以总结和概括的,因此主体的位置在相当程度上被事先假定和隐匿了”[3]。这个“隐匿”的主体就是党,党是群众路线的实行主体。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党员干部要发挥好领导作用,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好自己的利益,不能做群众的尾巴,拖群众的后腿。另一方面,“劳动者除了靠自己,不能指望别人,依靠别人。做工的人如果不能把自己从贫困中解放出来,谁也不会把他从贫困中解放出来。为了解放自己,工人应当在全俄国组成一个联盟,组成一个政党”[4]。党员干部对群众最主要的作用是引导,而不能越俎代庖。“工人的解放,只能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5],如同《国际歌》所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正确的走群众路线不能抱着“解救”的想法,要在群众实践的坚实基础上发挥好引导作用。

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意味着在实际工作中完全遵循群众的意志。在日常实践中,很多人习惯性的将群众路线归结为群众运动,认为群众路线就是要搞群众运动,群众运动就是群众路线的唯一形式。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在于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开展群众运动,并在党的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是,群众运动只是群众路线的形式之一,并不等同于群众路线。群众运动有其特点,一旦开展,不易控制和把握,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如同疾风骤雨,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和不安定性,甚至会出现强制执行的情况,违背了群众自愿的原则,“文革”就是一个教训。在和平稳定的建设时期要更加慎重的对待群众运动。

3 坚持群众路线的党风基础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每一次的成功都是因为党密切联系群众,每一次的失败和挫折都是因为脱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就是要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任何时候都不脱离群众,不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坚持向人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并把这些原则当作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转变工作作风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中国有几千年漫长的封建历史,官僚主义积习甚深,同群众路线完全对立,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许多领导干部把个人意志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脱离群众,违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走向腐败的深渊。主观主义与官僚主义相比更加隐性,让人不容易察觉,其危害更为深远。主观主义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思想,决策过程往往就是领导干部“拍脑门决定”,而不是从实际出发,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征询群众的意见。主观主义盲目草率的得出结论,做出决策,结果就是浪费资源、破坏生产力、损害群众的利益,因此遭到群众的不满和抵触。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避免一不小心掉进了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陷阱”。

在转变党风和工作作风的过程中,要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以群众的利益为切入点,满足群众的需要。唯物史观认为,人的积极性最终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利益基础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主要强调精神因素的作用,而忽视了物质利益的根本性作用,这就导致了群众缺乏积极性,巨大的创造力得不到发挥,社会经济也得不到发展。邓小平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6]。他在《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一文中说:“我们考虑问题常常忽略了群众的需要。对于花很少的钱就可以解决群众需要的,甚至有些不花钱也能解决的问题,却注意得不够。我们的建设工作应该面对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7]。所以,我们的工作要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要面对群众的需要,不能脱离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党的工作成绩和领导作风的标准。

贯彻群众路线需要做深入、细致、经常性的工作。群众路线的“来”“去”循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操作起来环环相扣,从反映问题、收集意见、民主决策、贯彻落实到反馈检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苛细致的做好工作。否则,群众路线就会变得有名无实。党员干部需要切实地关心群众生活,从具体细节上做起,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党员干部不仅要带头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而且要深入群众,通过调查走访,开展宣传,使群众充分认识党的政策的优点、切身体会政策方针对群众的好处,从而自觉、自愿、主动地参与其中。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一条根本工作路线。当前,在党风建设中坚持群众路线,对加强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 坚持群众路线的制度基础

长久以来,群众路线都只停留在作风层面,坚持群众路线的效果视为领导干部的个人领导风格问题,并没有外在的制度约束。事实上,贯彻群众路线需要群众广泛地参与到调查、决策和贯彻实施的过程中,但现在并没有一种有效的机制使群众参与其中。所以,正确的走群众路线迫切需要把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内外兼修。

坚持和完善联系群众的制度,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努力完善民主决策制度,严格执行程序,充分发扬民主,最大范围听取意见,让群众广泛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坚持和完善民主监督的制度,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落实群众对政府工作和领导机关的监督,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坚持和完善政绩考核制度,使群众的满意度成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只有真正的在制度层面贯彻了群众路线,才能长久的保持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才能真正的使群众路线在党员干部中有效的坚持下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然而,在群众路线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实事求是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是坚持群众路线的认识基础,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是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党风基础,加强制度建设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制度基础。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景跃进.“群众路线”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内涵、结构与实践[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14.

[4]列宁.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余义兵]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of Adhering to the Mass Line

Jiang Jionghuang,Ye Changl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Anhui Engineering University,Wuhu,Anhui 241000)

All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adhere to the mass line: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is the practical basis;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the people’s status and role is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inheriting CPC’s fine tradition is the Party conduct basis;enhancing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institution.

Mass Line;Practice;Party Conduct;Institution

D20

A

1674-1104(2014)01-0023-03

10.13420/j.cnki.jczu.2014.01.006

2013-11-08

江炯煌(1986-),男,湖南平江人,安徽工程大学思政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叶常林(1963-),男,安徽太湖人,安徽工程大学副校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政府组织管理。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基础群众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不等式”基础巩固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整式”基础巩固
多让群众咧嘴笑
“实事求是”定乾坤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