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昕
(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 130117)
特色专业高校图书馆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刘明昕
(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 130117)
本文以特色专业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类图书馆在社会知识需求与公共文化供给矛盾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改变传统观念、创新服务以及为社会公共文化提供服务的必然性、优势及其相关对策。
特色专业;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服务
我国历来重视高等院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图书馆已经成为高校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社会信息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共有高校图书馆1700多所,其中地方高校馆1600所左右。地方高校中的绝大多数是面向本省市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高校,学科和专业设置特色明显,馆藏资源建设也有很强的针对性。这些大量的专业文献资源是公共馆和综合性高校馆所不具备的,具有很强的专业指导性。
2012年2月15日发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能够较为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1]。长期以来,高等院校图书馆一直被认为仅仅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其职责也仅限于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服务,受众群体也仅局限于本校或其他院校的师生。相对于公共馆来说,高校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模式以及用户群均较为封闭。一方面,庞大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的闲置;另一方面,公共馆资源相对不足,导致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无法得到满足。在社会知识共享需求日渐加强的今天,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不应该仅属于高校读者群,它是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全社会的知识财富,必须肩负起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
如何将特色专业高校馆宝贵的信息资源向全社会开放,被社会有效地加以利用,使其融入当地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来,是特色高校馆未来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2]。公民获取信息权利的均等性,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基本特征之一。2009年,国家文化部开始启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工作,希望通过对体系的运行、体制、保障、可持续性等各环节的研究与实践,实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图书馆功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图书馆事业主要是由公共馆和高校馆组成的,因此特色专业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其功能主要表现为:普及文化知识、开展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理念、满足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需求,为实现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供相应的保障[3]。
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提供延展性服务相对较晚,最早开始于上世纪末的深圳大学图书馆,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重点综合性大学陆续宣布其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部分业务。宁波大学城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程度比较大,市民不仅能够免费阅览馆藏文献,同时可以参加图书馆举办的各项活动。总体来说,我国的高校图书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间较迟,数量较少,提供的服务项目较少,均属于被动服务,而且开放的高校主要集中在知名的综合性大学,特色专业学校基本未予开展。
2.1 社会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需要
2011年10月,我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深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性决定,掀起了社会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新高潮。在这种大背景下,信息资源共享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阅读图书、渴望获得信息、渴望得到高水平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增加对社会公众开放的高水平图书馆,使图书馆的数量与当地人口达到相适应的比例。但由于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一般采取省、市、区各一所的形式,因此在数量和覆盖范围上远远无法满足社会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需要。我国图书馆事业以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为主体,以其他形式图书馆为补充。
2.2 特色专业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于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来临,传统图书馆业务受到了数字图书馆的挑战。尤其是高校图书馆所服务的读者群信息素养普遍较高,计算机和网路普及程度较高,因此高校馆,尤其是地方高校普遍面临传统业务萎缩,传统文献资源流通和利用率降低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特色专业高校馆急需通过创新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形式,扩大用户群体等形式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来适应信息时代的激烈竞争。
3.1 信息资源优势
文献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优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总馆藏量文献超过6亿册,特色专业高校馆文献超过4亿册,其中绝大多数为特色学科相关文献,具有很高的专业指导性。另外,特色专业高校馆针对本校特色学科建设,还会购买大量付费的专业网络资源数据库。特色专业高校馆不仅能够满足社会读者对于公共馆的文献信息需求,同时还能够利用优势的特色资源,满足特殊专业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在人们文化修养普遍提高的当代社会,读者对于专业文献资源的信息需求日趋提高。公共图书馆由于资金、空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为社会提供各个专业的深度信息服务,而特色高校馆的深度专业信息资源基本可以满足社会对于专业学科文献资源的需求。
3.2 人才优势
人力资源方面,特色专业高校馆不仅有图书馆学和情报学背景的专业人才,而且有大量特色学科领域的专业学科馆员,这些专业学科馆员不仅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学科信息服务知识和经验。这种图情背景与特色专业相结合的馆员专业结构,不仅能够为社会读者提供良好的常规信息服务,同时可以为有深层次需求的用户提供专业性的信息服务。
3.3 设备优势
随着图书馆在高校中的作用日趋显现,政府和学校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日常经费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极大地推进了图书馆信息设备的现代化进程。在此背景下,特色专业高校馆在文献资源的采集、加工、开放和集散方面的能力显著增强。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稳定的校园网络、丰富的网络资源、充足的现代化终端设备都决定了特色专业高校馆有足够的硬件条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水平的信息服务。
3.4 地区优势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老校区已经不能满足这种发展节奏,很多高校都建设了新校区,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新校区集中的大学城,这些新的校园基本都建设在新城区,因此特色专业高校馆主要集中在城市的远郊。这里正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对薄弱的环节,如果特色专业高校馆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来,将有效加强整个体系的覆盖范围。
3.5 知识产业链优势
特色专业高校图书馆拥有本馆优势的软硬件资源,还拥有雄厚的高校科研力量作为坚实的后盾,可以组成完整的科研产业链条。特色专业高校图书馆了解本地区的知识需求,学科设置也适应本地区的产业发展,因此不仅可以提供优质的特色文献信息服务,还可以联合整个学校的科研力量为社会提供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服务。特色专业高校图书馆在为社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可以在单位和学校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帮助用户联系学校的科研人员解决本专业前沿问题,最终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
融入到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特色专业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特色专业高校馆应该发挥其自身优势,积极为社会提供服务,充分体现其自身的社会价值。
4.1 向社会读者开放文献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首先要打破其与社会之间的壁垒,开放自身的优势软硬件资源,使社会读者能够有效利用图书馆的资源。特色专业高校图书馆应合理配置特色文献资源,逐步实现文献使用权限的无差别化。由于社会人员的来源比较复杂,管理比较困难,因此在提供外借服务时要提供有效身份证明,必要时可要求一定数量的押金作为保证。对于珍贵文献的借阅,要提供工作单位或所在社区开具的身份证明,以保障文献的安全性。电子资源的开放需同电子阅览室的开放相挂钩,社会读者可凭借借阅证到电子阅览室使用图书馆外购的电子资源数据库。同时,要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新进图书、期刊、数据库等文献信息。
4.2 向社区提供特色服务
主动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更是如此,特色专业高校图书馆为了丰富公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可将特色服务延伸到社区,让人们近距离感受文化和知识的魅力。
各馆可根据自身资源特点,挑选较受人们欢迎的特色科普图书,在附近社区定期开展科普图书展览。将“迷你书屋”引进社区,接受社区居民的捐赠和借阅;将图书馆的各种活动或资源宣传信息发到社区,增强图书馆社会延伸服务的公知度;以特定节日为节点,为社区居民举办专门方向的读书活动。同时,还可以利用图书馆的人才优势,开展信息素养讲座和专业知识科普讲座。例如,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考虑人们的兴趣爱好,定期开展一些保健养生方面的图书展览和科普讲座,使社会读者足不出户就能够获得健康方面的知识。
阅读疗法是一种高校图书馆常用的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是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读者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4]。同样,阅读疗法也适合社会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人才优势,在社区开展阅读疗法治疗工作室[5],或通过网络渠道为社区居民提供阅读疗法服务。
4.3 构筑特色专业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联盟
在同一地区工作和生活的社会公众,其情趣爱好和需要的专业信息服务并不相同,仅依靠个别特色专业高校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是无法满足公共文化建设需要的。因此,同一地区的多所特色高校馆需要联合起来,利用自身不同的学科特色,构筑社会化服务联盟,相互弥补、取长补短,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服务,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于信息服务的多元化要求。同时,社会化服务联盟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合理分配及社会读者有序流动,减轻单个图书馆的服务压力,改变各个图书馆的“信息孤岛”,实现信息无障碍流通,更好地服务读者[6]。
4.4 发挥产业和科研之间的桥梁作用
地方高校的科研工作对于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很多企业往往找不到与高校相关专家联系的途径,导致产业与科研脱钩。特色专业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发挥产业和科研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为企业提供科技查新、专题科技情报追踪,文献检索等高水平信息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还可以联系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为企业提供深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如有必要还可以由学校组织成立公关科研小组,支持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升级,为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特色专业高校图书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发挥知识的辐射作用,为社会成员的学习提供平台,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局面,为全社会公众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提高了本馆资源的利用效率,创新了服务内容,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当然,目前我国特色专业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延伸服务还需要逐步推行,不能急于求成,还有诸如相关法律保障、资源管理、人力分配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1]《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热点解读[EB/OL].(2012-02-01)[2013-11-08].http://www.wenming.cn/whtzgg_pd/xydt/201202/t20120216_504460.shtml.
[2]赵晶莹.论大学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定位[J].图书与情报,2011(3):61-65.
[3]龙军,吴丽娟.构建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当代图书馆,2011(1):24-26.
[4]王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198-199.
[5]谭亮,陈燕,宫梅玲.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疗法进社区服务探索[J].图书与情报,2012(5):111-113.
[6]刘子辉,郑辉昌,杨应全,等.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实质性开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4):56-59.
A Study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of the Libraries in Characteristic and Professional Universities
LIU Ming-xi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130117,China)
Based on the libraries in characteristic and profess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study subjec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innovative services as well a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services provided by public necessity, advantage and countermeasur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eds of the class libraries and public knowledge i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growing contradiction.
characteristic and professional university librarie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social services
2013-12-01
吉林省文化厅2012年度吉林省图书馆学、情报与文献学科研课题(WK2012B075)。
刘明昕(1981-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员,硕士,从事信息咨询与服务研究。
G251
A
1008-178X(2004)01-017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