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建勇
(牡丹江大学体育部,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大学体育选项课课程项目化改革研究
温建勇
(牡丹江大学体育部,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学校在进行体育改革时,主要改革的内容是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而改革的中心环节是针对体育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教材以及体育考试的成绩而进行的。体育教学必然的改变就是要将教学的课程项目化。课程的项目化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课程的思考性原则、课程的实践操作原则、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的原则。
体育课程;项目化改革;实施途径
课程项目化指的是学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地方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将专业的基础教学与深入教学设计成学习的技能培训项目,并根据教学内容的进行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体育课程项目化设计是以岗位的需求为基本依据的,把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职业内容与工作中心作为教学课程的重点,突出每个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同时课程内容还要与国家的各种职业证书考试要求相结合,把每个课程项目进行细分,形成完成的教学体系[1]。
1.1 根据大学生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来制定体育课程项目化的体系结构
长久以来,大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科教学为基础的,学科教学的体系结构是学校根据学科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分类的。从教学上看,学科的结构体系是与学科的教学性能相结合的,所以学校对于学科性能的定位是以培养专业的学术性人才为主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科课程对于教学的主导作用[2]。体育课程项目化是以课程的工作体系作为基础的,而工作体系就是指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任务,学校需要按照其工作的特点与属性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达到职业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工作内容与工作顺序相互结合所组成的任务体系。该任务体系是以各个职位间的工作任务的联系性作为基本逻辑关系的。 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中,工作的专业知识都是依赖于工作体系而存在的,所以学校在进行体育改革时,工作的实际操作将成为改革的重点依据。
1.2 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体育课程项目化采用的是知识表征的形式
根据以往的调查显示,知识的掌握与课后的联系对于未来的职业能力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足够多的专业知识,并且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反复的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所以学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把“知识的储备”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体育课程项目化的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把工作任务与知识的掌握结合起来,以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工作问题为情境,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性[3]。
1.3 体育课程项目化对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有着促进作用
体育课程项目化是符合现在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它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的工作任务结合起来。在一定的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者变成了实际的操作者,让学生把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内容进行了统一,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
2.1 体育课程项目化的课程设计
科学的体育项目课程是要预计到课程的内容是否能够与实际的工作相符合,所讲到的知识是否能全部被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中,所以学校在进行体育项目课程设计的时候,需要进行分析,并且将项目进行细化。学校在进行体育课程项目化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实行的是“绑定式”的体育选课。学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为健全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原来的课程上,开设了新的专项课程,例如武术、网球等。
2.2 体育课程项目化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学校实施了选项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针对自己的喜好与特点进行选课,而且还能够同时进行多门课程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选项教学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迫使老师不断地进行学习,寻找到一套适合自身的教学体系。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建立在体育项目的专项训练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可以积极地组织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并且要求学生根据其兴趣组建体育俱乐部,俱乐部的参与情况将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有关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建立相关的俱乐部规定,并且把学生的参与情况记录到学生平时成绩中,使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从而达到锻炼自己的目的。
2.3 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程和组织形式
学校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体育类型、课程设计以及教学形式。在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的时候,教师与学生都将被作为课程改革的主体,促进课程改革的进行[4]。现在,大多数的高校都想要打破体育课程教学的单一模式,建立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基本需求为基础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而且还要根据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4 发挥研究性学习在体育课程项目化改革中的作用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还可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将研究性学习运用到大学体育课程项目化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教学理念上有了较大的转变,研究性学习比较注重挖掘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是体育项目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引导并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5 加强教法改革,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由于传统教育太过死板与单一,学校应将教学模式进行改善,使其变得多样化与个性化,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应当将体育项目的训练方法和联系技巧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从而反映出学生的训练情况与学习态度。成绩评价体系具有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体育素质的作用,能够综合考虑学生的体能、体育知识、生理情况等。
大学体育教学主要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将健康运动知识、体育项目训练技巧及相关原则、方法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终身锻炼的观念,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课程项目化改革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练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观念。大学体育选项课项目化改革应从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课程组织形式、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建立科学、有效的新型体育课程教学体系。
[1] 唐学军.中医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创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7):78-80.
[2] 任从容.探析大学体育选项课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 2011(18):42-43.
[3] 夏宏武.安徽省中医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学理论,2011(15):102-105.
[4] 邱世海.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创新教学的体现[J].体育与科学,2010(3):92-04.
2013-11-09
温建勇(1961- ),男,河北新城人,牡丹江大学体育部副教授,从事高校体育教育与训练研究。
G642
A
1008-178X(2014)01-0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