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伟,刘玉国,王冰洁,董 超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投资经济学》教材创新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李北伟,刘玉国,王冰洁,董 超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投资经济学》教材在很多方面已无法满足如今的教学需求,本文就《投资经济学》教材及投资经济学课程做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并得出了一系列的对策与建议。
投资经济学;教材改革;对策与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投资经济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经济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以理论经济学为指导,考察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投资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投资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已经成为投资领域诸经济学科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投资经济的发展和深化,我国各经济类高校陆续出版了《投资经济学》的教科书,可以说《投资经济学》的编写已经达到了相对繁荣的时期。目前影响力较大的代表教材有:金德环编著的《投资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任淮秀编著的《投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方芳、陈康幼编著的《投资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邓向荣编著的《投资经济学》(天津大学出版社);杨文进编著的《投资经济学》(中国财经出版社年版)等,以上教材皆因其经典性而多次再版。这些教材从不同角度对投资经济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但是,面对投资经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深深感到原有的教材及其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大而全的教学内容难以适应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要求,应该随着经济改革和理论的发展变化而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校采用的是本校李北伟教授主编的《投资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兼收并蓄国外同类著作精华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国投资的实际情况,将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观点和理论以及做法加以整理和吸收。同时,还从教学特点出发,每一章节都列出了相应的学习要点、典型案例、小结和复习思考题,方便教师与学生的使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效果。
投资经济及管理专业为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的二级学科,其研究生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为国家首批批准的两家博士学位高校授权点之一,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省重点学科。投资经济学课程是投资经济及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于本科教学的第三学年开课。以往的投资经济学课程由一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为了给教材改革提供可靠性的实际依据,近两年来该课程由5位以上教师共同承担授课任务,每位教师承担一个或两个相关章节的内容教学。教材原有章节如下:投资概述、投资与宏观经济、投资环境的建设与评价、融资的渠道与模式、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投资、房地产投资、企业扩张并购与重组、个人理财、国际投资、风险管理与投资战略、投资价值与效益评价,共十二个章节。
2.1 问题提出
教科书是专业知识的基本载体,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教师授课内容的依据。教材理论知识的严谨性、逻辑性、案例的生动性、是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得到学生们的反馈可以为完善教材编撰提供重要信息,以便及时对教材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修改。
投资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材总体态势较好,但是在教材逻辑、内容新颖、部分内容的授课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门课由多个教师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教师的见解和讲授风格,却无法使学生完全吸收理解每位教师授课的内容,此外教师授课时间不足也导致了教学任务无法完成。除此之外,教材内容的冗余、枯燥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我国的经济体制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78-1987年的自上而下的供给主导型变迁阶段、1988-1991年的中间扩散型变迁阶段、1992-2002年的市场需求诱导型初步形成阶段和2003年至今的市场需求诱导型深化改革阶段。我国从以中央政府为国有资本投资主体向企业成为投资主体的投资体制变迁,最终目标是要建立市场引导、企业自主、银行独立、融资方式灵活、中介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因而,在此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实现的前提下,应针对投资体制的变化,对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2.2 投资经济学课程调研及结果
鉴于目前投资经济及管理专业对教材改革的需求,对2008级、2009级两个学年的已学过此课程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投资经济学课程的授课情况、课程内容设置以及教材内容的意见及建议。以第一手数据资料为基础,为投资经济学教材改革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2.2.1 基本情况
在设计问卷的过程中,我们从教材内容及教学方式为主要调查方面,要求学生从几个选项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问卷共有17道问题,其中有两道主观题。
共发放纸质问卷60份,回收问卷53份,有效问卷为53份。其中,调查的学生为2008级和2009级两届投资经济及管理专业本科学生。
2.2.2 调研结果分析
(1)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符。《投资经济学》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为: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投资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与投资经济学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处理实业投资、金融投资、风险投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将投资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之中,具有较强的投资组织与决策能力;熟悉国家有关投资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投资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6.6%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不符合学科要求;47.2%的学生认为教材没有充分注重学科的交叉;只有1.9%的学生认为及时地引入了最新成果;还有32.1%的学生认为教学与实际业务联系不够密切;只有39.65%的学生认为课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有26.4%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培养需求;37.7%的学生对课程学习对未来择业是否有用存在怀疑。从目前已经出版的《投资经济学》的内容来看,大多数的版本包含投资经济学概述、投资与经济发展、投资环境、投资的宏观调控等章节,而大多数教材将重点放在虚拟投资上,忽略了实体投资的重要性。同时,在教材的章节之间缺少逻辑关系,阻碍了学生们对投资经济学整体脉络的把握。除此之外,大多数教材重理论而轻实践,不仅无法使学生学以致用,还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以上几点都脱离了投资经济学原本的教学目标。
(2)教学形式单一。传统的教学形式多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在进行试验之后,以5位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对投资经济学课程进行教学,以案例教学的形式进行。此次的问卷调查显示,在进行改革后81.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效果好;92.5%的学生认可改革后的课程教学形式;86.8%的学生认为改革后的教学形式可以满足教学需求;84.9%的学生认为改革后教师授课效果很好。但是依旧存在30.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讲授方法、教学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够;还有大多数学生希望以开卷和论文的形式作为考核方式。
结合对投资经济及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本文提出对策如下:
3.1 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1)整合课程设置,避免脱节和重复。《投资经济学》原有教材内容逻辑关系不密切,依照各种分类依据进行的分类使得一些内容在不同章节都有涉猎,存在脱节和重复的现象。在进行改革时,应注重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以及连贯性,避免脱节和重复。(2)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投资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其学科内容的跨度、深度都较大,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3)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在教授学生们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其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能力发展等方面的培养。
3.2 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
教师应该拓宽教材现有内容,及时将最新学科发展动态和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材中,或者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将其他的导读导教教科书与大量的指导性阅读书籍有机结合。针对调查中突出体现的教材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符这一问题,在进行教材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培养目标的重要性,注重学科的交叉。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未来就业或深造时可能用到的实际业务,将教学与实际业务相联系。
3.3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课堂教学从传统灌输性教学向探索性教学转变。探索性教学是一种由教师指引学生分组共同协作,不断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高效吸收,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提供了可能。(2)实验教学从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转变。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把综合性实验解释为“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综合性实验可以弥补传统验证性实验的不足,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以及解决的能力。(3)考核方式从应答性考试向创作性考试转变。学生对于传统的应答性考试比较抵触,更喜欢创作型的考试。大多数学生认为以论文、报告及其他对本门课程具有梳理性质的考试方式更能提高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
[1]金德环.投资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任淮秀.投资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方芳,陈康幼.投资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4]邓向荣.投资经济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5]杨文进.投资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年版,2004.
[6]李北伟.投资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吉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投资经济与管理)专业介绍[EB/OL].(2009-04-02)[2013-04-15]. http://gl.jlu.edu.cn:8080/news_page.jsp?nid=243&cid=8,2009-04-02/2013-04-15.
[8]眭依凡.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教育研究,2006(12):3-9.
[9]刘彩娥.文献检索课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24(1):32-33.
[10]郭励弘.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J].管理世界,2003(11):28-36.
[11]李树海.中国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反思与对策[J].河北学刊,2012,32(7):135-137.
[12]李文喜.传统教学评价——高校创新教育实施的桎梏[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101(1):43-45.
[13]江月玲.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1):61-65.
2013-10-29
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第三批重大项目(ZD110620)。
李北伟(1963- ),男,黑龙江双城人,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从事技术创新理论与方法。
G642
A
1008-178X(2014)01-01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