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景强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论贺龙体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杜景强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贺龙在长期的体育管理中努力探索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体育思想,主要包括重视培养体育人才思想、开展全民群众体育思想、体育宣传思想和民族传统体育思想等。这些独特全面丰富的体育思想对新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意义。
贺龙;体育人才思想;群众体育思想;体育宣传思想
贺龙(1896-1969),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同时又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者。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旧中国的体育运动,几乎是一片荒漠。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就非常重视体育运动的开展,1952年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上亲自为全中国体育工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在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指引下,新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开始揭开新的一页。1952年贺龙欣然接受党中央委派兼任第一任国家体育委员会主任,全面负责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带领中国体育界艰苦奋斗,为我国历经坎坷的体育事业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贺龙在长期的体育管理中努力探索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体育思想。
1.1 贺龙体育人才思想
新中国体育事业能够迅速发展,离不开贺龙对体育管理和训练人才培养的重视。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上,通过《关于增设中央人民政府机构的决议》,设置“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中央体委”),贺龙欣然接受党中央委派兼任第一任国家体育委员会主任,新中国的体育工作就由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移交给中央体委。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虽然有二百多的编制,但在成立之初中央体委机关仅有时任团中央候补书记荣高棠、团中央军体部部长黄中、团中央军体部副部长李梦华率领的从团系统调来的原军体部的十多名干部。 但受当时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体育不是革命事业,体育管理干部不易解决。贺龙在担任国家体委主任后针对当时体育干部严重不足的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培养优秀体育行政干部。贺龙首先从自己熟悉的老部下尤其是西南军区体育工作大队的优秀体育人才中选拔,亲自点将张之槐、张联华、朱德宝等人。张联华,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炮兵团政治委员,原120师“战斗”篮球队队员;朱德宝,时任东北军区空军某部军械处长,原东北干部队篮球队队员。张之槐时任西南军区司令部干部处长兼西南军区战斗体工大队队长,第一二○师战斗篮球队的老队员。他们三人一同调进国家体委机关,1953年分别被委任为体委三个司的副司长。贺龙趁国家各大行政区撤销之际,想方设法从原西南、中南、华北和西北大行政区调来王凌原、李梦华、蔡树藩、陈先、曹建纯、张非垢、陈先、董念黎、张非垢、武岳松、金鉴萍等人从事体育工作。后又与时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协商增加青年干部充实到国家体委机关,先后调来韩复东、李达、赵正洪和任思治等一批青年干部。在贺龙不耐其烦、认真细致和任人唯贤的工作下,这些在当时中国体育界有较大影响又有一技之长的优秀干部才会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而进入体育行业工作,大大增强了国家体委的力量,使新中国体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贺龙的培养与重用下成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贺龙不仅重视体育行政干部的培养,还重视优秀教练员、优秀裁判员以及优秀运动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国家体委初创时期最大的困难,就是运动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差不多每个体育项目都缺乏教练员,优秀运动人才更是屈指可数。贺龙为解决运动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做了大量工作,他不拘一格地大胆招揽和选用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并大胆启用、精心培育、委以重任。由于贺龙不拘一格用人才,许多漂泊在外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主专动回到祖国。优秀羽毛球教练员汤仙虎,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傅其芳、容国团,游泳运动员吴传玉等,都是50年代初回到祖国大陆的。女排队员曹其纬是在“五四”运动中被国人斥为“卖国贼”的曹汝霖的嫡孙女。贺龙夸奖她在电影《女篮五号》里演“小五号”演得好。贺龙还给曹其纬写了封亲笔信,鼓励她积极上进,争取早日加入共青团。贺龙还十分重视解决优秀运动员的工作家庭待遇等问题,通过完善规定解决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的工作安置问题,同时努力替退役运动员努力争取自身合法权益,使得运动员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地参加各级比赛,从而为取得优秀成果奠定良好基础。
1.2 贺龙全民体育思想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非常重视体育运动的开展,1952年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上亲自为全中国体育工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在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指引下,新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揭开新的一页。贺龙始终按照毛泽东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加强人民群众体质的重要指示,把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作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大力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贺龙指出新中国的体育工作者应该结合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合我国人民参加的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并且使群众性体育活动在社会上普及和常态化。贺龙认为要实现以上的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加强体育运动的宣传工作;二要“加强培养和训练体育干部的工作”;三要“加强领导”。1955年10月,第一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在北京举行。在贺龙的积极推动下,这届运动会前后,全国职工掀起了体育活动的热潮。到1956年底,已建立起全国性的产业体育协会19个,基层体育协会2.51万个,会员达178万之众。贺龙不仅重视开展工人群众运动,还普及农村体育运动。1956年中央体委首次召开全国农村体育工作会议。新中国职工群众体育、农村群众体育形成热潮,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1.3 贺龙民族体育思想
贺龙出身武术世家,自幼习武,一生酷爱武术,作为建国后新中国体育工作的首任最高领导人,贺龙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武术运动,形成了自己深厚的武术思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于武术在建国初期的发展和迅速繁荣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贺龙认为武术来源于民间且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1953年他提出了对武术“发掘、整理、提高、推广”的八字方针,使武术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物华天宝”。贺龙还认为,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整理和研究,必须由真正懂武术的内行人来领导并由专业部门开展整理工作,以防止民族体育中的封建糟粕影响我国武术的正常开展。新中国成立后对于传统武术的发掘、整理和发展在贺龙的正确意见下得到良好的开展,有利于我国传统体育的继续与创新。国家体委先后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初级枪术》、《初级棍术》等书籍,并将武术列入竞赛项目。辽宁、北京、上海、山东和安徽等省市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武术运动员。
1.4 贺龙学校体育思想
贺龙非常重视体育院校在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945年成立的著名的贺龙中学(之后,与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步兵学校合并,后又扩编为西北军政大学。办学历时三年多,共培养学生3000余人),非常重视开展学校体育。贺龙出任国家体委主任后,开始着手准备创建我国的第一所高等体育院校。1952年教育部遵照国家政务院关于“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学校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指示精神,决定创办中央体育学院。同年7月,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成立中央体育学院筹备处,徐英超教授任筹备处主任,直属教育部领导。1952年11月国家体委成立,中央体育学院筹备处在国家体委领导下开展工作。1953年11月1日,中央体育学院在北京先农坛正式开学。由钟师统任院长,徐英超、赵斌任副院长。中央体育学院占地面积是60公顷。1956年,中央体育学院迁至北郊圆明园废墟北面的新校舍,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此后,在贺龙亲自过问下,先后成立了中南体育学院、西北体育学院、东北体育学院和华东体育学院等重点体育院校,截止到1954年,我国各地共有36所体育高校。除了支持创办体育高等院校外,贺龙还要求各省市大力创办中等体育专业学校,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和地区设立业余体育学校,建立并完善我国体育教育体系。
1.5 贺龙体育宣传思想
贺龙不仅重视开展各种体育运动,而且认为体育活动在社会推广必须依赖于宣传。只有进行多方面宣传,才能让社会群众更加了解体育项目、认识体育规则、参与体育比赛。贺龙认为,要大张旗鼓地向全国人民宣传体育运动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以引起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和热爱;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号召各界支持体育工作。要做到这一点,体育战线应有自己的一张报纸。1958年初,贺龙为此事向周恩来请示。周恩来说:“我们国家这么大,是需要有一张体育报。你们向中央写报告嘛!”1958年贺龙要求国家体委:“关于申办《体育报》的事情,赶快写个报告,密件封好,直接送给周总理,由他向中央转达和报批。”6月下旬,中共中央批准国家体委创办《体育报》。贺龙请毛泽东为《体育报》题写报头,请朱德题词。贺龙向体委有关领导人和《体育报》的负责人阐述了办报的宗旨和方针,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说,《体育报》要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又要有体育特色;要组织好通讯网,还要有特邀通讯员,也可以请荣高棠和体委各级领导人写文章;《体育报》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要鲜明。 《体育报》的创办与发行很好地宣传了社会主义体育运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体育运动在群众中的普及。
2.1 使优秀体育人才辈出,提高了我国体育的竞技水平
贺龙在担任国家体委主任后针对当时体育干部严重不足的情况,采取多种措施来培养优秀体育行政干部。贺龙认为,群众性或者竞技性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都必须有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否则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就要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贺龙不仅重视体育管理干部的培养,而还重视大中学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人员、优秀教练员、资深裁判员以及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贺龙选拔一批有培养前途的体育行政干部、优秀教练员、年轻运动员到苏联、东欧等先进国家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大胆招揽和选用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贺龙不拘一格用人,吸引了许多漂泊在外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主动回到祖国。正是有了这些优秀人才,才实现了中国世界冠军零的突破,后来又创造了中国乒乓球队、中国羽毛球球队的辉煌战绩,中国的田径、游泳、举重屡破世界纪录。贺龙把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带到了体育战线,在他的指导下形成了我国体育战线特有的政治思想工作体制,也正是依靠这种中国特有的工作机制,在没有物质奖励的困难情况下,我国无数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通过艰苦奋斗而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提高了我国体育的竞技水平,也激发了全国人民的体育热情,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
2.2 丰富和完善了我国体育教育体系
贺龙非常重视体育院校在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除了支持创办体育高等院校外,贺龙还要求各省市大力创办中等体育专业学校,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和地区设立业余体育学校,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体育教育体系和体教结合机制。这个中国特有的运动员培养、选拔体系不仅为新中国培养了数量众多的体育爱好者、体育教师和体育教育,而且为我国培养选拔了许多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我国的体育到现在为止仍然受益于体教结合教育机制。中国历届奥运会的冠军、世界大赛的冠军大多数来源于各级体育学校(院)的输送。我国体育主管部门应继续发扬贺龙的体育思想,进一步统筹教育体育资源,深化体教结合教育机制,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体育教育体系,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3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体育思想
贺龙体育思想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体育思想,尤其是其有关群众体育的论述,更是对新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1950年初,贺龙亲笔题签了《新体育》杂志的刊名。从全民健康的角度出发,毛泽东多次号召、指示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民众的身体健康。在毛泽东体育思想的指引下,新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开始揭开新的一页。毛泽东认为思想道德培养有赖于体育锻炼,因此明确要求社会主义青年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贺龙深受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影响,在长期的体育管理中努力探索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体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体育思想。
贺龙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在现代中国体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率领体育界同仁在几十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贺龙一生热爱体育,其体育思想阐明了新中国体育内涵、指导了新中国的体育方针、提出了新中国的先进体育理念,对我国现代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编写组.贺龙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31-32.
[2]刘秉荣.建国后的贺龙[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83-85.
[3]郑朝沙.论新中国体育的开创和成就[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9):117-119.
[4]尚光威.贺龙体育思想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5]张小林.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分析与创新[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
Theory of Marshal HeLong Sports Thought and Its Realistic Value
DU Jing-qiang
(Physical Education of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21,China)
With long-term efforts in sports management Marshal He Long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undertaking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gradually formed the unique rich and complete sports thought of his own. It mainly includes the idea of emphas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s talent, carrying out the national mass sports, the propaganda thought and traditional sports, etc.. These thoughts do not only play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undertakings of socialism in China but also have the vital significance.
HeLong; sports talent idea; Mass Sports idea; sports propaganda thought
2013-07-25
杜景强(1964-),男,福建龙岩人,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讲师,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
G80-05
A
1008-178X(2014)01-00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