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探析

2014-03-28 18:18张羽程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政治

张羽程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党的十八大凝练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强调的“三个倡导”鲜明传递出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清晰显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共中央从顶层设计高度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全局性战略部署,于2013年底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序列的重要构成部分,当务之急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程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令我国3 200多万在校大学生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行动指南,不仅要完善“进教材、进课堂”的传统教育教学体系,也要加紧建设好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阵地,方能达成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知行统一”的终极目标。在Web2.0移动互联网“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主动逆袭,顺势而为,科学应对新媒体带来的系列挑战,充分借力新媒体的扩散优势,巩固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把握自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和有效途径,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中担负着广泛集结大学生的特殊责任,在多元思潮冲击下承担着引领“95后”大学生确立真善美价值观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全体国民和社会成员共同认可、共同遵循并且需要自觉践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我国3 200多万的在校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知、高智群体,更是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群体共识和自觉追求,汇聚起“95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矩阵群体价值观层面的共识,确立矢志投身“中国梦”伟大实践的青春愿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确保大学生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生力军的重要力量源泉,是确保大学生书写好“中国梦”之青春篇章的重要精神支柱,是确保大学生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高校顶层设计者应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引擎作用,汇聚价值观教育之强大正能量,引导“95后”在校大学生怀善德、存善念、行善举。高校党政干部要精心抓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将传播展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观统一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清晰阐明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科学认知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基本内涵。辅导员和班主任需要着力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使其覆盖到每个班级、各个宿舍,深入学生心灵。高校共青团干部应充分重视社会实践、志愿者行动及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育人价值,夯实强化“95后”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力与道德责任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保障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强基工程”,是关涉接班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发展方向的“固本工程”,是关乎接班人前途和命运的“追梦工程”,是凝聚全体大学生社会价值共识的“聚气工程”。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才能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唯有着力构建4G互联网空间青年学子共有的精神家园,才能推动在高等学校场域内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校园风尚,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新媒体传播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的迅猛壮大深刻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态式、交流形式、聚合方式和思维范式,新媒体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巨大冲击力,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诸多新挑战。

(一)冲击大学生价值观念,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在校大学生群体是新媒体的最活跃用户,亦是对移动互联网依存度最强的受众。“95后”大学生由于在新媒体环境中浸润成长,极易受到负性价值观念的冲击和侵蚀。我国现已进入改革与发展的深水期,新媒体作为多元多纬多样思想意识生产传播的集散场所,汇聚了世界范围内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新媒体亦成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实施和平演变策略的重点场域,他们利用全球一体化的新媒介传播渗透技术,向思想心绪跃动的大学生宣导拜金享乐奢靡腐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错误思潮,试图动摇高校学子对于支撑社会价值共识的共同思想基础。新媒体“去中心化”的媒介属性会造成鉴别力较弱的大学生价值观紊乱,自媒体无序化的性征更易导致大学生价值方位感迷失。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地位遭遇冲击挑战,把握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的难度与日俱增。

(二)翻转大学生思维方式,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模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组织学生的传统化手段在弱化,吸引学生继而影响学生的难度与日俱增。新生代大学生对行政领导权威缺少尊崇意识,更享受新媒体中的平等交互应用模式,班级、宿舍等大学组织细胞的活力在减退,召开大会、举办活动等传统教育形式的影响力在消退。大学生专注于移动互联网虚拟世界,对身边的师生同伴熟视无睹,面对面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在退化,导致感情淡漠、不善合作,更有甚者出现了人格障碍,触发心理危机。强劲的互联网思维,更为显著的个体存在感,更为鲜明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更为张扬的民主潜意识,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诉求。“95后”大学生全天候、高频度接受新媒体环境中的海量信息辐射,特别是在密集遭遇“毁三观”资讯后,极易滋生消极、反叛、负性的心理雾霾,产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或失之偏颇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改变大学生社交生态,暴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软肋

基于移动互联和无线通信终端的手机新媒体,使大学生社交形态发生了结构性剧变,“新媒体生存、自媒体生活”成为了“95后”大学生的代际标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休闲、交际的开展高度依赖新媒体,形成了新型社交组织架构。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却日趋老龄化,工作模式日益陈旧化、保守化,工作思路日渐定势化、刻板化,甚至让部分性格叛逆的学生产生了排斥心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实效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力、号召力和沟通力,而掌握互联网新媒体思维,运用移动APP智能终端工具,能有效弥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短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接地气、对象化、贴心化,应结合大学生身边鲜活感人的案例故事,在生动活泼的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青年学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的传播理念倒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态进行洗牌,促使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稳步提升。

三、新媒体传播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的机遇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体现出的影响力,倒逼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觉转变工作理念,迅速确立借力新媒体服务引导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从而增强高校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

(一)创新思路,开辟全新独特的教育领地

新媒体传播拓展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锐教育平台,从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并牢牢掌控在互联网空间内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强大的移动互联技术确保用户24小时全天候随时随地在线,架构起全口径、立体式、多维度的大数据平台。新媒体跨越时空的“走心”阵地,多点开花的信息传输渠道,无死角广覆盖的信息节点,无限距离延伸的推送臂膀,无所不能的智慧融合创新趋势,突破了传统思想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95后”教育对象之间架起了立体多维的沟通立交桥。基于虚拟空间的隐匿性,利于学生流露出内心真实的价值观念,便于思想教育工作者有的放矢地开展价值引领与矫正纠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无纸化的信息推送,降低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成本,能有效减少因印刷会议材料和宣传资料等产生的资源浪费,体现了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科学发展的务实思路,有利于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大学”的蓝图愿景。

(二)创建载体,开拓资源丰富的教育场域

新媒体传播延展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场域。身处Web2.0时代新媒体网络下的大学生群体,对于资讯拥有绝对的选择自主权。以微博、微信、微视为代表的新媒体包罗了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体育财经、人文哲学、流行娱乐等海量资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传播和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无限丰富的教育资源。新媒体集迅捷即时、图文并茂、声视俱佳、影音一体等优势于一体,以豆瓣、人人、来往、陌陌为代表的青年社交平台,凭借其极速分享、智能识别、兴趣归类、个性推荐等贴心的人性化设计,吸引了亿万新老大学生成为忠诚受众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采取巧妙借力的方式,使新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源库,运用青年化语言、年轻态语汇,适应分众化传播的形势,无限量推送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的心灵鸡汤、奋斗话语、励志图片,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艺术文化品位。依托新媒体的载体优势和传播实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柔性融入4G移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之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凝聚成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三)创优手段,开启亲和走心的教育模式

新媒体传播丰富了高校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青年化的教育手段,辅导员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若能着力把握“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内涵,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主体人格,有益于优化大学生的主体能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新媒体平台,采用亲切、亲和、平和、平实的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推广,亦有助于教育工作者精准了解和准确把握“95后”大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质量水准。高校要使新媒体阵地成为汇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的情感交互性平台,建构缔结自由、民主、平等、独立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新媒体对于“95后”大学生的聚合力和向心力,倚靠日趋严密的隐私保护技术,新媒体解除了教育对象的心理防备枷锁,确保教育主客体双方在和谐友善的气氛下畅意沟通,互信互通感不断增强。新媒体也为Web2.0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自觉提升新媒体工作力,自行运用简单平实清新极致的“微”语汇风格,自主采用动漫、影音、冷幽默等新媒体传播模式,自如娴熟地利用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应用平台,减少沟通的距离成本,彰显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和创新引力,达成分享互动共赢的互联网集约整合效应。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01).

[2] 杨业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N/OL].光明日报.[2014-01-15].http://news.gmw.cn/2014 -01 -15/content_10120472.htm.

[3] 董召勤.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5):48-49.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政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