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审计风暴更显兑现有限政府原则的紧迫性
●本刊评论员
审计署6月25日公布了38个中央部门单位2013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研读这份审计报告,可以肯定国家治理能力和政府自我纠错能力的提高,更要肯定国家层面上敢于直视问题的勇气和实现善治的决心。当然,仅有“问题意识”远远不够,寻找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并获得对症下药的治理制度和手段更为关键。对比历年审计报告,不难发现很多预算执行的违规问题是一犯再犯,形成了“曝了再改、改了再犯、犯了再曝”的循环。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力膨胀的顽疾没有得到根治,权力清单和政府职能还缺乏更加明确的界限,政府支配的人、财、物规模仍存失控的风险。一言以蔽之,就是有限政府的原则没有彻底兑现。
权力运行没得到有效的制约,对权力的迷信,是一些部门敢于违规、违法的制度环境和心理基础。从审计报告披露的诸多典型案例中可以发现,年年被点名年年再犯同样的错误者有之,“小金库”查禁数年而照设不误者有之,敢挪用人命关天的防洪经费者有之,公然拿出虚假发票、虚假合同敢骗取财政资金者有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是因为迷信权力可以摆平事端,就是因为法制在权力面前还显软弱。有限政府的第一要义就是任何人都不可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就是公共权力的有限性,权力一旦超越法律膨胀起来,财政预算的严肃性就会被权力践踏。
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清晰,政府行为严格控制在法律授权之内,同样是有限政府的要求。审计报告披露的一些问题,有不少就属于政府越位的表现。有的国家公职人员违规兼职从政府、市场两头赚钱,有的部门自我授权为法定职责范围之外的行为支出财政资金,有的部门插手市场经商办企业赚钱。更为普遍的一种现象是一些部门通过行业协会等“二政府”、“影子政府”向企业和一些从业者滥收费。政府如果可以进入市场,利用权力寻租的乱象就会愈演愈烈,市场规则就会被“二政府”之类的害群之马破坏。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和其它政府收入增长得特别快,“富政府”现象开始呈现,这使得一些部门有足够的财力进行铺张。审计报告显示:“三公”经费超标、动用财政资金发福利等违反制度规定的老现象仍是主要问题。从个案中还可以发现,有的部门违规以财政资金供养财政编制以外的单位和人员,有的部门拥有超过实际需要的办公楼并将其出租谋利,有的部门用财政资金或其它政府性收入大建豪华“培训中心”、“职工疗养院”等楼堂馆所。更有申报项目预算3020万元,至年底实际支出8.6万元,实际开支不足预算三十分之一的案例。有限政府原则的落实要求所有政府收支都来源于财政预算,一些单位为什么有钱超标交纳公积金、违规发放津补贴,除了违规套取财政资金外,还有收入来源多头,政府收入没有全部纳入预算的原因。
笔者认为,审计提供了政府治理结构和治理效果的必要信息,其中包含着实现善治的指向,最为根本的就是要落实限权、限责、限财的有限政府原则,使权力运行更加透明规范、政府边界更清晰明确、财政支出关口把守得更加严格、政府收入都进财政预算一个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