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治坤 刘永峰 张志坚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蔡李佛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优秀的南拳拳种之一,在武术界素有“北有太极,南有蔡李佛”之说,其特点是快速灵活,刚柔并济,具有勇猛、机智的风格。蔡李佛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拳种[1],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但推动了广东武术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中国武术与世界武术的交流。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现代社会以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个性化、多样化、信息化为特点,蔡李佛拳在此社会背景下,无论是从传承还是从发展方面来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对“2013年禅港澳青少年蔡李佛功夫赛”的参赛队员进行调查,旨在了解蔡李佛拳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与发展的现状,探讨蔡李佛拳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蔡李佛拳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以蔡李佛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
1.2.1 问卷调查法
本文的调查对象为2013年禅港澳青少年蔡李佛功夫赛的参赛队员。通过分层抽样方式对22支参赛队的队员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4份,回收率94%。问卷效度检验采用专家判断法,聘请5位武术专家对问卷的内容及结构进行效度检验,问卷效度为90%。问卷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对20名参赛队员进行重测,时间间隔为4周,相关系数为R=0.84。
在调查的参赛队员中男运动员67人,女运动员27人。其中,运动员的练习年限涉及各个时间段,练习1年者占47%,2和3年者各占18%,6年以上者占13%,数据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出蔡李佛拳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表1 性别比例
表2 练习年限
1.2.2 访谈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征求多位专家意见,制定访谈提纲,然后围绕访谈提纲通过电话、面谈形式对武术专家、鸿胜馆领导、蔡李佛拳的教练员进行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
表3 蔡李佛拳史文化认知
蔡李佛拳历经170多年的风雨,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文化造就了蔡李佛拳独有的“拳魂”。从表3中可以看出,81%的习练者知道蔡李佛拳名字的由来,但仍有19%的习练者并不知道;鸿胜馆作为蔡李佛拳的一个主要分支,在蔡李佛拳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66%的习练者知道鸿胜馆的创始人,而34%的习练者表示不知道。笔者认为,由于蔡李佛拳的发展历史缺乏统一的整理,在不同的分支流派中,会注重本分支流派的发展史。这就造成不同的分支流派在拳史的认知上存在分歧化。本次调查中有部分调查者是蔡李佛拳的另一分支北胜馆的学员,他们对于鸿胜馆的历史不了解。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2]。通过表4可以看出6 5%的练习者喜欢练习蔡李佛拳;89%的练习者想花时间去了解与蔡李佛拳相关的知识;69%的练习者愿意传授或者推广蔡李佛拳。这说明大部分习练者对于蔡李佛拳具有较高的认同感。他们喜欢练习蔡李佛拳,并且愿意收集、了解蔡李佛拳的相关知识,这些都为蔡李佛拳的传承打下基础。但也有35%的习练者对于蔡李佛拳的喜爱程度不高,11%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蔡李佛拳的相关知识,27%没有考虑过将来推广或传授蔡李佛拳。这些习练者应该是我们争取的对象,使更多的人了解蔡李佛拳的价值,进而使更多的人喜欢上这一种特殊形式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表4 是否喜欢练习蔡李佛拳
表5 是否想了解蔡李佛拳的相关知识
表6 是否愿意传授或推广蔡李佛拳
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3]。人们根据不同的动机,会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从表7中可以看出,习练动机依照重要程度,分别为增进健康、增加交流、学习其文化、学习搏斗、娱乐消遣、克服疾病、参加比赛。蔡李佛拳作为传统南派武术的代表,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实战性。陈享提出了“进可御外侮、退则强身健魄”的武术理念,这是蔡李佛拳在近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基础。同时,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蔡李佛拳的健身价值也逐步得到了体现。习练者在习练动机上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将影响蔡李佛拳的发展方向。
表7 习练动机
运动频率是指每周锻炼的次数[4]。频率可以反映出习练者对于蔡李佛拳的意识以及是否养成习练习惯。从表8可以看出,80%的习练者具有固定的运动习惯,其中20%的练习者每周练习次数在5次以上。这说明练习蔡李佛拳已经成为习练者的一种生活习惯,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
在练习时间段的选择上,64%练习者会选择在晚上练习蔡李佛拳。笔者认为这与地域有关,本次参赛的运动员主要来自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这些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夏季时间长,白天天气炎热,晚上较为凉爽,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在晚上进行一些娱乐活动。
从表10中可以看出,63%的练习者是在拳馆练习蔡李佛拳,选择在公园练习占15%。拳馆作为蔡李佛拳传授的重要场所,在蔡李佛拳的历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洪圣馆、鸿胜馆、北胜馆是蔡李佛拳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组织,依靠武馆的形式进行传播与发展,是南派武术发展的特点。
表8 练习频率
表9 练习时间段
表1 0练习地点
传播媒介是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与机构,是传者与受者之间进行传通活动的桥梁[5]。从表1 1中可以看出,练习者第一次接触蔡李佛拳的主要途径是朋友的影响、家庭的影响。这说明蔡李佛拳主要以人际传播媒介为主,人际传播媒介的特点是传播途径短,时效性强,受空间限制,并且多数情况下是一对一式的传播,较少受其他讯息的干扰,信息的可信度高。但是人际传播媒介的纵向性特征限制了蔡李佛拳传播的广度。
虽然蔡李佛拳也采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但并不属于其主要传播媒介。笔者在百度中以蔡李佛拳为关键词,检索781,000个相关结果;而以咏春拳为关键词,检索3,450,000个相关结果;太极拳的相关检索34,400,000个。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发现,蔡李佛拳与咏春拳、太极拳相比,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利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蔡李佛拳在传播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蔡李佛拳的传承与发展。
表11 蔡李佛拳的传播媒介
从表12中可以看出,蔡李佛拳是一项低消费运动,75%的习练者每年在此运动中的花费不超过400元,主要用于学费、服装和器械方面(见表13)。平民化的消费理念吸引了一批中低层收入的武术爱好者参与到蔡李佛拳的习练队伍中,为蔡李佛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作为武术教授主战场的拳馆,由于学费较低,资金周转方面容易出现问题;鸿胜馆馆长黄镇江说,“学习一套拳的学费是200元,而这一套拳需要教授两三个月,仅靠学费以无法维持鸿胜馆的正常运转。”此外,鸿胜馆的教练基本都是无报酬地进行义务教学,流动性较大,致使拳馆的经营面临严峻的挑战,不利于蔡李佛拳的传承与长足发展。
表12 蔡李佛拳习练者消费情况
表13 蔡李佛拳习练者消费明细
(1)由于蔡李佛拳的发展历史缺乏统一的整理,在不同的分支流派中,会注重本分支流派的发展史,这就造成不同的分支流派在拳史的认知上存在分歧化。
(2)习练者对于蔡李佛拳具有较高的认同感。他们喜欢练习蔡李佛拳,并且愿意收集、了解蔡李佛拳的相关知识,这些都为蔡李佛拳的传承打下基础。
(3)在现代化社会中,蔡李佛拳习练者的主要动机发生改变,以搏斗对抗逐渐转变为以增进健康、增加交流、学习其文化为其主要动机。
(4)蔡李佛拳习练者的练习频次相对固定。多数选择在晚上进行练习,练习地点以拳馆为主。
(5)虽然蔡李佛拳也采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但并不属于其主要传播媒介。蔡李佛拳的传播媒介以人际传播媒介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人际传播媒介的纵向性特征限制了蔡李佛拳传播的广度。此外,蔡李佛拳与其他拳种相比,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利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蔡李佛拳在传播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
(6)蔡李佛拳是一项低消费的运动,其消费主要集中在学费、服装与器械上。
[1]汤立许,蔡仲林等.蔡李佛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及传承[J].体育学刊,2011(5):114-118.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55.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20.
[4]杨静宜,徐峻华.运动处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
[5]单晓红.传播学:世界的与民族的[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