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发学生数学思考

2014-03-27 23:07高艳华
江西教育B 2014年1期
关键词:计时公公经历

高艳华

每一个数学知识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然而,教科书里不可能完全展示知识的发现过程和曲折的数学思考过程。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不是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就可以了呢?我个人认为,引发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比呈现知识本身更重要。我们要让学生不仅知道数学结论,更要学会追本溯源,让学生看到知识背后的知识,还有那知识背后的数学思考。我们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下揭示数学本质,引发学生学会数学思考。那么,如何揭示数学本质,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呢?

1.抓住数学的实质问题。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存在的价值以及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魅力。例如,在教学“二十四时计时”这一课时,在学生都了解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的前题下,教师编造了一个简短的故事:太阳公公中午很累了,叫月亮爷爷1时整叫他起床,可是月亮爷爷叫太阳公公起床时,太阳公公很生气,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公公为什么生气吗?是的,月亮爷爷把太阳公公所说的1时整理解成了凌晨1时,所以用以前学的十二时计时法会给我们带来不便,为了方便,我们还得创造一个新的计时法——二十四时计时法。通过这样一个简短的故事揭示了十二时计时法的弊端,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创造出了一个新的计时法——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样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二十四时计时法在生活中运用的价值。

2.关注学生的体验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学会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多角度观察、思考、交流、联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验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建立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以“观察—猜想—应用”为主线,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各式各样、大小各异的三角形,还有剪刀、量角器、白纸、直尺等,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对大小不一的三角形进行验证,经历量、拼、折等一系列操作活动,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整个探究过程学生是自主的、积极的,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反馈等环节真正经历了有效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在这些体验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思维的发散中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皆数学。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离开了生活的数学将会成为无本之木,失去了数学的生活那更会成为无源之水。基于此,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要引领他们在分析与总结中学会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在平时,我会鼓励学生多写数学日记,学生通过多写数学日记,寻找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初步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增强了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学习数学,对学生来说,这就是创新。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各种思路中,有时确实存在某种方法比较简单,故在教学中,我常采取先发散后集中的策略来调动学生展开思维。所谓集中就是比较各种方法,并说出哪种方法简单,但不能强加于人,要让学生自己比较和选择。如比较分数的大小有三种方法:方法一是,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后,再比较;方法二是,先通分再比较大小;方法三是,与同一量比较。显然第一、三种方法要比第二种方法简单,但要让学生自己有这种体验,由他们判断何种方法简单,到底选择第二种方法还是第三种方法要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做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并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教学要从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入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寻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知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游城中心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时公公经历
畅游计时天地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腕表计时2.0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叫醒太阳公公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24时计时法
雷公公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