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素养之花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绽放

2014-03-27 18:21杨燕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苏霍姆人文美的

杨燕燕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年轻学科,它与信息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正因其与时俱进,才促使我们不断追寻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在教材编写部分强调“要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要始终渗透有关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有意识地设计相关的人文、社会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不断内化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优秀的信息资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容,而我们看到,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单纯以知识和技能培养为目的,割裂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和学习的联系,忽视了信息技术背后蕴涵着的丰富人文素养。本文意在触摸信息技术课堂背后的风景,走出“重技术、轻人文”、微软说明书式的课堂,让人文素养与科技发展共同进步。

优化多媒体课件,蕴涵人文素养

哲学家罗素说过:“有三种简单而强烈的情感一直支配着我的生活,那就是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间苦难的莫大悲悯。”这位哲人诠释了个体对生命价值的尊重。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称作情感教育。美育通过各种特有的手段和途径,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它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认识美,在此基础上培养美的情操、美的修养,塑造美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学作品、绘画等对美育起着巨大作用。他在强调审美修养的同时重视引导学生去创造美。因为对美的创造要以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为基础,是对美的感知的升华,而且与人的精神、文化修养密不可分。文化修养高的人,其审美修养也高,情感更细腻,感受更深切,对美的创造水平相应也较高。因此,美育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多媒体课件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而如何优化多媒体课件,使之蕴涵人文素养,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用心去钻研的。我们可以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智育的同时,将人文素养融入其中,加速学生人格完善内化的过程,让学生带着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的态度去学习,从而使道德感、责任感、传统意识得到提升。如苏教版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中《小小理财家》的多媒体课件,提供了人文阅读的内容,可选择阅读古今中外名人勤俭节约的小故事,以此让学生形成绿色消费的观念。以这样的方式优化课程内容,不仅拓展了课的外延,又深化了信息技术课堂的内涵。通过提高初中生对于真善美的认识,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以人文知识为载体,充满人文关怀

现在的课堂缺乏一种温情的人文关怀、素养培养和心灵陶冶。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人文的心态,就会建构起心灵对话的平台,一切会变得相融相通,和而不同。我们知道,知识并不等同于人文素养,也不是简单的内容堆砌。作为教师,要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了解初中生思维感知、抽象、逻辑、命题运算过程的基础上,从教学过程、策略方法、教学环境、学生态度、教师等多方面整合人文素养的元素,丰富课程内涵,造就美善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中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心理特点,教师特别要从教育教学的内容编排上体现科学性和人文性。一方面采用语言传递为主的讲授、谈话、讨论、读书指导法渗透人文知识与关怀,另一方面采用直接感知和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使人文知识融入高效课堂。如孔子的《论语》、屈原的《楚辞选》、司马迁的《史记》、柏拉图的《理想国》、黑格尔的《美学》、马克思的《资本论》、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教师无须过多强调人文知识的识记,只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如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心里的矛盾、挣扎以及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即可。教师不要低估学生的智慧,一节课你想一股脑儿地把知识倒给学生,倒不如慢慢地串联问题、设计任务,让学生逐步明朗。

信息技术课堂可以独创性地使用具有人文情怀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取得好的效果。如信息技术特级教师边楚女老师赞扬学生时,她会说:“你这样独特的作品,让我如何不喜欢你?”“你的操作成就了一段精彩,这将成为你学习的里程碑。”“如果你同意,我真想‘拥抱你一下!” “一切皆有可能,这个可能出自你手,你是我的偶像。”对于学困生,她说:“不要和别人比,老师关注的是你的进步!”“不要急,欲速则不达,我始终在你身旁!”浓浓的人文关怀弥漫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学生怎会感受不到?

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激发课堂人文思考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使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断滋长和充盈,是为师者的责任。因此要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关键在教师自身是否具备充沛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魅力。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在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气质和修养。一个优雅的教师所在的班级,学生必然也会优雅起来。教师应追求心灵的宁静和教学的高远,也应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不断地吸纳、领悟、提升、历练和磨炼,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可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如苏教版第一章第二节《信息获取与管理》中,教师用一幅素材图片引起了学生的共鸣。那幅图片中,一只小狗在水里的倒影是一头大狮子,并配有文字说明“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其实,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能让学生内化自我心灵,慢慢形成强大人格。

诗意的栖居是人类共同的梦想,支撑我们走下去的是信仰。把人文素养的培养列入信息技术课堂中,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我们会听到人文之花慢慢绽放的声音,我们定会培养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具有崇高理想、美好追求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东方中学)

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S],2012.5:15.

李咏吟.美善和谐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7.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S],2012,5.

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号,2000,10.

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C].2000.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

王家驹等译,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问题[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魏智渊.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7.

马小平.叩响命运的门:人生必读的102篇人文素养经典[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9.

龚道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成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1).

猜你喜欢
苏霍姆人文美的
人文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