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日中关系产生的影响一定不会少”

2014-03-27 19:54
南方周末 2014-03-27
关键词:强征劳工受害者

编者按

2014年3月18日,中国法院史无前例地第一次受理了二战中国劳工向日资企业索赔案,这在当前中日关系对抗的背景下,尤其引人注目。为此,南方周末特别邀请了日本《朝日新闻》驻华负责人讨论这一问题,并探讨该案可能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日方的认知是:这一案件在中国能够第一次立案,是当前中日关系对抗的现实政治使然。从时间上看,这种观点也许有道理。可是这里确实存在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即:以战俘或者抓捕手段获得人力,并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强制劳动,是违反现代人类一般文明准则的。因此涉事的日本相关组织和企业,对自己当年的行为应该有起码的良知。

另一方面,正如周恩来总理当年一再阐述的:日本人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日本人自己身上:二战结束时,不少已经放下武器投降的普通日本军人,被掳至西伯利亚,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强制劳动,造成大量人员死亡。这也许是不少日本人对中国劳工索赔整个二战索赔想不通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论是谁,错就是错,原则和良知不能违背。

为了不让仇恨继续下去,在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司法和解是个不错的方案,这在中国对日索赔史上有过成功先例;同时,德国采取的把政治和司法相结合的做法,效果也不错,值得仿效,从而最终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和解。

《朝日新闻》中国总局局长

古谷浩一

中日战争时被从中国强掳到日本矿山等严酷环境中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中国劳工及遗属们对三菱材料和日本焦炭工业(旧三井矿山)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2014年3月1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此案。

日方理解:中国对日战后赔偿方针转变

日本方面的理解是,考虑到日中关系等因素,中国法院之前未曾受理过此类诉讼,因此,首次受理该类案件可以说是对日本战后赔偿问题在实际上的方针转变。

此次诉讼是由原劳工等40人提起的,但据原告方代理人消息,集体诉讼的原劳工将达9000人以上。今后,中国各地此类诉讼的动态可能蔓延到此次两家日本公司之外的企业。

日本政府的立场是,1972年日中共同声明(《中日联合声明》)已经明确,包括个人在内的中国人放弃了对于战争时期日本行为的赔偿请求。日本的最高法院于2007年在判决中承认强征的事实,但同时认为“中国放弃了个人的请求权”。

中国政府主张“没有放弃个人的请求权”。然而在此之前,各法院一直都保持不受理关于强征等诉讼的姿态。但是这次,中国的法院第一次受理了此类诉讼。

原告代理人康健律师在18日的记者发布会上表示:“我感到中国的法院受理这个案件是理所应当。这对维护中国受害者受侵害的权益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的。在十几年前是日本法院首先受理了中国受害者的诉讼,中国法院并没有受理。我们特别希望在这些幸存者在世的时候,通过中国法院的审理能让这些受害者的尊严得到维护,他们被侵害的人权得到保证,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期待。这个意义就在此,所以我们相信中国的法院会公正处理的。”

一同出席发布会的原告之一张世杰说:“我今年88岁了。我简单说,我拜托大家,说句什么话,公道点儿就行了。”

中方:支持法院决定

多数看法认为,中国方面转换方针的背景在于日中关系的恶化,以及对安倍政权历史认识问题的反对。中国的司法相关人士解说道:“基于现在的日中关系,不受理(诉讼)是不可能的。”

了解到该受理决定后,中国政府相关人士向朝日新闻记者表示,“起诉是符合情理的。原告提出诉讼是日本方面一直搁置不管的结果”,表示出支持法院决定的姿态。

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发布会上说:“这是中国法院依法做出的决定。强征劳工是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严重罪行,中国被强征的劳工的身心健康、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长期受到侵害。我们要求日本方面在这一问题上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被起诉的三菱材料宣传IR部认为“不能确认这件事是否属实,所以不希望发表意见”。日本焦炭工业(原三井矿山)总务部门表示“还未收到起诉书,无法确认这个起诉是否被受理,因此不希望发表意见”。

认知不一,日方拭目以待

2012年,韩国的最高法院在原劳工起诉日本企业的判决中表示“个人索赔权没有消失”。之后类似诉讼相继出现。中国网络上对本国法院连诉讼都不受理的不满之声越来越多。在日本也有说法,中国当局受到中国国内的压力。

在日本已经出现了一种担忧的声音:如果类似此次诉讼一样的诉讼在中国扩大的话,很有可能缩小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这不仅仅损害日本的利益,也会损害中国的利益,两个国家的经济都会受到伤害。

另一方面,日本也有人认为,这是人权问题。现在中国国民的权利意识越来越高,个人要求赔偿的行为,不管他的对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不应该去阻止。

在日本的强征诉讼,日本的法院承认强征的受害事实。最高法院在判决中也表示“希望西松建设公司在救济受害者方面作出努力”,原告方在判决后也继续和企业方面进行了个别的和解交涉。西松建设则拿出了2.5亿日元为受害者设立了基金。

今后,中国的法院会怎么做还不清楚。但是,这对日中关系产生的影响一定不会少。日本方面都在拭目以待。

(文内标题为编者所加)

猜你喜欢
强征劳工受害者
强征劳工,日企只对美国道歉
日官房长官辩称没否认“河野谈话”
短文改错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