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兰教授“全养生”思想剖析

2014-03-27 13:35刘荣福指导刘焕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饮食阶段人生

刘荣福,指导:刘焕兰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州510006)

养生已成为近年来大众所关注的热点话题,21世纪不仅迎来了信息化时代,更迎来了养生时代。刘焕兰教授以其30余年的养生研究基础,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与需求,提出了全新概念“全养生”,从而改变了以往对于养生的理念。

1 “全养生”的内涵

“养生”一词首见于《庄子·内篇》,所谓养,即保养、调养、护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之意。简而言之,养生就是指保养人体的生命。而“全养生”则是刘教授基于多年的养生研究及受《黄帝内经》中“淳德全道,寿敝天地”的启发而提出的,他认为养生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科学的,是一个长期的、伴随一生的过程,强调了养生不仅仅与老年人有关,中年、青年、少儿,以及婴幼儿都需要重视,其包括了“全程性”“原典性”及“基础性”[1]。“全程性”是指从十月怀胎到人老终末整个生命过程都需要养生,养生必须贯穿生命的始终。“原典性”是指必须传承于经典养生的原始典籍,传承传统养生文化精髓。“基础性”是指养生不是玄难解的学问,而是融于行走坐卧、衣食住行,横跨生活的各个方面。“全养生”理念的三个层面,既纠正了当今社会对于养生的片面认识,又符合《黄帝内经》的传统养生观念。

笔者根据刘教授的“全养生”思想,将其三个层面归纳分为纵向养生和横向养生两个方面。纵向养生是指从十月怀胎到生、长、壮、老、已的整个生命过程,随着年龄的次序变化而进行的养生过程,故又称为“循序养生”。横向养生是指在人体由健康到疾病再到健康状态的一个过程的养生,因人生中总会生许许多多的病,也就是说人的一生是一个健康—疾病—健康的循环往复过程,故笔者将横向养生又称之为“循环养生”。

2 循序养生

人的一生经历了孕、婴、幼、童、青、壮、老的基本过程,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生理及心理特性,故将整个人生历程的养生可分为胎孕养生、婴幼儿养生、青少年养生、青年养生、中年养生以及老年养生。

2.1 胎孕养生 胎孕养生是指从父母之精媾合后到婴儿出生前的整个十月孕育过程的养生。《内经》说:“夫精者,生之本也”,此精乃是先天之精,是生命的本源,是人一生的先天禀赋,而先天禀赋的强弱决定了人的寿夭,故对于这十月怀胎先天之精的培育尤为重要。具体包括胎教和养胎两方面。《诸病源候论》中关于胎教有较为精辟的论述,说“坐无邪席,立无偏倚,行无邪径,目无邪视,口无邪言”。而养胎则如明代医家万全于《妇女秘科》中说:“妇女受胎之后最宜调饮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和平之气,以养其胎,则胎元完固,生子无疾”。《调变类编》中也有相关记载,如“妊妇不可沐头,沐之则横生逆产”“儿若卧乳,当以臂枕之,令乳与头平,即乳不噎”等[2]。总之,胎孕保健对于胎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2.2 婴幼儿养生 婴幼儿养生是指从出生到12岁这段时期的养生。此阶段是人体生理和心理快速成长的阶段,生理上既有生机蓬勃的一面,又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一面;心理上既有可塑性大,易于接受教育的一面,又有精神怯弱,情志不稳,易受惊吓的一面。故此阶段的养生保健对于少儿的健康成长非常关键,如《千金要方》中所说“夫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具体的养生保健方法可概括为和饮食、适寒温、调情志、重预防及早教育[3]。

2.3 青少年养生 青少年养生是指从12~24岁这一阶段的养生。此时期是人生中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形体已逐渐发育健全,然心理上却处于“然于苍则苍,杂于黄则黄”的阶段,心理变化非常大,此时的养生调养,可为一生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故应加强健康的心理素质培育及科学的性教育,在营养补充方面,因其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代谢旺盛,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量非常大,必须全面合理地摄取营养。同时,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2.4 青年养生 青年养生是指从24~40岁这段时期的养生。此阶段是人生的鼎盛时期,在《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四七筋骨坚,……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此时的保健调养对于后半生的健康状况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此阶段的养生保健要点是保证充分的营养,劳逸结合,有凌云壮志而又不虚无缥缈,加强心理素质锻炼。还有是注意睡眠,青年养生中一大难点就是睡眠。宋·蔡季通《睡诀》中说“先睡心,后睡眼”,睡觉前一定要专心思睡,让情绪稳定,身心安适,再上床闭眼入眠[4]。

2.5 中年养生 中年养生是指从40~60岁这段时期的养生。此时人的精力虽尚旺盛,但已经是处于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有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然心理负担沉重,压力、嗜欲、操劳、思虑过度是促使早衰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格外注意精神调养,气血阴阳的调补,以防早衰,正如《景岳全书·中兴论》中说:“故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具体的养生要点是淡泊名利、劳逸结合、惜精固本、适当补益、注意锻炼。

2.6 老年养生 老年养生是指从60岁以后到临终的整个阶段的养生。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表现为脏腑衰老、功能减退,心理上有孤独垂暮、忧郁多疑等状态,应适当地进行身心调养以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老的进程。《冯氏锦囊·方脉不寐合参》云:“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5]。故老年人应特别注意保阴,保阴乃源自道家的崇阴思想,其言人若能保住自身的阴气,也就保证了长寿,故曰“阴精所奉其人寿”[6]。养生要点,在精神上,如《遵生八箋》中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饮食上,《寿亲养老新书》中强调“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7]。所以老年人的养生调理应知足常乐,审慎饮食,同时也要合理补益用药。

3 循环养生

人的一生总是在健康与疾病的循环往复过程,循环养生具体可分为无病期、既病期和愈后期养生三个阶段。看似与“治未病”相同,然其比“治未病”的范围更广。探究”治未病“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8]。其整个过程都是一个预防过程,而循环养生则不仅仅是一个预防过程,而且体现了一个“养”的过程,故循环养生的意义不仅在于延长健康状态缩短疾病状态,也为增加健康时的愉悦感及减少疾病时的痛苦。所以循环养生是综合“防”和“养”的一个过程。

3.1 无病期养生 无病期养生重点在于“养”,主要是形神共养,关于养神,在《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通过怡养精神、调摄情志来增进健康。形体的养护主要是饮食充养,如孙思邈所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具体需做到“谨和五味”“食饮有节”等,当然形体摄养不仅在于饮食,还有运动、环境、药物及针灸的协同作用。无病期的养生不仅为防止疾病的发生,同时也是为培育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3.2 既病期养生 既病期的养生重点在于防与治。当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不仅要及早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也要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传变,《金匮要略》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叶天士也说过“先安未受邪之地”,掌握疾病的发展规律,及早切断传播途径。同时,除了防与治外,此期也要注意脾胃的调养,“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强则病易愈。

3.3 愈后期养生 愈后期的养生重点在于防与养。病后的康复阶段,因正气受损而未恢复,此时不注意调养,容易再次感邪或伤于饮食,《素问·热论》中云:“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张仲景《伤寒论》中也有关于食复、劳复和复感之论述,故可见病后调护十分重要。除多注意饮食调养,饮食宜清淡外,还要注意情志的畅达,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以及注意不妄作劳。

4 小结

“全养生”中的循序养生与循环养生的关系犹如中医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关系。循序养生把握人生整个生命历程的生命特点而进行养护,循环养生则对于某一阶段生理病理变化特点进行调养,将两者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让养生理论变得更加全面,而且变得更加具体可行。总之,刘教授的“全养生”思想认为养生应贯穿人的一生,无论是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是在健康或者生病期间,都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养生,只有懂得科学的养生,才会有健康的人生。

[1]刘焕兰.科学养生,健康人生[M].广州:广东省保健协会出版社,2013:1-6.

[2]汤尔群,黄玉燕.《调燮类编》养生学术思想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31(11):1038-1040.

[3]杨世忠,刘焕兰.因人养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9-137.

[4]禄颖.《内经》“因时摄生”之睡眠养生思想[J].吉林中医药,2011,31(10):1028-1029.

[5]李玮,刘占文.中医学对老年人睡眠与养生的认识[J].吉林中医药,2011,31(7):601-605.

[6]赵成志,李雪倩.道家养生思想在《黄帝内经》中的体现[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507-508.

[7]马烈光.不同人群的养生应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06-208.

[8]武跃进.从《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看孙思邈“治未病”养生理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5):704-705.

猜你喜欢
饮食阶段人生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人生中的某一天
何为清淡饮食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健康饮食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