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浆B型钠尿钛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分析

2014-03-27 05:57:54
医学综述 2014年8期
关键词:射血房颤血浆

蔡 华

(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三科,河南 平顶山 467099)

心力衰竭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冠心疾病之一,患者常伴有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房颤)、心律失常或猝死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严重影响我国老年人的生命安全[1]。相关研究证实[2],人体血浆B型钠尿肽(B-type cnatriureti peptide,BNP)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同时也是评价冠心病危害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但BNP对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心功能的预测作用目前涉及较少。因此,本研究对BNP在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中的水平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78例。纳入标准[3]:①患者均符合WHO对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进行确诊;③患者房颤频率>100次/min;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血压未得以控制、全身性感染、血液疾病、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及肿瘤患者。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两组:房颤组38例,男24例、女性14例,年龄51~82(65.3±4.3)岁;心律失常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51~83(64.9±5.2)岁。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组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诊断标准进行分级,可分为 NYHAⅡ级 14例,Ⅲ级12例,Ⅳ级12例。另选取4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8~78(63.9±3.7)岁。三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于清晨进行空腹静脉抽血,各抽取5 mL,对血液进行水浴加热15 min后,以离心半径12 cm,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成功后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试剂盒由美国Siga公司提供,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心功能采用探头频率为3.5~5 MHz的ACCUVIX多普勒超声(麦迪逊彩色超声诊断仪公司)进行诊断,并测量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常规M型,将探头切换至X3-1,在标准心尖间腔切面处选取4个心动周期并获得清晰的二维图像,应用成像键在显示屏幕上获得左右排列的正交二维图像,此时应嘱咐患者屏住呼吸,固定探头位置,将采集回来的图像转存于仪器硬盘中,并采用三维数据库对收缩末容量(end-systolic capacity,ESV)、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心脏射血分数(cardiac ejection fraction,EF)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三组受试者BNP及心功能水平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心率失常组和房颤组BNP、ESV、EDV显著上升,而EF水平显著下降(P<0.05);房颤组患者BNP、ESV、EDV水平又高于心律失常组,而EF水平则显著低于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三组受试者BNP及心功能水平的比较

a与对照组相比,P<0.05;b与心律失常组相比,P<0.05

2.2不同等级心力衰竭者BNP及心功能水平分析 与NYHAⅡ级比较,Ⅲ级和Ⅳ级患者的BNP、ESV、EDV水平显著上升,而EF水平显著下降(P<0.05),其中Ⅳ级患者的BNP、ESV、EDV水平显著高于Ⅲ级患者,而EF水平显著低于Ⅳ级患者(P<0.05)(表2)。

表2 不同等级心力衰竭者BNP及心功能水平分析

a与Ⅱ级相比,P<0.05;b与Ⅲ组相比,P<0.05

2.3BNP与心功能相关指标分析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NP与ESV、EDV呈正相关(r=0.418,0.439,P=0.000,0.002),而与EF呈负相关(r=-0.339,P=0.010)。

3 讨 论

BNP是一种由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肽类神经激素,主要由心肌细胞分泌,其作用及功效主要具有利钠、利尿及松弛血管平滑肌及抑制肾素释放的作用。当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血浆中的BNP则会上升,因此肾脏对BNP的反应性则会下降,导致血浆中的BNP不能很好地排出体外,从而使BNP的水平升高[4]。冠心病患者血浆中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其原因与患者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发生改变有关。研究发现[5],BNP通过对心肌细胞的脂肪分解可以拮抗血管组织纤维化及增生的发生。在缺血心肌早期未出现明显收缩功能受损时即可引起心室舒张障碍,患者可发生室壁张力增高,心室舒张末压力增高及缺血心肌局部收缩受抑制等情况[6]。心肌受到牵拉缺血时则会牵拉周围的心肌细胞,从而导致更多的BNP释放。

心力衰竭病变的基础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患者临床上常表现为心肌缺血或者梗死、脑卒中、猝死等[7]。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缺血性卒中基础病变的发生不只与患者脂质聚集有关,同时也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相关研究已经发现,早期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中有大量的炎性细胞,如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等,同时也出现大量的BNP沉积[8]。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会随着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而上升,因此临床上可根据BNP的水平来判断冠心病病变的程度,从而预测患者病情的发展[9]。相关报道认为[10],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中约有90%的患者血浆中BNP的水平升高,而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则只有30%左右的患者血浆中BNP水平升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其BNP水平显著升高,且房颤患者BNP水平显著高于心律失常患者,其原因可能与房颤患者射血分数更低、心排血更少有关。与NYHAⅡ级比较,合并房颤组患者NYHAⅢ级和Ⅳ级患者的BNP、ESV、EDV水平显著上升,而EF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5),表明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深,患者心功能显著减弱,从而使BNP水平下降。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深,其水平显著增加,且血浆BN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

[1] 袁强.环磷腺苷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2):229-230.

[2] 孙鸿.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端片段对心衰和呼吸困难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5):832-834.

[3] 王枫,姜丽萍,于忠恩,等.血浆脑钠肽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99-4100.

[4] 黄瑛,张代富.大剂量螺内酯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0):827-829.

[5] 段明勤,黄改荣,王丽霞,等.血浆脑钠肽检测在老年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诊治中的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12):1054-1055.

[6] 胡华元,刘建修,杨粟毅,等.心力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浆脑钠肽、血浆TNF-α及IL-6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J].海南医学,2011,22(11):7-8.

[7] 王玉敏,王权,杨广民,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高敏 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1):1921-1922.

[8] 张宜春.心力衰竭患者QRS时限与血浆脑钠肽相关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1):28-30.

[9] 周炯峰,李晔晔,宋志红,等.高血压对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7):644-645.

[10] 高珍.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变化及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3):411-412.

猜你喜欢
射血房颤血浆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2:50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预防房颤有九“招”
大众健康(2017年8期)2017-08-23 21:18:22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0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