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吉林西部盐碱地水稻种植,结合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提出解决盐碱地种植水稻面临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盐碱地;水稻;膜下滴灌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48-1
1 自然概况
1.1 地形地貌
吉林西部平原区,属松嫩平原,地势平坦,绝大部分属于白城市、松原市。总土地面积4.3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23.15%。草原辽阔,湿地面积较大,是科尔沁草原的延伸带,区内地势低洼,光、热条件较好,是农牧业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
1.2 降雨蒸发
吉林西部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夜温差大,冬季少雪寒冷,十年九旱。年平均气温4℃~5℃,平均降水350~400 毫米,降水多集中在6~8月,年均蒸发量1800~1900毫米,是年降水量的4.5倍左右,无霜期130~140天,年积温2800℃~2900℃。
1.3 盐碱地土壤状况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多为内陆性苏打盐碱地,土壤pH值在8以上,盐化严重,土壤渗透性差。
2 盐碱地种植面临的难题
2.1 气候恶化
由于受全球温室效应等原因的影响,加之不合理的灌溉制度,及多年来过度放牧,造成降水偏少,年均蒸发量呈增加趋势,沙尘暴频发,气候恶化。
2.2 土壤和灌溉水质盐碱化
现在,吉林西部所开凿灌溉水井井深较浅,潜水位接近地表,水质盐碱化严重,矿化度变化较大,多数为矿化度1~2克/升的微咸水或3~4克/升的咸水;而且,凭经验灌溉,灌溉水量不科学,不经济。
2.3 劳动力缺乏
吉林省西部人少地多,加之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插秧工作量大而且集中,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较差,多年来比较效益较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劳动力季节性短缺在所难免。
2.4 育秧、插秧技术风险高
吉林省西部稻区是我国的寒地稻区,传统种植水稻第一步就是育秧,而育秧是一个风险大的高技术含量工作,温度控制及育秧苗床土质的把握是育秧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育秧也是水稻种植业的一个门槛。水稻要求集中插秧,技术要求高,熟练的老插秧手由于年龄原因退出此行列,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此项工作,造成插秧后继无人,结果导致插秧质量差,不符合生产要求,不仅基本苗数没有保证,而且,良莠不齐,为后续的田管工作带来不便。
2.5 肥料利用率低
吉林西部农村在施肥问题上,还是按习惯、凭经验、随大流的盲目施肥,普遍存在盲目过量施肥、表施、撒施,“一炮轰”等,造成肥料利用率低。
3 盐碱地膜下滴灌技术种植水稻的可行性
3.1 相似地区的情况比较
新疆在纬度上同吉林省基本相近,气候、光照等自然条件相近,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有种植水稻的历史,因此可以在吉林省西部盐碱地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种植水稻,利用此技术既可规避诸多不利因素,又可节约灌溉用水量,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化,充分利用更多的不良土地,扩大种植规模,增收致富。
3.2 水稻膜下滴灌种植技术
水稻膜下滴灌种植技术即采用水稻直播膜下滴灌旱作栽培技术,采用膜下滴灌铺管铺膜精量播种机将铺设滴灌带、覆膜、打孔、穴播、孔上覆土作业一次完成;把膜下滴灌技术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根据水稻的需水规律适时、适量进行滴水、施肥;该技术通过改变传统水稻育苗插秧方式,膜下滴灌水稻全生育期不建立水层,改变了“水稻水作”的传统方式。
3.3 技术优点
采用机械化播种,通过膜下滴灌铺管铺膜精量播种机将滴灌带铺设、覆膜、打孔、穴播、孔上覆土作业一次完成,减少了育苗及插秧等工序,大大降低了劳动投入和劳动强度。
节水效果明显,根据水稻的需水规律,对水稻进行适量灌溉,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与当地传统水田种植相比,膜下滴灌水稻仅用700~800立方米水,比传统水稻种植节水60%~70%。
采用随水滴肥的精准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做到适量施肥,比传统灌溉节肥20%。
全生育期不建立水层,改“水稻水作”为“水稻旱作”。
4 结语
随着“节水增粮”项目在吉林省展开,滴灌这一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在吉林中西部的玉米上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一定的效果,得到农民的认可,农民对滴灌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作为国家优质商品水稻主产区却未见应用;因此,农业科研部门可以借鉴新疆的做法在吉林西部开展试验,先从品种筛选开始,选育出适合的栽培品种,确定合理的亩苗数,进行栽培试验,总结需水需肥规律,摸索出适应当地的高产栽培管理方法,生产出适合吉林西部地区的播种机械。
参考文献
[1]沈娟.吉林省水稻施肥现状的调查分析.吉林农业科学,2011,02.
[2] 孙强,李鹏志,江振东.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水稻开发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吉林农业科学,2010,35(2):53-55.
[3] 陈林,郭庆人.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作物研究,2012,26(5):587-599.
作者简介:陈栋,新疆天业集团公司工程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滴灌研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