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赴马来西亚特派记者 李宁 ●本报驻外记者 韩超 欧晓明 杨明 青木 ● 伊文 甄翔 “等了17天,居然是这样一个结果。”马来西亚政府24日深夜突然宣布“MH370最终终结在南印度洋,无人生还”消息后,世界普遍感到震惊、失望和难过。25日,马来西亚官方的两场新闻发布会并未“交代”更多细节,外界的突出感受是,仅凭一家英国卫星公司的推测就对239名机上人员的命运下“判决书”太草率。马来西亚的努力外界并非视而不见,但这个国家在过去两周多的如潮质疑中完成了国际舆论场中的另一种“声誉”构建:信息披露不一、行动混乱拖沓、态度冷漠傲慢。马航飞机失联引发的谜团越滚越大,有分析将其与“20世纪的肯尼迪遇刺案”相提并论。25日国际媒体要求马来西亚尽快公布“具体”细节的呼声很强,与此同时,他们也把希望投向MH370疑似出事海域:澳大利亚西部的南印度洋。这是一片海况极其复杂的海域,曾经去过那里的美国记者说,在这里搜寻黑匣子,相当于“在大海里捞一枚移动的针”。 马来西亚连续两场发布会 “亲爱的印度洋,保证他们的安全,温暖他们,拥抱他们,带走所有的担心,好好照顾MH370,直到我们带他们回家。”马来西亚交通部25日下午1时在其社交媒体“脸谱”上写下这样一段“温情”的话。不过,4个小时后,在各方期盼的新闻发布会上,马交通部部长希沙姆丁对于马航坠毁细节的表态“含金量少得可怜”。 希沙姆丁在发布会上称,马方没有放弃任何一个线索,但有些细节不能马上透露,因为会危害调查。和当天中午马航的发布会一样,希沙姆丁称飞机着陆的可能性非常小,机上人员生还可能性很小。希沙姆丁强调,对MH370的结论是非常有技术性的,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用6架波音飞机的数据确定MH370方向,搜救目前集中于南线的南部。对于马方为何没有及时披露信息的质疑,希沙姆丁称,得到该信息确实有一段时间,数据分析是跟美方、英方专家共同合作,数据分析工作量非常大,海事卫星组织确定结论后,马方立即发布消息。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以一种创新的方法对卫星数据进行分析,解开失踪的MH370航班最终去向之谜。由这家总部位于伦敦的通信卫星运营商和英国航空事故调查人员进行的分析,“决定性”地证明失踪飞机最后发出的信号来自南印度洋的一个偏远海域。这便是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发布消息的依据。纳吉布25日在国会辩论上表示,“这是最有结论性的消息”。24日晚10时,纳吉布向世界宣布“MH370终结(end)于南印度洋”的消息,世界媒体普遍的解读是,这架飞机已经“坠毁”。《环球时报》记者在吉隆坡看到,25日多家马来西亚报纸头版采用黑白印刷,哀悼MH370“坠毁”。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报道称,马来西亚霹雳州决定26日将州旗降半旗,为MH370航班致哀。纳吉布表示,未发现残骸前,政府不会降半旗。 “为什么突然确定坠毁?这是使用什么新方法确定的?波音飞机会找到吗?下一步怎么做?”德国《图片报》25日的一连串疑问代表了世界的普遍疑惑。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称,纳吉布的公告早在预料中,但比预料来得早得多,且其发布公告的依据显得不够充实,当天早些时候各国宣布发现疑似残骸时,马方还表示“不能贸然下结论”,但几小时后何以改变立场?美国《野兽日报》称,现在根据英国机构的一番猜测,马方在未发现任何实质性物品的时候就确认飞机“终结”了。报道也打出若干问号:从刚开始在南海进行搜寻时,马方为何迅速、频繁地进行否认?难道是马方早就知道飞机不在那里? 纳吉布25日表示,MH370航班飞机的黑匣子是唯一能够查明航班上发生何事的线索,马来西亚将尽全力搜索黑匣子,“现在不是将这一事件政治化的时候”。不过,各种政治解读接二连三。马来西亚英文报纸《今日大马》评论称,为何搜寻了这么多日无果后突然宣布坠毁?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难道这是政府难以忍受批评或内部斗争的结果?《日本经济新闻》称,中国政府已经发表意见称“要求马来西亚提供所有的信息和证据”,这是明确表达对马方信息公开态度不满。 德国《图林根日报》称,现在终于清楚飞机已经坠毁,但全球仍然百思不得其解。文章认为,在没有确凿证据下的解释,潜藏着阴谋论,这是不幸中的不幸。 众多疑点悬而未决 面对国际社会的普遍质疑,有马来西亚舆论进行辩解。马来西亚《内幕者》25日援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航空专家理查德·奎斯特的话称,(上接第一版)“不管马方是否发布信息,都会遭到痛批。”此前奎斯特发推特称,马方是犯了错误,但这起事件是前所未有的,在没有任何雷达预警信息情况下,任何思维正常的人都很难设想MH370会反向飞出2500公里。针对有人批评马方调查速度慢,奎斯特辩解说:“马方是在核实准确性和细节。难道你希望马方仅凭直觉办事吗?”马来西亚警察总长哈立德25日重申,所有乘客都已经被排除嫌疑,但仍在对机组人员进行调查。警方在调查过程中已经询问了100多人,包括机长和副机长的家人。哈立德表示:“这样的案子可能要花上一年时间,不要马上下结论说警方动作太慢。”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说,调查仍在继续,官方正考虑劫机、蓄意破坏、恐怖主义、飞行员或登机人员精神疾病等因素。在美国“salon”网站文章看来,如果对阴谋论感兴趣的话,那么在飞机失踪两周后冒出什么“新型”卫星数据分析这样的说法本身就很可疑。单从纳吉布发布信息看,更直接结论是现在应该排除阴谋论。为什么要飞这么老远去印度洋自杀?直接在泰国湾就能搞定。 “‘无人生还并未终结MH370致命航班之谜。”《今日美国》报25日以此为题称。报道援引美国灾难调查和安全专家肖恩·普鲁克尼奇的话说,“马来西亚官方公布的消息回答了一些问题,但又开启了许多远未解决的新问题。我们现在仍只是接触到表面。”英国《独立报》说,21世纪之初的马航失踪之谜相当于20世纪肯尼迪遭暗杀之谜。 德国《巴登日报》25日表示,马来西亚政府想尽快结束这场危机,在没有详细证据的前提下公布结果,但并不会改变事实。如果马来西亚政府未来不交代清楚,这个谜团将永远留在全球民众心中。谁还敢坐马来西亚航空的飞机,谁还会继续喜欢马来西亚?英国《每日镜报》评论说,227名乘客和12名机组成员的亲属所遭受的打击是无法估量的,但让人们更加难以接受的是,这一结论并不会让我们距离寻找坠机真相更近。 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的航空学讲师叶保罗对法新社表示,如果找不到黑匣子,“揭开谜团的机会为零”。美国26日将把能探测6000米水深信号的黑匣子定位器运到珀斯,当年该器材曾帮助搜寻法航失事客机的黑匣子。法国《费加罗报》建议找黑匣子的心态不应过于急躁,毕竟最有可能坠落的地点是深海,即便最精密的仪器也很难接收到黑匣子发出的信号,2009年坠毁的法航客机,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黑匣子。 “即使奇迹发生,搜寻人员从万丈海底找到黑匣子,这也许仍不能揭开航空史上的最大谜题。”法新社25日说,飞行数据记录仪和驾驶室声音记录仪可能无法回答这些问题:飞机飞行为何有一小时故意偏离航线,进而开始到南印度洋的“困惑之旅”?美国航空顾问公司表示,数据记录仪详细记录了飞行路径和其他技术信息,驾驶室声音记录只能记录飞机失事前两小时机组的各种决定,“泰国湾的一小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将不得而知”。《纽约时报》称,最初在空中寻找这架飞机的尝试,很快就会扩大为跨越两个半球、涵盖陆地和海面的多国紧急搜救行动。从那时开始的寻找飞机的努力,现在可能已经成为现代航空史上最令人困惑的案例。 “大海里捞移动的针” 据外交部25日的例行记者会通报,中国“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当天上午抵达中国空军发现的白色漂浮物海区,中国军舰也将抵达法国卫星发现的疑似海区,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协调在印度洋中部作业的20艘渔船,均未发现可疑情况。《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记者了解到,当天疑似发现马航客机碎片海域有80公里/小时的暴风、大雨以及极低的云层。澳气象部门称,从25日晚间开始到未来几天,该海域天气情况将有所好转。澳方称,在南印度洋的搜寻工作将于26日重新展开。 即使天气情况允许,等待搜寻人员的还有复杂的海况。美国《石英》杂志网站称,可能的搜索区域面积达6.84万平方公里,如航班确实在澳大利亚西部外海坠毁,考虑到这里到大陆的距离和洋面情况,很难找到比这更糟糕的坠毁地点了。这里的海洋涡旋导致残骸流向高度不确定。搜索MH370残骸不光是海里捞针,更要在持续变化、每天推移好几百公里的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海域中寻找一枚细针。澳大利亚陆军副司令宾斯金25日表示,“我们还未在草垛里找针,现在连草垛在哪儿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