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龙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474676)
“养好小蚕一半收”,说明广大蚕农对养好小蚕的重视,而小蚕共育是养好小蚕,稳定和提高蚕茧产量、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但是小蚕共育组织和管理中的问题不容忽视,笔者根据多年来在农村科技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对此进行浅显探讨。
小蚕共育是保证蚕茧生产高产、稳产的阶段性措施,因此为了满足小蚕生产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保证小蚕健康成长,为大蚕饲养和实现蚕茧高产、高质打下坚实基础,要求做到“四保”:
一是保证张种蚕头数。按照河南省桑蚕饲养综合技术标准规定,张种良卵数2.5 万粒以上,实用孵化率为92%以上。但由于饲养损失和蚕期淘汰等因素,蚕头数只减不增,因此要提高补催青技术水平,采用降温黑暗转青卵保护,促使孵化齐一,提高实用孵化率。
二是保证蚕儿发育整齐。首先淘汰苗、尾蚁蚕,以一次收蚁为好,其次保持蚕儿用叶成熟一致和给桑均匀,最后做好饷食、止桑适时和叶质选择,保证蚕儿整齐度达98%以上。
三是保证蚕体健壮无病毒。小蚕抗病力弱,容易感染病原而发病,要严格进行养蚕前、养蚕期间和养蚕后的消毒,确保共育无病毒、真菌感染及农药中毒等病害发生。分养后加强技术指导,防止大规模暴发蚕病。
四是保证叶质一致,使蚕儿发育齐一。
目前农村推广的有集体、联户和专业三种形式,其中以乡村组集体共育较适合共育技术和管理基础差的新蚕区及刚推广共育地区;联户和专业形式适合经过培训或技术熟练的地区。
三种形式中以联户较为群众接受,因为它具如下特点:一是共育户数可由各养蚕户自由组合,共育人员可由各户商量解决。二是服务和养蚕器具容易安排。三是桑叶容易兑出且符合质量要求。四是人员工资和蚕农之间的不信任感易解决,争议、矛盾少。总之,不论推广哪种形式,都要先考虑群众的的接受能力和技术熟练程度。
小蚕共育室可设计为地火龙式,它具有保温、保湿、保持桑叶新鲜良好的性能,具有节省燃料、调节温湿度方便、感温均匀恒定、降低养蚕成本等特点。共育室也可采用空调或电加温方式。小蚕共育所有设施可由各家兑出,然后集体洗刷,严格消毒。
根据小蚕生理特点,小蚕共育室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严格消毒防病。共育前按照养蚕消毒技术操作规程对蚕室、蚕具和周围环境打扫、清洗和消毒。
二是小蚕具有耐高温、耐多湿能力,应做好薄膜覆盖育,保持桑叶新鲜。
三是叶质选择以叶色为主,叶位为辅,适熟偏嫩、老嫩一致。
四是小蚕给桑时做到一撒、二匀、三补、四整,四边给到且必须均匀。
五是采取早提青、迟止桑、饱食就眠、迟饷食的眠起处理办法,严格淘汰迟眠、弱病蚕,促使蚕儿齐、全、壮。可在95%左右眠蚕时,把较嫩的适熟叶切成较小的碎片,每匾补给少量,让没眠蚕饱食就眠,见有起蚕开始止桑。
六是注意调匾和通风换气,控制好目的温湿度。
根据目前蚕桑生产实际情况和技术水平,一个共育室的饲育规模以20 张左右为宜。按现在农村房屋面积(共育至3 龄),一间平房能放40 只蚕匾,可共育10 张蚕种,两间平房即可共育20 张蚕种。
为避免共育结束分蚕不均发生争执,从收蚁起以张数为单位编号,严格分区作业,防止混区错号,分蚕前让共育户亲自看分区情况,都同意后统一编号,随机抽签,按签号对应区蚕。零数在收蚁时用克称分成1 克区、2 克区、5 克区,根据蚕农所报张数的零数确定,随机抽签。
总之,小蚕共育是桑蚕生产中稳定蚕茧生产和夺取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探索普及适宜的小蚕共育技术模式,对于提高养蚕效率,推动蚕桑业向省力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