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玲
(江西省婺源茶叶学校)
婺源是中国绿茶之乡,因为地处山区,林木茂盛,辐射蒸腾面较大,极易形成雾,茶树在这种环境下有利内含物的形成,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婺源绿茶的高品质与独特性。
婺源茶产业年产值从2005年的2.1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8.5亿元,增幅达到近4倍;茶园面积从2005年的8000hm2发展到2010年的10000 hm2;茶叶年产量从2005年的5000t左右增长到2010年的8200t,年加工贸易量从1.25万t增长到了2.6万吨;年出口创汇从2005年不足500万美元猛增到了2010年的2000万美元,农民人均年茶叶收入也由520元增长到了1250元。
婺源茗眉是我国主要名优茶之一,属绿茶珍品。因其形状纤细如仕女之秀眉而得名。正式启用“婺源绿茶”产地证明标志,统一“婺源茗眉”品牌后,更利于当地茶叶的生产和销售,为做大做强茶叶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婺源茗眉”已成为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地方区域品牌,广受茶人喜爱。
目前,该县有5.6万亩茶园通过欧盟有机茶园认证,所产有机茶连续十几年占据欧盟市场70%的份额。全县有四家企业被列入国家有机认证示范项目范围。为鼓励有机茶产业发展,该县财政拨付有机茶产业发展奖励资金,给予2013年新增的有机茶园、有机茶叶展示展销活动、名优茶评比获奖、省级以上城市开办婺源有机茶专卖店等奖励。
先后发布《婺源绿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婺源县整顿与规范茶叶市场工作规划(2008~2010)》、《婺源县整顿和规范茶叶市场工作方案》(2008、2009、2010年版)。婺源绿茶从此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品质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2008年,随着婺源绿茶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茶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婺源茶校一直为该县输送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艺表演等各类中、高职茶业人才;茶叶专业教师经常为当地茶叶企业提供技术指导。2013年江西农业大学与婺源茶校达成合作培养涉茶本科学生的协议,这将为婺源茶产业发展培养及输送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婺源茶叶单产还处于较低水平。茶叶单产低,表明茶叶生产的效益低。造成单产低的原因主要是茶叶生产投入不足,良种化茶园所占的比重少,生产管理粗放引起的。
该县茶园很大一部分以农户经营为主,难以整合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组织。还有很多茶叶是家庭单位生产、加工、经营的传统方式,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产品附加值较低。公司、基地、茶农还未能有机结合。
茶叶商品化程度越高,对茶叶的标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艺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茶叶加工的机械化。目前,婺源名优茶生产还不能实现全程的机械化加工,大多数还是采用手工制作,作坊式生产。大宗茶生产也是采用半机械化加工,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生产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也不高。
一是扩大有机茶园面积、产量。力争到2020年,全县有机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茶业系列产值100亿元,平均亩产值2万元。二是抓好茶园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有机茶园投入品专项整治,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全县所有茶园打造成符合标准的有机茶园。三是加强全程化监管。制定婺源有机茶系列标准,加强对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规范管理,建立一套覆盖茶叶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管体系,加快有机茶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一是大力发展订单茶业。积极推广“企业+基地+茶农”、“合作社+基地+茶农”等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引导、鼓励、支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订单茶业,与茶农、茶叶专业合作社签订鲜叶原料购销合同,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保障茶农收入。二是丰富茶类品种。支持有关企业和单位引进技术、设备。进行新品种引进,加工技术提升,开发茶类新产品及茶饮品和茶旅游产品,推进茶叶深加工,延伸茶业链,增加附加值。
一是充分挖掘婺源茶文化。婺源自古有茶乡之誉,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成为著名茶区。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有歙州(当时婺源属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宋朝婺源产制的茶叶已出类拔萃。《宋史*食货》中对茶叶有“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的记载。明朝,婺源茶叶受到朝廷赞赏,被列为贡品。清中晚期,婺源绿茶外销鼎盛,获得了国际茶界的赞誉,并在1915年的美国“巴拿马万国和平博览会”上获金奖。婺源茶文化源远流长,茶礼、茶俗、茶道、茶舞等异彩纷呈。茶道着力表现茶乡婺源“敬、和、俭、静”的道德风情,有农家茶、文士茶、新娘茶等茶道表演。要充分利用婺源丰富的茶文化历史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婺源茶文化的影响力。二是加强茶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婺源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年旅游接待人次达几百万,充分利用旅游这一平台,在各景点积极开发“茶之旅”等旅游项目,研究开发茶叶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业对茶叶产业的带动作用。将风景优美的茶园风光与大鄣山、灵岩洞等自然景观、茶艺表演、农家乐等多种旅游活动捆绑起来,突出茶的主题中心,展现茶的文化,形成闪亮的卖点。
实施主动营销策略,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以绿茶为主的推介活动。构建的营销渠道,建设高效的营销队伍。在县城内建设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管理完善的茶叶销售商业城。
茶产业的振兴不仅需要坚实的产业基础、优秀的产品品质因素,还要有强有力的品牌效应和文化感染力。要实现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一是要提升品牌竞争力。二是要提升文化竞争力。实施茶文化提升工程,开展茶文化挖掘与整理工作,广泛开展各类茶文化活动,推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陈孝令.霞浦县茶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茶叶科学技术,2008(4):31~32
[2]李玉胜,五漪,张续周.山东省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中国茶叶,2013(12):14~15
[3]黄天帆,雷水君.促进汝城县茶产业发展的思考.中国茶叶,2013(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