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伟,姚迎迎,朱庄臣
呼吸功能障碍是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气管切开作为颈脊髓损伤后一个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对早期改善患者的呼吸、减少肺部并发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2]。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85例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气道护理资料,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65例,女性20例; 年龄21~65岁,平均47岁。伤及节段C4以上11例,C4~C6为31例,C6~C7为26例,C7~T1为17例。脊髓损伤程度依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分类,患者运动功能平均评分为(20.8±7.67)分,感觉功能平均评分为(37.9±9.61)分。
2结果本组85例颈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经过治疗及精心护理,均顺利拔管,闭合切口,未发生切口感染。其中发生肺内感染8例,经治疗后好转、痊愈。
3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该病多为截瘫患者,大部分意识清醒,多对脊髓损伤后肢体无知觉、不能运动的现实不能接受,表现为恐惧、焦虑、悲伤、抑郁、孤独、失助等负面情绪,严重者存在自杀倾向,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同时,此类患者病情重,治疗时间长,生活不能自理,预后差,需耐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3]。
3.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多参数心电监护仪,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CO2分压情况,注意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肢体感觉及运动变化情况。
3.3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吸痰和翻身拍背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吸痰过程需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时手法应轻柔、迅速,一次吸痰不超过15s,每次间隔时间 2~3min,吸痰负压应<40kPa。当痰液过于黏稠不易吸出时,可遵医嘱应用氧气驱动高频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也可向气管内滴人生理盐水或a-糜蛋白酶稀释液,以稀释分泌物,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炎症和水肿。同时,每2h轴向翻身1次,叩击背部,使支气管内痰液松动,有利于痰液排出,翻身时注意防止加重脊髓损伤。
3.4切口的观察与护理 注意气管切口缝线的松紧度,观察有无漏痰,皮肤有无红肿,有无异常分泌物,切口周围有无出血及血肿。常规应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碘伏消毒切口周围皮肤,气管口应用无菌纱布覆盖,每天更换纱布2次,保持切口干燥、清洁,以免引起伤口感染。
3.5套管的观察与护理 注意套管有无移位或脱出。套管应固定牢靠,不可过松或过紧,过松套管易脱出及摩擦切口引起切口出血,过紧影响患者颅内静脉回流,增高颅内压。套管口应用湿纱布覆盖,以防灰尘及细菌吸入。定期充放气囊,每4h放气1次,5min后再充气,防止压迫气管缺血、溃疡、穿孔。当需要更换气管内套管时,应用无菌或严格消毒的内套管更换,更换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内套管每天清洗并消毒2次,每次加入适量蒸馏水煮沸10min后将内套管清洗干净,更换水后再煮15min,待干后放人内套管。
3.6气管湿化 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充分湿化气道,防止痰痂堵管,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同时药物的应用有利于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湿化液一般采用5%碳酸氢钠与无菌蒸馏水按1:4的比例混合而成。操作时将湿化液装置安装于输液泵,减去针头,将细管置于气管插管内弯曲并固定,以6~8ml/h的速度滴入,24h更换1次,操作过程应保持无菌。
颈脊髓损伤多导致高位截瘫,常常出现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这是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2]。气管切开术是治疗高位截瘫患者呼吸功能衰竭的必要和有效手段。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改善通气,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重要的有效的措施。其护理要点的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 赵建华,刘鹏.脊髓和脊柱损伤诊治的争议热点[J].创伤外科杂志,2012,14(1):1-4.
[2] Arora S,Flower O,Murray NP,et al.Respiratory care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a review[J].Crit Care Res,2012,14(1):64-73.
[3] 曾丽雯,黎海东,刘黎莉.中高位颈髓损伤38例呼吸系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