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华
(四川省大邑县农发服务中心悦来农业综合服务站,四川 大邑 611330)
小蚕共育就是将养蚕户的蚕种集中在一起,由专人负责统一孵化,饲养到一定程度,分发到养蚕户饲养的一种模式。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的是专业户共育的模式。现将小蚕共育的优势及技术要点阐述如下:
“养好小蚕七成收”,也就是说,养好了小蚕,大蚕丰收就有七成的把握了,这充分说明养好小蚕的重要性。虽然饲养小蚕的桑叶量和劳动量都比较少,但是,由于小蚕饲养要求高,对桑叶叶质、饲养环境要求严格,而且小蚕体质弱,抗病力差,所以,小蚕饲养采用“三专一远”(专用蚕房、专用蚕箔、专人饲养、远离大蚕房)的集中饲养模式,满足了小蚕的生理特点。
由于小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最后的收成,所以要求由专人饲养。如果户户都自己饲养,劳动生产率太低,把小蚕集中起来专人饲养,其余的人可以从事其它的工作。这样既保证了小蚕的质量,又提高了蚕农劳动效率。
由于小蚕的生理特点,需要专门的共育室、调桑室、升温补湿设备等。如果户户都自己饲养,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而小蚕共育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小蚕饲养相对大蚕饲养来说,技术要求更高,时效性更强,一般要求技术人员天天到场,如果户户都自己饲养的话,将增大技术人员的指导难度,而集中在一起饲养,专人负责,技术人员就可以有更多时间进行精心的指导,并且共育户是由当地文化素质比较高、有影响力的人员担任,所以不仅工作效率提高,效果也更好。
选择在当地劳动力较强、素质较高、责任心强并且桑园充足的养蚕户作共育员;共育室要远离农田,果园等;共育室的面积根据饲养数量来决定,并要有相应的储桑室、调桑室等。最好能朝南,避免阳光直射。
消毒防病工作是养好小蚕的关键工作。小蚕体弱,抗病性差,大蚕生病,往往是由于小蚕期的感染。所以在进种前,一定要按照“一扫二洗三晒四消五熏”的标准,最大程度地来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领种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剧烈震动,防日晒雨淋,防不良有害气体侵入。蚕种入室前,先升温,排除室内不良气味,然后降温至21.5℃,室内遮光,保持黑暗。在蚕种入室摊种时温度升至24℃,第二天,温度慢慢升到25.5℃,收蚁温度升到26℃,干湿差1~1.5℃。收蚁结束后,根据品种要求,逐渐升至饲养目的温度。
由于小蚕生长发育快,特别是1龄蚕,生长更快,必须给予蛋白质和水分含量高、碳水化合物适量的软嫩桑叶,所以小蚕期要选择新鲜、营养丰富的适龄叶;小蚕单位体积的体表面积大,皮肤蜡质层薄,气门对体躯的比率大,容易散发体内的热量和水分,所以小蚕对高温多湿的环境抵抗力强,适合在高温多湿的环境饲养;小蚕发育快,移动距离短,在给桑力求均匀的同时,要及时匀座、扩座,保证小蚕吃到新鲜、有营养的桑叶;小蚕个头小,容易遗失,所以小蚕期1龄最好不要除沙,2龄起、眠各一次,以防小蚕遗失,保证蚕头数量;小蚕呼吸量小,对二氧化碳抵抗力强,可以采取防干育或半防干育;小蚕对有害气体、农药和病原的抵抗力弱,所以小蚕期应加强消毒防病,严防有害气体的侵害,同时适当换气。
养蚕前虽然对蚕室、工具等进行了全面消毒,但养蚕过程中仍有可能从外面带进病原。为防止蚕病的发生和蔓延,必须执行必要的防病卫生制度。
①要做到“三洗手”:进入蚕室先洗手,采桑、切桑、给桑前先洗手,除沙后要洗手。“二换鞋”:进入蚕室要换鞋,进入贮桑室要换鞋。
②小蚕每龄眠定后,用含有效氯0.5%的漂白粉消毒液对蚕房地面和调桑室进行消毒。
③除沙后,将落地蚕沙扫除,蚕粪送到远离蚕室的地方集中堆沤。用1%石灰水泼洒蚕室地面。换出的蚕匾、蚕网清洗后,放在太阳下暴晒。
④发现病蚕应放在石灰缸中集中深埋土中。采茧后的死蚕、烂茧应烧毁或深埋。蔟具不宜堆放在蚕室周围以免病原传播。
⑤坚持蚕体蚕座消毒:各龄起蚕响食前必先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常用消毒药物有“防病一号”、“漂白粉防僵粉”、石灰等。
⑥坚持药物添食防病:于3龄响食后给第二次桑时添食氯霉素,可防细菌性病发生。添食方法:防病添食取氯霉素针剂1支加水0.5kg,摇匀后喷洒在5kg桑叶上于3龄饷食后添食1次。
由于桑叶新陈不匀、叶质老嫩不一致、给桑不匀等原因,会造成蚕发育不齐,入眠欠齐。若眠除后给桑2次仍有部分蚕未入眠,此时应再加一网,给桑,将迟眠蚕引上来,提网把蚕移至匾中,继续饲养至眠,称提青分批,提青工作是防病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小蚕整齐的补救措施。为了保证最后产量,一般要进行分开饲养。
在分蚕前一天,共育员要通知养蚕户做好准备(蚕室、蚕箔消毒,桑叶准备等),等人员基本到齐后,开始分发。为了公平,一般采取抽签的方式。发放的蚕箔要在两天内收回,待收齐后统一消毒,然后才能拿到共育室再一次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