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花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怎样才能较好地建立中学数学的有效课堂?我认为: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机智教学.
一、 创设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诱发学习兴趣.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所谓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数学知识比较深奥,每堂数学课都对学生具有新鲜感,如能在引入新课时,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有具诱惑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两者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时,我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如果我这样说:‘我是妈妈,你们是女儿,可以吗?”同学们马上觉得有问题,纠正道:“不能这样说,应该说你是谁的妈妈,我们是谁的女儿.”我及时总结道:“今天我们学习的约数和倍数的关系也就像妈妈和女儿的关系一样,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孤立的说谁是约数,谁是倍数.”在这里,我利用学生最熟悉的女儿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相互依存”这一抽象概念.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感觉亲切、理解深刻,无形中就产生了对数学课的兴趣.这样,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产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课堂学风和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及时表扬,提高学习兴趣.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课堂教学中,要对同学们的热情态度和取得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并回答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讲完一个例题后,让学生归纳其解法,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一些基础问题,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当学生的作业做得很好时,当学生的解题方法新颖时,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时,当学生表现出刻苦钻研精神时,都要给予适度的表扬,以增强学习信心,激励学生的竞争热情,达到表扬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的目的.
3.巧布疑阵,培养思维兴趣.结合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巧布疑阵,利用错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这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一开始上课就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课堂效果必然提高.
二、 优化课堂结构,建构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指的是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或技能的量.
教育名家于漪说过:“教”是为“学”服务的,“教 ”不是统治“学”,也不是代替学生“学”.教师的“教”是启发学生的“学”,引导学生“学”.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
1.认知过程的完整性.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同学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他们产生“撞击”与“交流”.
2.教学要求的紧扣性.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结构大致归纳为三种形式: (1) 承接型:一般是先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再引导学生深入并 指导解题,变为能力.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前后承接,脉络清晰,它 对于内容浅显易懂的章节比较适用.(2) 螺旋型:它主要是在讲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和难度较大的章节上采用,如函数的图象,不等式的证明,轨迹方程的求法等.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知识与能力紧密衔接、 交替上升,通过举一反三、环环紧扣,逐步升华来达到课堂教学目的.(3) 辐射型:它的特点是抓住关键,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方位思维,通过筛选归纳使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这种形式多在复习课中采用,如三角变换、数列、复数及立几中点到平面的距离等.
实际教学中,以上几种形式是互相结合使用的,在安排课堂结构时,是基于讲清知识内容,提高学生能力,有效利用时间的原则.当然要优化课堂结构,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层次,还有赖于教师的讲授能力.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所谓吸收率,是指课堂上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使出教育学上所有的巧妙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变得尽可能地容易掌握.然后再将所有的东西要求学生记住.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只重视知识移植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智力资源的最大的浪费.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吸收.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讲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有些课题要数形结合求解,此时可联系图形,用谈话式“依形探数” 或“用数定形”,以使问题直观易懂.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讲授法为主,应让同学有一定的思考或练习时间,也可提出问题,使讲授内容步步深入,切忌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也有助于课堂调节.对于一些较难例题,切忌蜻蜒点水,不深不透.采取练习法为主,以练代讲,应在必要时启发思路,以免同学陷入束手无策的困境,还要注意课堂上避免过于冗长繁琐的运算,以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练习功效.
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必须在“讲”上下功夫,狠抓“练习”这一环节,注重启发式、探索式,讲授时做到深入浅出,语言规范简洁,练习时做到难易适中,适时启发反馈,力求使同学在认识与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达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四、 增强数学教学机智,提高思维品质的优化率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思维品质的优化率指的是,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由理解到掌握,进而能灵活运用,变为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才智,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而要提高它就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数学教学机智主要有启发联想、构思多解、运用反例、及时调节、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等.
1.启发联想,构思多解.启发联想,构思多解,是常用的数学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对一些问题可启发同学仔细观察其特征,联想所学过的知识,类比以前掌握的解题方法去估计、推想、探求,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知的问题,从而迅速合理地解决它.有时还可通过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发散性.
2.使用反例,逆向变通.巧妙使用反例,注重逆向变通,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与变通性,是数学教学机智极为出色的内容.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稍有疏忽大意就可能导致错误.有些数学题从正面不好理解不易阐述,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恰当地使用简明生动、击中要害的反例,或抓住同学解题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而给予简练、深刻的评析.
3.及时调节,稳定注意.重视及时调节的作用,稳定有意注意,培养思维的适应性与持久性,是数学教学机智的重要表现.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基础与素质有差异,必须进行及时调节,此时,可利用刺激物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积极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4. 渗透思想,培养思维.渗透教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数学教学机智的重要发挥.课堂教学中在传授内容的同时,努力挖掘并向同学渗透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同学思维的科学性与深刻性,使一些问题迎刃而解.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