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是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如今,中国人仍有一种鼎崇拜意识,并融入到我们的文化之中,“鼎”字被贴上“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
中国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而其真正发展的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青铜器,反映出那个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而铸于其上的大篆金文,因其所具有的雍容华贵,气势磅礴、意态自如的书法文化价值,成为青铜器文化的重要部分,并为其增添了无尚的荣耀和光辉。
商代青铜器代表作
后母戊大方鼎(亦称司母戊鼎)
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世界上迄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832.84公斤。
大禾人面方鼎
1959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商代后期青铜器。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口宽23.7厘米。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青铜器能如此传神地刻画人面,显示了高超的写实技艺。为世存唯一的一件人面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