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刚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和市场部,北京 100010)
截至2012年底,中国海洋石油企业的国际业务已拓展至非洲、中东、欧洲、亚太、美洲等地区的41个国家,海外资产比重达到26.4%。随着国际业务的不断拓展,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及经济环境,国际业务发展所面临的内生性风险和外源性风险不断加大。如何能够成功规避和掌控国际业务发展中的各类风险,对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防和应对,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业务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继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Enron Corporation)、世通公司(Worldcom)财务丑闻之后,2002年,美国国会从保护股东利益的角度出发,出台了《萨班斯法案》,要求所有到美国境内上市的企业必须建立风险内控机制,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全面风险管理的普及。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在中国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2006年《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出台,明确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和体系构建的流程和基本方法,并给出了指导原则[1]。
高风险是海洋石油行业的一大特点,资金投入高、开采难度大、环境保护要求严等使海上油气开采的风险要远高于陆地,海洋石油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业务、进行跨国经营则是高风险上加风险,因此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结合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业务发展所面对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适合于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业务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系统的对风险进行识别、科学的对风险进行评价、动态的对风险信息进行管理、定期更新及时预警、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对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对于中国海洋石油企业的国际业务发展、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业务发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基本流程包括对国际业务风险管理信息的收集、对各类风险的评估、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提出和对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通过对企业在国际业务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科学系统的辨识和分析,识别出潜在风险点,建立国际业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按照风险的重要程度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进行评估,并进行风险排序;根据国际业务发展所面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按照风险与收益相平衡的原则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科学的制定风险应对和管理策略;根据风险管理策略,针对各类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和具体应对措施;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为重点,对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进行定期检查和检验,根据新情况、新要求对风险管理流程的各环节进行动态更新和改进,并进行及时预警和应对。
风险识别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风险识别不仅要对风险源进行辨识,更重要的是对风险原因、后果及影响范围等进行分析,为从根本上规避风险做准备。风险识别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全面性原则,即尽可能全面、完整地将风险识别出来,从界定风险评估范围、风险发生概率、明确风险事件的后果与目标的联系及对目标的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把握。与其相对应的是重点性原则,即在坚持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突出风险识别的重点,关注对目标有较大影响的特殊风险、重大风险、系统风险,以及它们的风险源、风险原因和后果的影响范围。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情景分析法、德尔菲法、特性要因分析法和事件树分析法等。其中,德尔菲法被广泛的应用于风险的识别、预测及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特别是在缺少历史数据的情况下,对于原因比较复杂、影响比较重大而又无法进行量化分析的风险的识别,德尔菲法是一种十分有效而可行的方法,它通过向有关领域的不同专家进行问卷咨询,将专家的意见加以科学的综合、整理、归纳,经过多轮反复,得到比较一致、可靠性高的结论[2]。
《指引》中把企业的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五大类。基于上述五大类风险,针对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业务发展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依据企业国际业务经营的历史数据信息和经验,本着全面性和重点性的原则,运用德尔菲法对企业国际业务的风险进行系统、详实的调查研究,掌握有关风险事件的基本情况、分析判断风险事件的具体特征、识别出影响国际业务经营的各类潜在风险,形成27项主要风险影响因素,下面对其中的10项关键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1)战略风险
政治风险是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业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战略风险之一,也是关键风险所在。
油气资源特殊的战略地位赋予了其独特的政治属性,使之成为一种政治商品,国际石油市场与地缘政治、国家利益、民族主义、军事、外交等紧密相连,政治已成为左右国际石油资本市场的主导因素。全球油气资源的富集地区也是政治局势最为复杂和不稳定的地区,政局动荡、政权更迭、政策多变、战争、内乱、宗教冲突、恐怖袭击等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中东北非局势持续动荡、拉美石油国有化浪潮此起彼伏、西方国家对中国威胁论的持续恶意炒作等使国际业务发展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日益加大[3]。政治风险不仅影响到国际业务的正常开展,甚至出现合同无效、付款得不到保证等情况,更威胁到人身和财产安全。利比亚的政权瓦解、苏丹的南北分治、委内瑞拉的石油国有化运动、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导致一度暂停美国近海石油开采等都说明了关注政治风险的意义所在。
(2)财务风险
① 税务风险
世界各国的税种、税收政策、税收征管制度差距很大,税务风险是国际业务开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风险点。
中国海洋石油企业的国际业务除少数分布在法制健全的发达国家外,大部分海外项目位于法制尚未健全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不健全、税务管理不规范、税收政策多变、税务部门执法随意、税务抵扣凭证不规范,费用的确认和核对难度大、成本高等客观因素使得海外企业不利于严格执行国内企业的会计制度和纳税规范。特别是在石油市场的供需波动期,产油国政府往往单方面出台限制性或歧视性的税务政策,如提高税率、增加税种等,不仅使企业的税收权益蒙受损失,更增加了企业的税收管理难度和税务风险。同时,由于海外企业主动按章纳税的意识相对淡薄、缺少有效的税务监管、对当地税法不尽了解及侥幸心理的存在等主观因素也使得海外企业逃税漏税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在短期内可能没有引发税务违约责任,但是未来税务违约的风险却没有消除,且不断累积增加。
随着对境外企业的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项目逐步增多,由于目标企业的隐性税务违约风险在收购、兼并的过程中往往很难被发现,如目标企业的资产转移、合同转让等涉税事宜,在收购、兼并后这些隐性税务风险往往会给企业招致巨额税务罚单,因此应该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② 应收账款风险
随着国际业务开展的不断深入,海外应收账款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以分析来看,海外应收账款的形成与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企业信用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中东北非等油气富集地区的阿拉伯世界国家普遍存在付款严重滞后的现象,短则半年的付款滞后情况时有发生,受到国际经济制裁的国家(如伊朗)付款更是得不到保障。国家政治环境及政策法规发生重大变化、国外客户的多元化使客户信用风险增加、国际汇率的不利变动、恶意欺诈、法律纠纷等外部因素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应收账款风险。同时,合同条款不明晰、商务模式不合理、作业质量不达标、未建立海外应收账款管理长效机制、未对海外客户进行有效的资信评估、信用风险控制意识淡薄、国际结算方式使用不当、欠款追讨不积极、管理只注重财务终端不注重业务前端等主观因素也是导致海外应收账款风险的主要因素。
(3)市场风险
国际业务的市场活动是通过一系列的合同来体现的,合同既是取得经济效益的纽带,又是产生经济纠纷的根源,合同风险在国际业务的开展中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在国际业务的开展过程中涉及到两类合同,一类是涉外合同,涉外合同多采用中国的标准合同形式、以中文合同版本为主、适用中国法律、争议仲裁地点多在中国;另一类是境外合同,境外合同以英语或其他语言合同版本为主、适用当地法律或英美法律、争议采用国际仲裁或采用当地法院诉讼等方式。中国海洋石油企业通过30年的对外合作,在涉外合同谈判、合同商务模式、合同条款订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在境外合同管理方面的经验则相对不足。在国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境外企业的经营不符合当地法规或行业要求(如未按照要求在当地注册相应的法律实体等)、合同条款评审不细致(如税务、付款、违约、保险条款等)、合同模式设置不合理(如合同签字主体等)、客户资信调查不深入(如客户的合法身份、履约能力、付款能力等)、合同交底不细致(如合同谈判人员与合同最终执行人员缺少沟通导致对合同条款理解偏差等)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合同风险,不仅给企业国际业务的正常开展带来隐患,更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和商誉损失。在利比亚战争过程中,许多中国企业就是因为没有充分的重视并利用好合同中的保函条款而丧失了索赔的机会,进而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4)运营风险
① 人力资源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第一,海外人员特别是一线员工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致使沟通不畅,影响生产效率,也是客户投诉的主要问题之一;第二,海外人才数量不足、人员综合素质偏低,致使关键核心岗位得不到中方人员的及时有效顶替,既不利于人工成本的降低,也不利于关键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第三,海外薪酬政策不灵活,薪酬的外部竞争性和内部公平性不足,对外籍员工长期工作的福利待遇和奖金制度缺乏吸引力,致使海外员工流失率高,影响国际业务的发展;第四,外籍员工的招聘形式单一,通过劳务公司或代理招聘外籍员工的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人力资源风险(如人员管理、税务、社保等),但是不利于员工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外籍员工缺乏归宿感,导致流失率高。
② 跨文化管理风险
随着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业务的持续深入,2008年9月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25亿美元整体收购挪威Awilco Offshore ASA公司,2013年2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151亿美元整体收购加拿大Nexen公司,跨文化管理已逐步成为企业国际业务开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风险点。
跨文化管理风险源于文化冲突,包括价值观的差异、风俗习惯的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种族优越感和语言沟通障碍等方面。跨文化管理需要对不同国家、地区、种族的文化差异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深度的包容性,互相尊重是实践跨文化管理的基础,正是由于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不足和对文化差异的包容性不够,虽然身在海外,但是思维方式、价值理念仍在国内,没有做到真正的融入,这是跨文化管理成功与否的本质所在。兼并、收购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在短期内实现,而跨文化管理建设则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思维方式的长期培养和深刻实践。2013年11月9日和11日在伊拉克巴士拉连续发生两起石油公司外籍雇员侮辱伊斯兰教事件,引发当地什叶派穆斯林的强烈抗议,不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致使国际石油巨头贝克休斯、斯伦贝谢纷纷撤离人员,并暂停在伊拉克的一切业务。这些都说明了国际业务开展过程中跨文化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所在。
③ 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管理是国际业务全面风险管理的重点,没有安全保障,国际业务开展无从谈起。
近年来,国际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复杂,社会治安环境恶化、恐怖势力活动频繁等客观因素对海外人员的人身和企业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和威胁。而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检查监督不及时、安全隐患排查不全面、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和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安全投入不足、防护设施落后、海外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防护技能等主观因素是境外安全风险管理的症结所在。需要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境外安全风险管理,坚决杜绝侥幸心理、形式主义,切实做好境外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为国际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④ 海洋环境污染风险
溢油污染是导致海上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不仅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商誉损失,更严重破坏海洋的水文环境、给海洋的生态系统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
在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的全过程都伴随有溢油风险,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采油平台、海底石油管线、海上浮式储油装置、陆岸终端、石油码头、海上作业支持船只等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溢油风险的发生,特别是对深海油气的开采,装备要求更高、技术难度更大、海洋环境更复杂,溢油风险更加难以控制。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溢油事故、2011年康菲中国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都为我们敲响了关注海洋环境污染风险的警钟。对于海外作业来说,在资源调配、技术支持、物资供给等方面的响应速度远不及国内,使得溢油风险的控制难度要远高于国内,对海洋环境污染风险可谓再关注也不过分。
(5)法律风险
① 合规风险
随着经济的深度全球化,国际业务的开展日臻透明化、规范化和成熟化,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从以技术、产品为主逐步上升到责任理念、道德水准上的竞争,合规风险已成为企业国际业务开展中的重要风险点[4]。
国际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合规经营包括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职业操守、道德规范、反对商业腐败、履行社会责任等。未按照要求在当地注册合适的法律实体、未达到员工本地化率要求、未缴纳员工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保基金、不合理的漏税避税、不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不关注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招投标过程中的不规范运作(如欺诈、贿赂)、未及时更新办理企业的法律文书、不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都可能引发合规风险,导致严重后果。据世界银行统计,2012年有12家中国企业因涉嫌欺诈和贿赂被列入世界银行暂停承接资助项目的企业黑名单中。合规风险的发生将直接导致海外企业的诚信危机、舆情危机,损害企业形象、招致经济和商誉损失,严重影响企业国际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② 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在国际业务开展过程中,一旦发生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往往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可分为两类:一是对创造性成果权的侵权(如专利权、著作权、商业秘密权等),二是对识别性标记权的侵权(如商标权、地理标记权等)。海上油气开采的技术难度高、操作风险大,虽然经过长期的刻苦攻关、坚持不懈,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已完全掌握了常规技术和部分中高端技术,但是限于资金投入、科技人才、实验设施、高端零部件采购等的限制以及行业巨头对核心技术的持续封锁,目前研发方式主要还是以技术跟随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依然不足。知识产权的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等特殊属性使得海上油田技术服务企业在开展国际业务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除了以上分析的关键风险影响因素外,其他主要风险影响因素还有: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客户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需求风险、行业风险、宏观经济风险、信用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存货风险、现金流风险、成本费用风险、关联交易风险、项目管理风险、信息风险、采购风险和法律纠纷风险等。
运用德尔菲分析方法,基于上述分析、识别出的27项主要风险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将风险发生概率从0至100%划分为5个级别,1级为10%以下,表示极不可能发生;2级为10%~40%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很小,3级为40%~60%表示有可能发生;4级为60%~90%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很大;5级为90%~100%表示极有可能发生。将风险后果影响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A表示可忽略、B表示微小、C表示一般、D表示严重、E表示高危,形成低、中、高3个风险带。
基于上述风险定性分析,运用Borda风险排序方法对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进而对所有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排序[2]。
Borda风险排序方法是由美国空军电子系统中心(Electronic Systems Center)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基于Borda投票选举理论,结合风险的两大特征,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影响程度,计算出每一个风险对应的Borda数和Borda序数,进而进行风险排序。相比其他的风险量化分析方法,Borda风险排序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对每一个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影响程度在所有风险中的地位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更真实、全面的反映出每一个风险在全部风险中的地位。
按照公式(1)计算出对应于各风险影响因素的Borda数:
bi= (N-nip) + (N-nic)
(1)
式中,bi是第i个风险的Borda数;N为风险总个数;nip为发生概率大于第i个风险的风险个数;nic为后果影响程度大于第i个风险的风险个数。基于Borda数,按照公式(2)计算出对应于各风险影响因素的Borda序数:
Bi=Nbi
(2)
式中,Bi是第i个风险的Borda序数,Nbi是在所有风险的Borda数中比第i个风险的Borda数bi大的风险的个数,各风险Borda序数的升序(0,1,2 …,N-1)为风险由高到低的重要性排序,对于具有相同Borda序数的风险,具有相同的风险重要性排序。基于各风险的Borda数,计算相应的Borda序数,并给出风险重要性排序。
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运用德尔菲分析方法和Borda风险排序理论,形成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业务全面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业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来说,风险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和风险等级是不同的。比如,政治风险对于西亚、北非地区的部分国家(如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等)属于高风险,而对于北欧、北美(如挪威、美国、加拿大等)则属于低风险;再如,应收账款风险对于伊朗来说属于高风险,原因是伊朗长期受到美国的经济制裁等。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风险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和风险等级都会发生变化,需要进行动态的更新和调整。
根据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业务发展的总体战略,按照风险与收益相平衡的原则,确定国际业务经营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程度,明确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风险管控资源的优先配置,进而制定国际业务风险管理策略。
中国海洋石油企业目前正处在发展的快车道,继2010年成功建成“海上大庆油田”之后,2011年提出二次跨越发展纲要,力争到2030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按照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各板块的国际业务发展战略、步骤、实际情况及需求(如海外战略布局、资金及资源配置情况等),综合分析、动态确定相应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程度,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策略性工具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如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和风险控制等。对于影响程度较小的非关键性风险、缺乏能力进行主动管理的风险和尚未辨识出的风险可以采取风险承担的方式;对于发生频率高、对目标影响程度大的风险(如政治高度动荡地区、非企业主营业务且竞争激烈的市场等)可以采取风险规避的方式;对于适合于通过合同的方式转嫁给第三方机构(如保险公司、非保险机构的服务保证书、风险证券化等)的风险可以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对于可以通过战略调整等手段将某一风险转化为另一个风险,可以采取风险转移的方式在两个或多个风险之间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对于可以通过引入多个风险因素来进行彼此风险抵消的风险,可以采取风险对冲的方式(如海外资产重组、海外分散经营、多币种结算等);对于企业主动承担的风险,可以采取风险补偿的方式以补偿可能的损失(如财务补偿、人力补偿、物资补偿等);对于可控性风险(如海洋环境污染、合规风险等)可以通过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动因、环境、条件等进行控制,来达到减轻损失和降低发生概率的目的。
按照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业务风险管理策略,根据各板块国际业务发展实际情况,针对国际业务开展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特别是影响较大的关键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解决方案,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的人员组织机构、所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需要的资源和条件、在风险全过程中所使用的风险管理工具、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所制定的内控方案等。
中国海洋石油企业的海外业务分布点多、覆盖面广,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人文环境等不尽相同,使得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关注点和危害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单一的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应对措施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需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差异化的风险管控。
基于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业务风险管理现状,结合以往的经验,针对企业国际业务的风险管控提出以下建议。
(1)在对外派人员的选派过程中,着重加强外派人员的安全教育、应急处置技能培训和全面风险管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海外项目和机构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加强国际业务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海外风险应对能力、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敏感度。
(2)在国际业务开展过程中注重合规经营,适时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资源和力量,特别是在重大合同的谈签过程中及时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加强对相关条款的审核和潜在风险的研判。同时,充分利用政策性保险机构和商业保险机构(如中国信保、世界银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等)的各种专项业务保险和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政府资源协调能力,在海外重大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合同谈签、项目执行、风险应对等全过程中适时引入专业保险机构的参与,以最大限度降低和控制潜在风险。
(3)建立企业国际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国际业务风险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其意义在于能够对国际业务中的各种风险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不仅能够对单一的风险进行全程跟踪,使得在人员变更过程中能够对既定风险进行有效的跟踪管控,更能够使多年来积累的难得的国际业务风险管理案例和用代价换来的宝贵的风险管理经验得以保存、传承、学习和借鉴。
(4)建立企业国际业务全面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基于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业务发展实际,针对不同国家、地区、项目建立相应的动态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和预警响应机制,结合项目的进展、环境的变化,定期对相关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对风险管理策略进行适时调整,通过风险管理预警机制的建立,实现风险预控。
(5)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明确职能、落实责任,对国际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预警机制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更新,以确保系统和机制的有效实施,切实起到风险管控的作用。同时作为所涉及到的各地区、各职能部门、各业务单元的归口协调人提供专业的咨询、指导和监督。
中国海洋石油企业国际业务的高速发展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在把握好机遇的同时规避和掌控发展中的各类风险,关键在于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和完善化解风险的制度。有了制度,关键在于执行,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制度的贯彻执行必不可少,而开展企业国际业务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将企业国际业务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培养国际业务风险管理文化,增强海外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化被动接受为主动管理,将国际业务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营造健康的国际业务风险管理文化氛围,真正做到全员参与、主动管理。
[1]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EB/OL].http://www.chinaacc.com/new/63/73/157/2006/6/zh3144334819126600219135-0.htm,2006-06-06/2013-11-13.
[2] 李存建. 风险评估——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2.
[3] 马云琦.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4] 王志乐.海外中企面临“合规风险”挑战[EB/OL].http:// finance.chinanews.com/cj/2012/09-26/4213135.shtml,2012-09-26/201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