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焜信息哲学是信息时代的科学的世界观*

2014-03-25 22:57李国武
关键词:信息时代哲学理论

李国武

(1.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2.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49)

邬焜信息哲学是信息时代的科学的世界观*

李国武1,2

(1.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2.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49)

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邬焜信息哲学,是哲学发展中的根本性变革,是人类信息时代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其理论特征上看,又是科学性、时代性和普适性的高度统一,是信息时代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了更好地了解邬焜信息哲学的根本性变革的实质和意义,从总体上把握邬焜信息哲学的基本内容,就必须对邬焜信息哲学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对邬焜信息哲学的一般特点以及它与当代自然科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进行系统梳理和考察。

邬焜;信息时代;信息哲学;世界观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1872年第二版跋中说:“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观念地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1]马克思把先后出现的各种思想的内在联系,它们的统一性,称之为材料的生命,把在观念上反映这种生命,反映它们的运动所体现的如先验结构般的历史必然性,视为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那么,研究邬焜信息哲学思想也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充分占有有关材料,分析其中的历史和逻辑脉络,理清邬焜信息哲学发展的轨迹与历史贡献。

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邬焜信息哲学,是哲学发展中的根本性变革,是人类信息时代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首先它是适应全球化信息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它又是现当代科学和哲学发展的总结,是人类以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的理论结晶。它以信息是间接存在的观点为基础,揭示了世界的物质与信息双重存在的性质,开辟了对信息世界进行哲学研究的新领域,进一步科学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精神)、物质与信息、精神与信息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新的唯物信息论和信息方法论的统一,信息本体论和信息认识论与信息价值论的统一,信息进化论和信息社会论的统一。从其理论特征上看,又是科学性、时代性和普适性的高度统一,是信息时代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邬焜信息哲学是人类信息时代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邬焜信息哲学的诞生,固然是由于邬焜的天才思维的创造,但更为重要的是,人类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信息时代的科学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已经为在哲学上实现根本性的变革准备了必要条件,所以,信息哲学的诞生正是信息时代的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邬焜信息哲学创立的社会历史前提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2]。邬焜信息哲学就是从总体上把握信息时代的本质特征、集中反映信息时代的内容、体现信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思想。邬焜信息哲学是真正的哲学,是信息时代人类智慧的理论升华。人类历史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已跨入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旧的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形式和内容已经不能很好地体现新的时代精神,必须创立新的哲学才能适应新的历史需要。而且,新的信息时代也为新哲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

经济政治上,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已经由美国为主的资产阶级国家和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主导的“两极”对抗政治,转变为政治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元化,时代精神发生了巨大变化。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已开始由无产阶级的争取人类解放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转变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的主题,已经由工业时代逐步过渡到信息时代。作为以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为己任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形式和内容,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进行发展、创新、改革,才能建立符合信息时代精神要求的科学的世界观。因此,邬焜信息哲学便应运而生,为人类认识信息时代精神的精华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自然科学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纪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生物进化论的三大发现。而邬焜信息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则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现代宇宙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控制论、突变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分形与混沌理论、虚拟现实、纳米科学;人工智能科学、生物工程、认知科学、广义进化理论、复杂性问题研究;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根源在于以蒸汽机和电力的发展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产业革命,但现今时代的社会已经过渡到了以电子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标志的全球性信息革命的时代。

当代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与观念的全方位的信息化发展态势,必然导致某种新的时代精神——信息精神的产生,信息范畴给哲学带来了具有深刻性和本质性的突破。任何一种现代哲学理论,都不能不对这种新的时代精神——信息精神给以足够的重视。这种新的时代精神、时代哲学就是邬焜创立的信息哲学。邬焜在实质上揭示了信息这个传统科学与哲学未曾发现的一个全新领域——信息世界,揭示了一个与直接存在的物质世界并存的另一个间接存在的信息世界,从而提供了全新的事物存在与演化的世界图景和思维方式。由于作为间接存在的信息领域的发现,这便首先在哲学本体论层面上引出了一场根本性的革命。由于邬焜信息哲学是深入到哲学本体论或存在论层面的,所以它便必然会引发哲学认识论、哲学进化论、哲学社会论、哲学价值论、哲学思维论、哲学方法论等等,包括全部哲学领域的全方位的根本性变革。

(二)邬焜信息哲学创立的理论前提

哲学中革命性变革的发生不仅仅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以往哲学自身发展的结果。以往哲学从两个方面提供了新世界观产生的前提:一方面,以往哲学对于人与世界关系的有益探讨积累了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材料;另一方面,以往哲学与时代精神的背离及它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为新哲学的形成提供了由此出发的问题。事实上,每一种新的哲学都只有在对以往哲学所未解决的问题的解决中,才能超越以往的哲学,并确立自身。邬焜信息哲学正是在对以往哲学的批判与超越中,对以往哲学所无法解决的信息世界的问题中,才得以创立、完善和成熟的。

在以往哲学中,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着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方向,它对于邬焜新的物质与信息双重存在的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应当承认,邬焜信息哲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因为邬焜信息哲学并没有改变唯物主义的基本点:世界统一于物质;也没有改变辩证法的基本点:宇宙、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不断变化和演化着的过程的体系。但正如恩格斯所说:“像唯心主义一样,唯物主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3]“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4]邬焜信息哲学就是信息时代的理论思维,具有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非常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因而实现了哲学体制的转换,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旧有体系和结构。

邬焜认为,作为辩证唯物主义所采取的传统形式,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那个时代创立的,是那个具体的时代历史的产物,它具有与那个时代、与那个历史相一致的特点。我们不能强求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哲学,从形式到内容都与我们这个信息时代相符,因为他们并不拥有我们这个时代。这也正如我们不能要求今天的人们必须按照未来社会的人们的方式去进行思维一样。

(三)邬焜信息哲学创立的进程

邬焜信息哲学作为新的哲学世界观的历史使命在于:为信息时代的全人类如何认识物质与信息的双重存在的世界提供理论指导。因而这种哲学的创立是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信息理论和运动密切相关的。邬焜信息哲学的创立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代表作有:《思维是物质信息活动的高级形式》(论文,1981)、《哲学信息论要略》(论文,1985)、《哲学信息论导论》(专著,1987);第二个阶段的主要代表作有《信息哲学——一种新的时代精神》(专著,1989),以及长达70万字的标志他所创立的信息哲学走向完善和成熟的学术专著——《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2005)。这些论著体现了邬焜如何从不同角度探索新的世界观,如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古今中外的哲学中汲取营养,又如何超越它们,创造出全新的信息哲学的基本历程。

第一阶段:1980—1987年,是邬焜信息哲学思想的创立形成期。这八年,主要探讨“存在领域的重新分割”和“信息的本质”等问题,以《思维是物质信息活动的高级形式》、《哲学信息论要略》和《哲学信息论导论》为标志。邬焜关于信息哲学的第一篇学术论文《思维是物质信息活动的高级形式》,首次将信息称为“自然信息”,以便与其他领域中的“信息”概念区别开来,并从哲学的高度把自然信息定义为“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显示”[5],提出并初步论证了信息具有自在、自为和再生三种基本形态,还提出了信息场、信息的同化和异化、信息的直观识辨、概象信息和符号信息等信息活动的五种基本形式(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又增加了“有感记忆储存”的信息活动形式和“社会信息”的信息综合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把从物质到精神的过程描述为以信息为中介的信息活动过程。“正是这篇论文所提出的观点使信息作为哲学范畴引入哲学成为可能,从而奠定了信息本体论和信息认识论的基本前提。”[6]

《哲学信息论要略》、《哲学信息论导论》①参见邬焜、李琦:《哲学信息论导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从本体论的意义上来说,第一次在学术界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信息的哲学本质、信息的分类、信息的质和量、信息进化论、信息认识论的信息中介思想等诸多理论问题。这些具有独创性、开拓性的研究,系统地建立了一种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正式宣告了一种崭新的时代哲学——邬焜信息哲学在中国的创生。

第二阶段:1988—2005年,是邬焜信息哲学思想的完善成熟期。这十几年,邬焜主要是对已经创立的信息哲学思想进行反思、完善与发展,以《信息哲学——一种新的时代精神》、《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等专著为标志。邬焜在他的《信息哲学——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学术专著中,指出了信息哲学作为元哲学的性质,并提出了信息哲学所研究的大致范围。书中写道:“信息哲学首先是一种元哲学,由它的基础理论的拓展又可以延伸出许多亚层次的哲学来。就目前来看,还没有哪一个现有的哲学领域是信息哲学绝对不能涉足的。”[7]

2005年,邬焜综合其25年的研究成果,出版了集大成的长达70万字的《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②参见邬焜:《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专著,全面而系统地建立起了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信息价值论、信息生产论、信息社会论、信息思维论等相关理论,这标志着邬焜创立的信息哲学已经达到了系统、完善与成熟的水平。“从信息哲学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历史形态的意义上说,邬焜的发现并不亚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所作的贡献。”[8]正像马克思所说:“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的春笋,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9]可以说,邬焜的信息哲学思想是属于信息时代的、属于科学的、属于全人类的。

二、邬焜信息哲学是以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为核心理论的完整体系

信息概念的完备规定和信息观点的确立,是实现哲学上根本性变革的关键。信息的观点规定了邬焜信息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它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进化观与历史观的统一、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的基础。

(一)物质和信息的双重存在论是邬焜信息哲学的理论基石

信息范畴是邬焜信息哲学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范畴。在信息范畴的基础上,邬焜信息哲学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构成了一个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统一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1986年,邬焜在《存在领域的分割》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物质和信息的双重存在”[10]的世界观,对存在领域的重新分割,确立了信息本体论的理论根源,从源头上廓清了信息存在的价值。这样,信息本体论思想就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世界图景,为哲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地和视角,为各门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

邬焜的信息本体论思想揭示,“由于间接存在的信息世界与直接存在的物质世界截然不同,从而揭示了一个新的存在领域,使得哲学在本体论层面上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几千年来传统哲学关于存在与思维或物质与精神关系的基本问题的内涵发生了改变,信息不仅是在个别特征、个别因素或某种描述方式上对哲学的改变,而且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存在世界的看法,提出了全新的事物存在与演化的世界图景和思维方式。不仅标志着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性关系,而且也揭示着在本体论的基础上,必然会引发哲学认识论、哲学进化论、哲学价值论、哲学方法论……包括全部哲学领域的全方位的根本性变革。邬焜进而认为,在对信息进行存在论意义的本质规定时,可能会出现实质性的分歧,由此又可能派生出十分不同的信息哲学流派”[11]。因此,邬焜信息哲学成为区别于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的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历史观、社会观、认识观和方法论,它在整体上对人类历史的所有形式的哲学都进行了批判,并使这些哲学在邬焜信息哲学所突现的新的全球化信息时代精神面前黯然失色。

(二)邬焜信息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历史形态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一个历史形态,而辩证唯物主义则可以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获得不同的具体规定性。正如唯物论、辩证法在历史上曾经呈现过不同的具体形态一样,辩证唯物主义也必然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具体形态。邬焜认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新的历史形态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又不是简单的同一,它们在实质上是不能用同一个指谓来描述的。正如,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辩证哲学都叫作赫拉克利特哲学,或把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都叫作泰勒斯的哲学一样。辩证唯物主义是一个抽象的同一体,它的不同形式必然处于十分不同的具体的差异中。在信息时代里,辩证唯物主义必然会采取比它的第一个历史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更为适合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具体形态,这个形态必将具有全新的范畴和内容、体系和结构。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邬焜信息哲学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历史形态。

邬焜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给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方向,要求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时俱进地变革和发展自身。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历史形态的话,那么,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基础之上的新哲学则为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提供了可能。这一新的历史形态既是第一个历史形态的继承和发展,又必然会具有全新范畴、体系和内容。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在现代科学革命、信息哲学所提供的相应成果和问题域的背景下,对现代科学的积极成果,以及对信息哲学问题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阐释,对形形色色的利用现代科学的某些成果,以及关于信息问题的片面解读来抵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倾向予以有效的批判,无疑会成为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二个历史形态的最重要、最基本和最切近的途径。

(三)邬焜信息哲学是科学性、时代性、普适性相统一的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①本节及其他少部分内容曾发表在李国武:《邬焜信息哲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哲学?——简评霍有光对邬焜信息哲学的质疑与双方的论争》,《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第55-63页。

邬焜信息哲学引入信息范畴作为解决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新视角,这一新视角建立在信息科学等现当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揭示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客观地反映了信息时代精神的精华,重新审视和回答了以往哲学所无法回答的众多重大问题,具有鲜明的、强烈的时代特色。邬焜的哲学视野非常广大、深邃,他站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思考信息哲学的基本思想,无论是“物质和信息的双重存在”的信息本体论,还是多级中介的“凭差异而识辨、依中介而建构、借建构而虚拟”的信息认识论,无论是“物质和信息的双重演化”的信息进化论,还是“天道价值”的信息价值论,无论是“多维存在的人的本质”的信息社会论,还是人类“四种生产的本质”的信息生产论,无论是信息思维论,还是信息复杂性理论等,都是具有普适性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些,不仅决定了邬焜信息哲学思想在本质上是科学的和时代的,而且决定了它在本质上也是科学的和普适的,是科学性与时代性、普适性的高度统一。

理论的科学性是理论内容的客观真理性和逻辑形式的严密性、完整性。邬焜信息哲学的客观真理性不仅在于它是在信息社会实践中产生并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理体系,而且在于它本身就内在地包含着客观性原则,因为信息概念中内含着客观性的规定。

邬焜信息哲学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它逻辑上的严密性、完整性。邬焜信息哲学运用信息的间接存在观点又一次彻底唯物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为其信息哲学的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信息价值论、信息方法论和信息生产论的建立,确立了自觉的理论前提。邬焜信息哲学的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生产论、信息社会论、信息价值论、信息方法论、信息进化论等,都是建立在同一信息概念的基础之上的,因而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贯通的,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它们共同构成了邬焜信息哲学的完整理论体系。因为邬焜信息哲学在内容的客观真理性和形式的逻辑严密性上达到了有机结合的统一,这就构成了邬焜信息哲学在科学性上的完整性,同时也使邬焜信息哲学呈现出全面、系统的整体系列创新的基本特征。

科学性作为邬焜信息哲学的基本特征,体现在方法论上,就是要求以信息思维、信息的方法、客观的态度对待事物,对待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邬焜信息哲学的科学性、时代性与普适性都是它的内在的本质规定,三者是在“物质与信息双重存在”基础上的辩证统一。

三、邬焜信息哲学与当代世界

邬焜信息哲学是人类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文明,从实体思维、能量思维走向信息思维这一伟大时代的活的灵魂,反映着信息时代的本质,并预示着人类历史的未来。马克思说:“哲学问题永远是开放性的,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只是哲学家个人的理论,是他个人的学术素养、理论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反映。”[12]实际上,邬焜信息哲学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它同时代一道发展,不断从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哲学发展中吸取营养,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从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邬焜信息哲学的历史发展

邬焜信息哲学是以信息范畴为核心的,是科学性、时代性和普适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深深地根植于信息实践,必然是随着信息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邬焜信息哲学是在总结信息运动的本质和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基础上,在批判旧哲学中产生的。自从1987年创立信息哲学以后,作为创始人的邬焜又不断从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自然科学等各个学科领域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研究探索工作。他从来没有放松依据社会实践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来检验、校正、充实和发展自己理论的努力,使这一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日益得到深化和完善。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这既是一个批判旧哲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和克服自身内在矛盾的过程,成为完整严密、博大精深的新世界观和方法论学说。

邬焜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探求与创造精神,给我们树立了典范和楷模,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坚信,邬焜信息哲学思想进行基本原理,会成为信息时代的精神指南,历久弥新,而闪耀出不朽的光芒。因此,我们既要在实践中坚持邬焜信息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信息的视角看待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它的具体内容。

(二)邬焜信息哲学与当代自然科学

邬焜始终自觉地总结自然科学的发展以推动信息哲学的发展。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信息科技革命、信息经济、信息社会,将人类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毫无疑问,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无论是科学还是哲学都将要再次实现某种全新的综合。追溯这个全新综合起始的源头发现,它是和一个新的信息世界的被发现相关联的。信息世界与以往的科学和哲学所注重研究和阐释的那个“实在”的物质世界虽然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这两个世界又明显地呈现着各自不同的存在方式、价值和本性。信息世界和物质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全新的世界,信息世界的发现,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根本性看法,为现代科学和哲学的内在融合,以及哲学的时代化提供了基本条件。

邬焜认为,在科学、科学与哲学的汇流中发现了信息世界,引起了信息哲学的发展。信息世界的被发现,主要归功于具体科学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研究。如,物理学中的热熵和统计熵理论、通信领域中的信息熵理论、生命科学与控制论中的信息的负熵论、协同学中的信息自组织理论、超循环论中的信息密码子构架理论、复杂系统研究中的信息分层与内反馈环链理论、虚拟现实与纳米科学、相关的网络与全息理论、信息经济与信息社会的理论、认知的信息加工理论等等,都是对信息世界进行具体研究的不同分支,而这标志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新的汇流,从而实现新的科学和哲学的综合。另外,还要归功于众多科学家和哲学家对信息本质的深入讨论,导致了对信息本质的不同理解的种种信息哲学的兴起。因此,科学间的汇流,以及科学和哲学的汇流,正是我们时代的特征,而信息世界的被发现,以及这个世界给我们的世界观所带来的根本性变化则正是在时代的这一汇流中实现的。

(三)邬焜信息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

邬焜信息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是具有本质差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邬焜认为,在西方的哲学传统中,始终存在着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两条发展路径,西方传统经验论的学说集中体现着机械唯物论的色彩,而西方的唯理论学说则集中体现为客观唯心论和主观唯心论两大支脉。随着近、现代科学革命的崛起,机械唯物论的市场越来越小,而支撑客观唯心论的上帝和绝对精神的观念也逐渐被科学和哲学所抛弃。这样,在西方主流哲学的发展过程中主观唯心论的学说得到了单极化的张扬。这样的一种发展路径集中体现在西方哲学界所宣称的认识论、语言学、现象学的所谓多次哲学转向之中。这样的哲学转向的实质是要在拒斥哲学本体论、拒斥形而上学问题,悬置客观自然和物质观念的背景下发展一种绝对纯粹意义上的主观唯心论的意识哲学,其理论旨趣的要害在于反对或消解任何形式的唯物论学说,并抵毁自然辩证法的学说。

在西方学者那里,关于信息的哲学问题的研究中也明显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种倾向是用现象学的方法来解释信息,把信息归结为主观的现象或意义;另一种倾向是把信息看作是比物质更为基本的实在(万物源于比特——惠勒语)。而邬焜信息哲学理论则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把信息看作是由物质派生的现象,同时又承认存在客观意义上的本体论信息。

邬焜认为:“哲学理论的创新并不简单在于其关注的问题领域或其涉及的学科范围的转换,而更在于其固有的基本领域中的相关论域、观点、理论内容的推陈出新。在哲学研究中,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语言论、实践论、价值论、生产论应当是统一的。”[13]邬焜说:“迄今为止的所有哲学理论、所有哲学派别所阐释的理论都是根植于其对一般存在领域范围的理解以及其对人与对象关系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理解方式主要是围绕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展开的。不同哲学理论、不同哲学派别的区别仅仅在于或将这两种关系中的某些方面予以拒斥或悬置,或更强调这两种关系中的对立项的某一方面的更为

重要的主导性地位,某些较为极端化的理论则是把精神或主体中的某些活动要素和活动方式推崇到了绝对至上性的地位,因而呈现出绝对化、片面化和简单性的特征。如,哲学的认识论转向的主要特征是将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性参照的维度予以了特殊张扬,实践哲学是将主体实践活动的维度予以了特殊张扬,语言哲学是将思维活动的符号载体的地位予以了特殊张扬,而现象学则是将主体意识中的意向性因素予以了特殊张扬。如此看来,迄今为止人类哲学理论的发展虽然在某些研究领域中实现了研究重点和关注问题的转换,但是在其存在论和认识论的根基上却从未实现过任何根本性改变,这就是对物质和精神的二元对立关系、对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关系的基本性承诺和具体化解读。”[14]“由于把信息概念作为哲学的最基本概念之一引入哲学,信息哲学阐明了一种全新的存在领域分割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表述方式,因此,信息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转向,并因而导致了人类哲学的全方位的根本性变革。”[13]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1.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121.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4.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5.

[5] 邬焜.思维是物质信息活动的高级形式[J].兰州大学学生论文辑刊,1981(1):1-10.

[6] 李国武.中国信息本体论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4-40.

[7] 邬焜.信息哲学——一种新的时代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31-32.

[8] 李国武.邬焜教授的信息哲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哲学?——兼评霍有光对邬焜信息哲学的质疑与双方的论争[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55-63.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3-84.

[10]邬焜.存在领域的分割[J].科学·辩证法·现代化,1986(2):32-33.

[11]李国武.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元哲学——信息哲学[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32-36.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3.

[13]邬焜.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根本转向[J].河北学刊,2011(4):11-21.

[14]邬焜.价值哲学的回顾与展望——《2l世纪价值哲学:从自发到自觉》评介与讨论[J].学术界,2007(4):292-298.

W u Kun 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 Is the Scientific W orld Outlook of Information Age

LIGuowu1,2
(1.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China;2.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

The 1980sWu Kun 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in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is a fundamental reform,and is the human developmentof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developmentof philosophy.From the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it is scientific withmodernization and universality and unific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ge,and it is also systematic and has theoretical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Wu Kun information philosophy of fundamental reform of the essence and the significance,from on the whole grasp of the basic content of Wu Kun 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to Wu Kun information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philosophy and the process,to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philosophy and its natural science,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philosophy and the Marxist philosophy of the relationship of systematic and research are analyzed.

Wu Kun;information age;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world outlook

N031

A

1673-8268(2014)01-0079-07

(编辑:蔡秀娟)

10.3969/j.issn.1673-8268.2014.01.013

2013-06-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现代科学革命、信息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新形态研究(12BZX02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信息哲学、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根本转向(11YJA720027)

李国武(1972-),男,吉林九台人,西安石油大学高级工程师,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信息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哲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菱的哲学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信息时代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