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杰 马小龙 范蓉 杨文灏
(武汉工程大学 教务处,湖北 武汉 430074)
我国高校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设相对较早,时间较长,目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相对固定。课程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党的思想教育及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为主要内容,故而思想政治教育课在高校中通常被称为“德育”。它是一门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党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对于其他学科,还具有不可替代性。它贯穿于高校的教育和管理活动之中,引导和规范着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日常行为。
目前,由于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下形成的教育评价体系等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体性缺失的现象。教学过程中的机械灌输与学生的被动接受仍相当严重,既体现不出教师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又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塑造独立人格。[1]由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因其投入与产出不能量化,价值不能及时凸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日趋边缘化,其功能被逐渐削弱。
因此,高等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如何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把大学生创业教育融入其中就是途径之一。
实施创业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实施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到今天的现实需求。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世界各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我国也不例外。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社会经济结构与其不协调,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这就要提倡部分有创业理想和能力的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来保证自己就业,同时增加了新的就业岗位,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促进社会有序发展。
实施创业教育是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众化的必然结果。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某些方面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在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和欧洲,创业教育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业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比重已占相当大的比重。美国开展创业教育的经验表明:实施有效的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和造就数以百万计的创业者。这些创业者又为社会提供数以百万计的就业岗位,这既可增强国家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又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缓解社会就业压力。[2]
实施创业教育是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处在信息飞速更新的时代,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追求实现自身价值。同时,社会各行业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学生就业的压力日益增大。为了在将来的竞争中有一席之地,不少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希望学习一定的创业知识,培养一定的创业能力。
可见,创业教育对国家的兴衰、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十分必要。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而把大学生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条实施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将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德育教育贯穿在政治理论课中,就能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断奋斗。相反,部分过于理性化和教条化的传授方法,容易使具有创新性和充满活力的大学生迷惘、甚至反感,从而丧失对未来的努力动力。创业教育不是单纯地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训练,它是一个素质教育的过程,它能很好的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开展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知识和技能,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学生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学科知识,有助于形成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知识的提高。另一方面,创业教育不同于以往的教育,它促进个人专业能力与一般能力、社会能力与业务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改变以往教育重知识轻技能的观念,使大学生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共同发展,理论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相互协调,进而促进学生智商与情商的协调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设置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首先,要从过去注重狭小的专业知识的设置,转变为不仅使大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能使大学生掌握各方面的综合知识。其次,要从过去强化本学科教学效果的知识点设置,转变为与创业教育有机联系的知识点设置,能适当地传授创新创业知识,注重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再次,学校要顺应时代要求,落实国家政策,为创业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在学校大力开展创业政策宣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形势,使学生把握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认清接受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有计划地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中融入创业教育,突出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以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贯穿于高校的日常生活中。最后,班主任和辅导员深入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第一线,也最有可能是创业教育的直接推动者。学校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学习创业的知识,为班主任、辅导员成为创业教育的先行者打下基础。要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作用,把创业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学生党、团活动中开展,通过制度化、日常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向学生传达创业教育内容,大力开展世情、国情和社情教育。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对象乃至高校全体师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就需要针对大学生创业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此项工作,使其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就是这种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承担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途径。
其一,注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高校可以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负责人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有效可行的规章制度,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并需要明确实施办法和鼓励措施,比如在国家级奖项中获奖的学生可以适当在期末考试成绩中乘以一定的系数,对各类奖助学金及评优、评先和入党问题上,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其二,注重基地建设,提供活动条件。为了更好的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方便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进行,可以建立获奖展示厅、教师工作室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实验室;建立学校专项教育基金,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供物质保障,让学生无后顾之忧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其三,注重实效,规范活动程序。对于大部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而言,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并且举办的时间相对固定。高校在课外科技活动实施过程中应早做部署,精心研究,合理规划,使活动系统化、科学化,真正实现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针对低年级学生不具备科技开发能力的情况,可以举办创新论坛和讲座类的学术活动,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就可以指导他们组成科技团队,开展相关科技活动。其四,注重宣传,普及活动认知。要营造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良好氛围,做好宣传普及工作,尤其是针对每一届的新生宣传普及尤为重要。每年新生进校后,高校可以邀请获奖团队老师和同学作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知识专题讲座。在课外科技活动的实施阶段,指导教师需要利用课堂向学生介绍科技活动情况,学校团委和学生会等各级学生组织要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其五,注重总结,明确奋斗目标。要想全面提高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的重视。可以就每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总结表彰会或座谈会,总结成功经验,指出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取得更大的突破,争取成绩逐年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创业教育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提高了受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业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枯燥、单调的模式,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抓手,让大学生有了受教育的实践渠道,从而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树立远大理想,拥有创新兴国、创业报国的雄心、决心和信心,而且,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有机统一,改变了以往双方被动甚至是对立的工作局面,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循环,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以我校机电工程学院为例,近些年来,每年学生的申请入党比例均达到95%以上,党员质量逐年提高;学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频创历史新高,考研率每年都超过20%,其中2011年、2012年考研率均接近25%,学院考风考纪良好,四六级通过率维持在全校领先水平;在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中,学院学生近三年来共获得了国家级奖项5个,省级奖项20余个,2012年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当中荣获全国金奖,继2009年后,再次登上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奥林匹克”的最高领奖台;学院学生中出现了一批创业先进典型,学院被评为全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团委连续两年被评为全校红旗团委。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传统教育观念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要想真正以创业教育为载体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依然任重道远。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结合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积极探寻新的教育措施和方法,从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更大的实效。
参考文献:
[1]王锐.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