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探析*

2014-03-25 08:25
长沙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城镇化院校职业

董 蕾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管理系,安徽合肥230041)

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探析*

董 蕾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管理系,安徽合肥230041)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发展对人在体能、知识、技术、心理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新型城镇化建设也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高职院校需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承担起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村人口的职业培训与城市文明文化教育的重任。

新型城镇化;人的城镇化;高等职业教育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十二五期间,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目前的47.5%提高到51.5%。同时,将完善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由此可见,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中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历史使命。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在人才。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标准等方面都不能够满足这种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提供各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当在城镇化人口的再社会化,以及城市文化文明教育融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战略转型。

一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城镇化,是指以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职业转换,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新型城镇化之“新”,主要体现在改变过去城市化进程中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及空间扩张,努力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注重人口的城市融入以及城镇文化、公共服务内涵的提升。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与协调,在统筹和规划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

2013年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强调:“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城镇化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导致人口由农村向第二、三产业比较集中的城镇流动和聚集。空间迁移使这部分农村劳动力转换了生产部门,从而引发他们职业的改变。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发展对人在体能、知识、技术、心理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人的这些基本需求,就必须向人们提供现代的生活方式,也就是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

(二)国外经验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经验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其对城市建设、城市经营、城市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采用“双元制”和“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为中高端制造业输送人才,既满足了德国产业结构的现实需求,又保证了德国城市化建设的人才供给。瑞典职业教育被视为普通教育的等值体系,其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瑞典制造”提供了大量的实用人才。澳大利亚制定了《通向未来的桥梁——1998-2003年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战略》,强调加强产教结合,建立适应学生和就业者需要的,为终身技能培训打基础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美国职业教育经历了赠地学院到社区学院的发展过程,始终为美国城市化发展提供人才,满足了社会发展各阶段的需求[1]。

(三)要求

1.提高人口素质。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技能水平上比中等职业教育高,在培养时间上比应用型本科短。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当承担起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提高人口素质,培养现代服务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和新型农民的历史使命。

2.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要求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由农村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农民的市民化要求农民在城镇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通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帮助他们找到稳定的工作从而增加其留在城市的可能性。

3.适应产业结构发展。城镇化导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就业结构随之改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镇化进程中,由于“人”的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承担“人”的教育职责的重要力量,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并促进就业结构调整。

二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仅安徽省就有74所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已经占到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然而,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造成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一)社会偏见造成高职院校被轻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潘懋元先生说:“中国也是很奇怪,人人都要找职业,但职业两个字出现在校门上就感到不光彩。”中国传统“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导致社会上重学术轻应用、重学历轻能力、重普教轻职教,视高职教育为“次等教育”,学生不愿上,家长不支持,用人单位不重视。社会认可度低制约了高职院校的正常发展,在高中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面临招生难的问题,大量的教学资源被闲置。近几年来,我国各地高职院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高职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规模不经济”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不强

根据行业及中烟信息化实施规划,信息化建设应逐步由“业务支撑”向“信息服务”转型,目前部分卷烟工厂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只能够满足业务支撑的要求,离向信息服务转型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针对目前卷烟工厂系统较为分散、人工参与度高,各类数据在企业内部会经过多次流转,并经过多个环节的重复统计、多个系统的重复录入的现状,在企业内部打造一个具有强大支撑能力和扩展能力的数据管理平台,通过数据的深度整合和挖掘建设一个企业决策分析系统[1],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数据分析,支持各级管理人员在企业决策中更加高效、更加科学,意义尤其重大。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共有19个专业大类78个专业类983个专业,其中目录内专业531个,目录外专业452个。根据2010年、2011年安徽省高职院校在校生数量统计情况,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制造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和医药卫生大类在校生人数位列前五,占所有在校生数量的74.75%。这其中,只有制造大类是服务于第二产业的,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和医药卫生大类均服务于第三产业。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三大产业中的劳动力分布结构发生变化,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中第三产业专业设置偏多,第二产业专业设置偏少,导致人才供需失衡,招工难和就业难同时存在。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许多高职院校忽视高职教育自身的内涵建设,套用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压缩或简化理论教学内容再增加一些实习实训环节,把高职教育办成了“本科压缩加实训型”的职业教育。这使得高职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上比不上本科生,在实际操作能力的熟练程度上比不上中职学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然而,现阶段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并不高。一方面,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没有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导致高职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比率偏低;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培训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方面质量不高,造成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困难重重。

(四)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与文明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

现阶段高职院校普遍采用“2+1”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校接受专业知识学习和技术技能实训的时间为两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为一年。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教学安排都力求充分利用在校四个学期的教学时间,除了教育部规定的公共课程以外,几乎全部被专业课程所占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以文明文化为核心的素质能力遭到忽视。高职学生知识技能水平与文明文化素质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其在进入社会以后会遇到就业难、离职率高、晋升空间小等等问题。对于国家来说,城市文明的发展进步是以人的文明进步为基础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占到高等教育毕业生规模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在推动城市文明进步方面责无旁贷。

(五)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存在困惑

三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对策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人的城镇化”将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送进城市,离开了土地的农民要成为真正的城里人,除了适应生活环境的改变,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身份融入各方面都要重新适应。从“农民”到“市民”,谋生技能或者说职业技能的转变是关键,城市文明、文化观念的养成是根本。高职院校需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承担起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村人口的职业培训与城市文明文化教育的重任。

(一)高职院校要放下身段,打开门办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高职院校应发挥其在办学规模上的优势,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承担起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人的城镇化”教育责任。这需要高职院校放下身段,打开门办学,开拓思路,创设以进入城市的青年农民为教育对象的专门化的职业技能培训。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开始进行自主招生的尝试,未来“注册制”的入学方式将成为发展趋势。注册制为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培训提供了途径,同时将为高职院校打开新的局面。从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满足社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重要力量,美国相当于我国高职院校的社区学院没有入学考试,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或学科,不存在招生定员。

(二)结合产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当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产业结构,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要重点发展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应的专业,对与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要进行优化调整。农林牧渔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材料与能源大类、土建大类、水利大类、轻纺食品大类专业设置要扩大规模,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大类、旅游大类、文化教育大类的部分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各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考虑当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保证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相适应,防止少数专业重复设置而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要摆脱重学术轻应用的思想影响,培养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进行教学改革。“2+1”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的时间分配比例上是合理的,但是采用一刀切的前两年在校学习后一年到岗实训的方式,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对部分高职毕业生的调查,学生课堂教学习得的知识与实际岗位技能存在着脱节的现象[2]。加拿大高职院校在两年在校学习中间安排两次为期各一个月的岗位实训,让学生通过短期岗位实训了解自己对专业技能掌握的不足,回到学校后进行反思和修正,再在实践中去检验。从课堂到岗位,从岗位回到课堂的过程对于提高高职学生专业技术技能至关重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岗位实训时间,保证学生有机会从实训岗位回到课堂,在总结与反思后提升技术技能,这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四)文明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重

职业技能培训教授的是谋生技能,帮助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们掌握谋职就业的一技之长;城市文明文化教育教授的是城市生活的观念,帮助城市新移民了解城市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摒弃农村生活的陋习,适应城市生活。文明文化教育是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美国的社区学院和日本的短期大学都有教养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功能。我国高职院校要在课程设置上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将文明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五)加强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要抓住机遇全面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离不开国家的重视与扶持[3]。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充分考虑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需要,在教科研项目分配、教师职称晋升、教学成果推广等方面给予高职院校相对平等的机会,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增加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使高职院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硬件配备、教师进修培训上保障有力;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和法律支持,构建行业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平台,从而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1]张文杰.对中外高职教育发展定位的再思考[J].职教论坛,2011,(17).

[2]周永清.安徽省高职教育服务城镇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刘标胜.高等职业教育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9).

Analysis on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Urbanization

DONG Lei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Anhui China - Australia Technology and Vocational College,Hefei Anhui 230041,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a direct impact on national and regional urbanization whil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also brings about new opportunities for its development.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seize this historic opportunity and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urban civilization education for rural popul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new urbanization;citizen’s urbanizatio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71

A

1008-4681(2014)01-0142-03

(责任编校:谭纬纬)

2013-10-17

董蕾(1979-),女,安徽蚌埠人,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猜你喜欢
城镇化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家乡的城镇化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