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2014-03-25 08:00吕雪梅
关键词:特色制度建设

吕雪梅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科学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实践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作了全面阐述,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探索国家民族出路上继续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五次历史性选择,它必将引领中国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找到的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继我党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之后探索出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1]10回顾近代历史,中华民族为了找到真理,探索出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前仆后继,英勇牺牲,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乐章。

鸦片战争的失败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国家民族出路的探索,什么样的道路才适合中国?什么样的制度才能救中国?100多年来中国人民进行了苦苦的探索,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牺牲了无数先烈的生命,先后进行了各种尝试。先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虽然只坚持了14年,但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不过由于其阶级局限性,不可能找到中国社会的出路。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搞的洋务运动,提出“中体西用”,希望挽救濒临危机的清王朝,但由于向西方学习仅限于“器物”的层面,最终以甲午海战的战败而宣告失败。随后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虽然提出了在“制度”层面学习西方,但由于顽固势力的镇压而招致失败。孙中山革命40年,虽然建立了民国,但实践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社会必须对国家民族的出路进行新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历经艰辛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最初虽然没有被党的领导所认可,但我们党经历三次“左倾”错误的严重打击之后,最终被党内绝大多数人所认可。在毛泽东同志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1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苏东剧变经验教训后作出的正确选择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由于把苏联模式视为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照抄照搬苏联,加之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占了上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严重偏差,导致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开始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认识,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30多年来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克服和战胜了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选择。

纵观同时期苏联、东欧的改革之所以失败,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把改革变成了改向。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没有根据本国国情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是选择了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将本国引上了资本主义发展轨道。事实证明:这些国家20多年来经济社会并没有获得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没有获得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

(三)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更加全面,内容日臻完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日益完善的社会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并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中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才能快速发展,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逐步化解,“五位一体”的建设事业才能有序推进。当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拉大、腐败和道德滑坡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党没有回避,而是正在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因此,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会越走越宽广。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内涵更加丰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源泉

(一)党的理论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并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完善

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和其它一切制度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取得辉煌历史成就,就在于回答了现实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社会主义和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糊认识,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理论问题,并在随后的建设实践中逐步进行了回答,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强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党内存在的问题以及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问题,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基础不断巩固,有效应对了国内外挑战,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入新世纪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遇到的新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思想,创立了科学发展观。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了党的理论创新能力

1.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共产党执政规律是什么?这是困扰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理论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探索执政党的执政规律,并借鉴吸收世界各国执政党的执政思想,逐步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1]14这些共同信念是什么呢?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它概括为八个方面,提出了八个坚持。这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个坚持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思维能力的提升,也体现了治国理政能力的加强。

2.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一是把党的纯洁性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1]50,这是我们党首次在报告中提出加强纯洁性建设;二是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三是提出要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四是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五是首次把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来。这些内容和要求写进党的报告,说明我们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了新高度,必将增强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

3.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明确提出“五位一体”建设,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们党的重要历史使命

胡锦涛同志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3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布局已由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经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到这次代表大会报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有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阐述,令人耳目一新。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坚持下去,一个美丽的中国将展现在眼前,中国的生态状况将大大改善。总之,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述,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

4.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中国发展带入科学化发展轨道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遵循着客观规律的,这种规律又分为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中国是一个大国,但不是资源强国,中国的发展如果继续走粗放式经营之路不可能使中国永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科学发展。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1]10

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必须立足自身实际,这一点我们党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具体实施,必须有明确的指标和要求,党的十八为我们制定了宏伟目标和实施路径,中国的发展必将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意识更加鲜明,强调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和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条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结晶,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具有什么特色呢?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从实践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大幅提高。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思想保证。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轨迹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对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予以回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即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展现和尊重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任何伟大的理论体系,都鲜明地打上该民族的烙印,体现着该民族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保持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民族形式、民族内容和民族风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努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赋予自身鲜明的浓郁的民族特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从时代背景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正确分析时代特征和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发展要求和时代主流,不断与时俱进,是在不断回答时代提出的各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和成熟起来的理论体系,是引领时代潮流、推动时代大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品格和时代风范。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保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所构成,由根本层面的制度、基本层面的制度、具体层面的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组成,不同层面的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1]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起来的,这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不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而且也保障了中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切合中国实际的制度设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符合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地位的基本国情,顺应了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制度的优秀成果,因而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由于这一制度既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又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有力地保持党和国家机体的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这一制度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由于它始终坚持以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缩小收入差距、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价值取向,并进行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制度设计,因而有利于社会和谐、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由于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因而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由于这一制度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兼顾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因而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三)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这一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的十二大以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和完善起来的,但随着实践的发展还将不断完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就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了全面阐述,具体来讲:在经济建设方面,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建设方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文化建设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社会建设方面,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方面,要特别注重制度建设,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等。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继我们党成功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之后,探索出的正确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党和人民的第五次正确选择。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特色制度建设
特色种植促增收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医的特色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完美的特色党建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