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审美教育融合的思考
——以渝东南地区为例

2014-03-25 00:56冯庆梅赵云书黄小龙
关键词:体育项目民族传统

冯庆梅, 赵云书, 黄小龙

(长江师范学院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重庆涪陵 408000)

我国早在周代应用于贵族子弟教育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礼”就包括了仪表美、行为美、语言美的培育。因此可以说我国的审美教育历史悠久,在“六艺”中排在首位,对其非常重视。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现代高校中专门开设了美学专业,对“美”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除此外,在学校其他的教育中融合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体育具有很强的美育功能,学校体育是学生养成良好审美观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现代学校体育项目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民族民俗体育文化在学校体育中并未大力开展。渝东南地区即重庆东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生活着土家、苗、瑶、侗、白、回等10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现多用汉语和汉文,他们能歌善舞。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众多独特的民族民俗体育文化,既有狩猎征战类如土家族、苗族、瑶族等共有的“射弩”“武术”,农事宗教类如苗族的“斗牛”,白族的“巫舞”,也有婚恋民俗类如壮族的“抛绣球”,苗族的“八人秋”等和崇拜纪念类土家族的“摆手舞”、瑶族的“人龙”等。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起着振奋、唤醒、维系、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1]。这些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不仅自身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们不仅形式美、内容美,精神更美;不仅让参与者感受美,也让观赏者享受美。因此,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培养学生从外到内,从表象到内涵的审美观的难得优良教材。尤其是渝东南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等因素,经济和教育相对落后、现代体育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将天然的民族民俗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审美教育相融合,对民族民俗体育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学校体育审美教育的新思路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有学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通常是指作为近代体育前身的一些民族民间传统的体育及娱乐活动。因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包括汉民族传统体育和少数民族体育[2]。当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论是何种观点都必须紧紧把握“民族性”和“传统性”两个最为基本的特征[3]。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人们在近代体育前身的一些民族民间体育和娱乐实践过程中,为谋求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竞技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等手段,以身体形态和动作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所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包括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主要以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

2 渝东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审美特征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是指它与近、现代体育的对比而显现出来的特性。这些特性是在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条件、文化水平以及宗教、民俗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4]。渝东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体育文化中的一种具有区域特征的体育文化,除具有文化的一般特征之外,同时也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2.1 表象美

渝东南地区生活着土家族、苗族、瑶族、白族等十多个民族,他们各自创造了独特的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体育项目。每个体育项目都与动人的传说、神奇的故事或特殊的寓意紧密结合,赋予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审美情趣。首先展现给人们的就是其独具特色的表象美,如服饰美、运动形式美、环境美、道具美等。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的民族文化,源于重庆酉阳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酉水河流域,具有突出的审美情趣。跳舞时的衣着服饰也颇有讲究,最古老的装饰重在表现一种原始古朴粗犷的美。现在已有很大改变,则重在突出了服饰的色彩美,其他项目服饰也同样体现了风格迥异的美。从类型看,渝东南民族传统体育既有表演娱乐性的体育活动也有竞技比赛性的活动,体现了不同的风格、目的和寓意,表现形式多样,体现了很强的表现形式美,如苗族的斗牛,白族的巫舞等就属于表演娱乐性,土家族、苗族、瑶族等共有的射弩、武术主要以提高搏击技能的项目。在审美过程中,展现美的方式是多层次的,表象美属于最基本的层次,也是首映人们脑海的层次,既包含了运动人员的体型美、服饰美、姿态美、表情美、声音美;也包含运动项目的形式美,各具特色,运动项目内容美,风格迥异,独具特色;也包含人、运动项目、运动场地和周围环境构成的画面美,运动人员每一个动作,项目、场地等的每一次变换都构成了一幅美的画面。

2.2 精神美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表象美,更具精神美,每个项目都能表现出不同的精神。渝东南民族体育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其精神美、内涵美,使参与者和观赏者都能享受美。如土家族最具代表的“摆手舞”、“毛古斯”、“盘燕儿”即踢毽子、苗族的“八人秋”则充分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婉柔美和优雅美。白族的“打仗鼓”、土家族人的“抢贡鸡”又名“抢花炮”等则充分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矫健美和阳刚美等。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源于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人们在劳动中创造了民族体育,创造了体育美,使生产生活体现出更高的文化性和审美的情趣。所以渝东南民族传统体育将生产、民俗和体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反映了民族风情,更丰富了体育的内涵,弘扬健身健美的价值,体现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现代体育目标。

2.3 交融美

渝东南地区许多体育项目因为在其独特的运动方式中,注重民族感情、民族精神,以民族的风格将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自然融合,令参与者和观赏者同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如苗族的跳鼓、踩鼓,土家族的摆手舞、棒鼓,白族的仗鼓、九子鞭[5],具有很强的文化交融美。另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讲究阴阳相对,刚柔相济,故其婉柔美与矫健美的审美特征一并展示也十分很常见。如苗族根据各种农事姿势编排的“跳鼓”,苗族女子在表演时敲着节奏鲜明的鼓点同时模仿各种农活和家务动作如纺纱、织布;锄草;摘花;插秧;推磨等。其表演栩栩如生,交融着婉柔与矫健之美,令观赏者美不胜收。因此,文体交融、刚柔并济是渝东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又一审美特征。

3 渝东南民族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审美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受传统思想和现代体育的影响,民族体育基本上被拒绝于门外。渝东南地区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由于缺乏现代体育所要求的物质基础和意识环境,很难组织常规的体育教学活动,基本处于一种无奈的自由放任状态[6]。所以在学校体育中实施审美教育更难以实现。但区域的民族民俗体育文化却十分丰富,其内容丰富多彩,集健身、娱乐、音乐、舞蹈、民俗文化和道德修养等一体,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教育价值。将民族民俗体育引入学校体育一方面能有效缓解现代体育资源紧张的问题、共享乡土资源,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更系统全面得感受民族体育文化,体验民族文化的美的享受。学校成为挖掘、推广和发展民族体育的基地,为民族体育从自然状态向着有序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思路。同时民族体育所包含的特殊含义和审美观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是难得的审美教育素材。主要表现在民族体育与该区的师生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现实教育价值,更符合本区的教育实际。因此,民族体育进入学校体育审美教育有不仅有利于增加该区的体育人口,更有利于师生在学校健康体育中接受较强的审美教育,也为学校体育审美教育提供新的手段和思路。

4 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审美教育融合的建议

4.1 发挥区域优势,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

渝东南地区民族众多,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和形成了许多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但学校体育引入民族体育项目并不多,目前现代体育项目仍然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即使是民族体育项目丰富的地区或农村学校。渝东南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师资等资源比较缺乏,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民族体育便可借助区域优势,在本区域类的学校体育中加强,促进民族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民族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可通过体育教学—运动竞赛—课余锻炼三位一体的模式全面发展。比如将土家族的“摆手舞”引入中小学的大体育课堂,将土家族、苗族、瑶族等共有的“射弩”“武术”纳入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又能缓解学校体育资源的不足。因此,加强民族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可以从几方面着手:改变学校体育现代体育“正规军”的思想,重视体育课程的民族观和乡土观;在大中小学中编写区域性民族体育教材,包括培养师资人才的师范院校和中小学,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充分利用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课余锻炼中根据各地区情况开设简单有趣、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丰富学生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与技能。

4.2 挖掘民族体育文化的审美特质,运用于体育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形成

渝东南作为典型的农业、渔猎地区,其地理气候等环境的差异性和地理环境的封闭性,造就了区域民族体育项目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6],保持了区域独特的民族风情。挖掘民族体育文化的审美特质,不仅将其表象美,更将其精神美运用于体育审美教育尤其是民族体育的矫健美、优雅美以及刚柔并济美,对学生审美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途径:学校通过文化宣传专栏、广播、课堂教学与课余文化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民族体育项目的服装、项目、环境、道具以及精神,充分体现其展美形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举办民族体育文化节等形式真实展现其美的内涵,强化学生的审美教育。通过举办民族体育文化审美特征的理论知识学习、演讲以及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和提高。

4.3 体育教学基础内容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建立“课堂教学——校园竞赛——校外竞赛”三位一体的审美教育模式

渝东南地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校体育各方面发展受到很大限制,现代体育资源较为不足。但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却十分丰富,将民族体育文化引入学校体育,给区域学校体育的发展和特色带来很好的方向。在体育教学基础内容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资源,通过简单易学的民族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让学生在快乐和新奇中参与体育,避免传统体育项目的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体育的形式美、行为美和精神美。比如土家族的“摆手舞”,其靓丽的服装、简单而优雅的动作以及欢快的节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基本的审美观。因此,体育教学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民族体育项目作为每个学生必学必掌握的内容之一,并配以定期的校园竞赛,检验学生通识内容和提高内容掌握的情况。同时还可以走出校园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扩大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将体育教学基础内容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建立“课堂教学——校园竞赛——校外竞赛”三位一体的审美教育模式。

因此,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引入学校体育,不仅可以因地制宜的进行体育教学,同时也丰富和美化了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更为区域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

5 结束语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社会的义务与责任,同样也是学校体育应有的责任。但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传承和更好发展,同样也更要挖掘更多服务于社会、人类的有用价值。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更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具有很高的审美教育价值。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审美教育相融合,不仅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学校审美教育以及学生的审美观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主要对渝东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审美教育融合实施进行探讨,同时也希望能对其他地方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学校审美教育提供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张世威.民族传统体育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显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4):423-426

[2] 龙佩林.西部开发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4):1-3

[3] 夏思永.民族传统体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伊恒.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美的特征[J].民族研究,2006(4):45-47

[5] 毛晓峰,杨次榆.渝东南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2008(9):42-44

[6] 王勇.渝东南农村地区学校体育与民俗体育融合的理论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6-97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民族传统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