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婷
作者:邱婷,广东财经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510320)。
学校的优质师资与课程资源是高校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特色的基本体现,然而,在高校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这些优质资源大多无法得到很好的积累,而是随着人力资源的变动而流失。建立校本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对于积累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益、形成自身人才培养特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优质开放课程是校本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本研究采用评价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广东财经大学校本优质开放课程建设为实践个案,探讨校本优质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应用,通过规范校本开放课程建设,提高校本资源质量,促进校本资源积累,从而为教师教学教研工作提供更多支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终身学习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和资源环境。
开放课程的基本特征开放课程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以课程为中心的高校教学中,开放教学资源的基本单元(与专题性教学资源、微型教学资源相比,具有更加严谨的系统性和独立性)。目前,在相关研究中,对于开放课程的界定很多,归结起来,它们主要从共享性和系统性两个方面去定义。首先是共享性,即基于知识共享许可协议,面向全球互联网用户,可供访问、浏览与下载,不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问题。其次是系统性,即它必须是一套完整的课程资源,包含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其内容组织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式,划分章节或专题,层次结构清晰;包含课程学习的所需相关材料,如大纲、课件、作业、试卷等。
本研究中所谓的开放课程面向具体的校本实践,作为校本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的核心组成,它是一种基于本校已建教学资源而筛选、改造、完善的开放资源,是在互联网上呈现的一套系统的、完整的课程教学资源,可供访问、浏览与下载,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
开放课程的基本内容根据校本优质开放课程的基本内涵,从课程的教学属性和系统特性出发,笔者认为其应包括课程信息、课程学习、拓展资源、特色栏目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开放课程的基本内容框架
课程信息部分是对开放课程的学科属性、先前知识要求、教师信息、课程大纲、学习计划和选用教材的描述,使学习者可以迅速了解其所浏览的课程的基本特征和相关信息。课程学习部分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内容,它引导学习者对课程内容逐步开展学习,通过提供学习指导、学习材料、授课教案以及评价学习效果所需的练习和测试等,使学习者能有效掌握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拓展资源部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或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而提供的各种相关学习资源与参考材料。特色栏目是在以上三项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特点设计的、体现课程特色的内容,展示教师在长期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淀的优质资源。
图2 校本优质开放课程的评价指标
校本优质开放课程的发展性要求校本优质网络开放课程不应仅仅是供浏览与下载的静态资源,在囊括开放课程的基本属性与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更应将其建设成为一个一个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平台,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动态平台。作为一个学习平台,它应让学习者体验学习与探索的具体过程,应体现教师对于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法,针对不同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提供交流协商的工具,提供学习管理与评价工具,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构建课程知识体系,更好地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作为一个动态发展平台,它应具有可扩展性,让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共同建设课程、发展课程,使学生的作品、反思与总结以及教师的评价、指导与建议成为新的学习资源,使开放课程能在教学实践中滚动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的多所研究机构相继发布了学习技术与学习资源的系列标准、规范;在国内,教育部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也在吸收相关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制订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此外,国家资源共享课程项目也为开放资源建立标杆。国内外各级各类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规范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源,然而,由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广泛性、多样性和针对性等特点,需要在已有资源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校本实践,以系统性、直观性、可操作性为原则,设计对课程做出价值性判断的依据与工具,为一线教师参与资源的建设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方案。
据此,开展校本优质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根据评价研究的基本方法,将评价对象即开放课程按其基本属性、内容和要求,分解为若干结构指标,再将每个结构指标分解出若干单项指标,依据每个指标所起的作用和功能,描述其评价的具体标准,确定权重,最终形成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的设计根据目标一致性、直接可测性、相互独立性、整体完备性的设计原则,针对开放课程自身特点,突出其学习管理、学习支持、共建共享的功能,把评价指标划分为内容与资源、学习与共享、技术与呈现三个结构指标,并将其进一步细化,分解为12个单项指标(如图2所示)。
1)内容与资源。作为教学资源,开放课程的内容要符合学科的教学要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要重视教学设计,在提供优化学习资源的同时,体现有效的学习策略运用。具体从科学性、丰富性、系统性、针对性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科学性,即课程内容应科学、准确、严谨,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权威性和特色,引用专业术语准确无误,提供资料应无错别字;系统性,即课程应包含课程体系所要求的各个知识点,划分章节或专题,层次结构清晰;丰富性,即课程学习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提供课程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数字化学习材料;针对性,即课程教学设计应有特定的学习对象,学习目标明确,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适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特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2)学习与共享。作为学习与共享平台,开放课程应为课程学习提供各种支持与帮助,促进课程学习的顺利进行,保证学习与共享的效果。针对网络学习与共享的特点,可从学习支持、协作支持、评价支持以及导航、帮助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在学习支持方面,课程应能支持多种在线学习活动,提供学习与实践的工具,能记录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在协作支持方面,课程需提供交流协商的工具,支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在线协商讨论、答疑指导等活动;在评价支持方面,课程应提供评价工具,支持多种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作品评价、过程评价等,能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在导航与帮助功能方面,课程应提供导航文字、网站地图等工具,并具有在线帮助功能,提供知识学习或课程使用的帮助信息,从而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3)技术与呈现。作为数字化教学传播媒体,开放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沟通传播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桥梁。课程的界面风格、媒体设计与链接设计的好坏都直接影响教与学传播过程的质量与效果,成为开放课程评价的另一重要指标。在界面风格方面,课程应做到整体设计风格统一,界面美观、友好,符合阅读习惯,便于操作;在媒体设计方面,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体信息都应运用恰当、搭配合理,能突出主题、帮助理解;在链接设计方面,页面链接应层级清晰,主次分明,跳转准确,消除死链与空链。
权重的确定在确定结构指标与各个单项指标的权重方面,采用统计加权方法,即让有关人员对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投票,把投票结果按统计公式进行计算,以确定权重数值。参加统计加权人员包括一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教学设计专家、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共20人。他们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对各指标项进行排序。经公式换算,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综合以上结论,采用描述式标准与等级式相结合的方式,制定校本优质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使其直观、明确且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很好地用于实践之中。
广东财经大学是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三大学科为主体的高等院校,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群和学科基地。学校不断积累和完善经管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优质开放课程,构建经济学、管理学及法学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在校本优质开放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通过系统分析校本开放课程的特性、基本内容和技术指标,制定了《广东财经大学开放课程建设规范和评价标准》。目前,该标准已应用于学校开放课程项目建设中,形成项目建设指南,并通过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共筛选、建设校本优质开放课程100门。将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评估规范与评价标准的信度和效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表1 结构指标加权意见统计表
[1]谢幼如.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与项目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9):98-103.
[2]詹泽慧,梅虎,詹涵舒,等.中、英、美开放课程资源质量现状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0(1):44-48.
[3]余胜泉,朱凌云.《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3(3):51-55.
[4]高慧君.国际高等教育开放课程对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的启示[J].职业技术,2008(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