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探析

2014-03-24 01:43付慧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22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资产院校

◆付慧莲

作者:付慧莲,武汉职业技术学院(430074)。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的是以投入产出分析为核心的一个综合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选取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对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校办产业等各种类型资产的管理绩效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判,从而实现校内资产管理活动的有效评价,提高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水平,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在国外高校盛行已久,已经成为政府制定教育政策、分配学校经费和加强学校管理的必要手段。

1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面临的困境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逐步重视,各高职院校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办学规模日渐庞大,各类型资产总量快速增长,特别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创新模式使得高职院校的情境化教学实验实训设备和固定资产数量急剧增加,学校运行成本趋高。另一方面,作为地方所属的非重点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所创办的校办产业等经济实体在市场竞争中受到局限,创收能力有限。办学资金紧张,成为阻碍高职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条件下,如何从内部挖潜,构建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前几年大规模的粗放式的建设方式,导致大部分学校尚未从日常的事务性管理深入到资金筹措、资金运作、财务风险、产权管理、绩效评估研究上来,只有部分示范学校在资产管理中引入绩效评价的概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主体不明确 在对中部几所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的调研中发现,多数资产管理部门只对有形资产绩效进行评价,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由科研部门进行评判,学校经营型资产由校办企业管理,毕业生就业率等社会效益指标由招生就业部门采集,绩效评价分散在各个管理机构,缺乏一个独立于各职能部门之外的综合管理绩效评价权威机构,构建规范而系统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难度大。

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水平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但截至目前,全面系统的相关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规章制度尚未建立,且在现有部分高校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中对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在调研中发现,拥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职权的部门对于自身职能范围之内管理都制定了自己的部门规章,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现象明显。

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不规范 一个统一的、可比较的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系统,既要考虑到资产管理的共性特征,还要兼顾不同评价对象的个性特点;既要考虑到不同资产规模之间的不可比性的制约,又要兼顾绩效的相对可比性,因此必须遵循客观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将大量直接不可比的条件转化为相对可比性,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保证评价系统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现实中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采用上有一定的随意性,从部门角度出发,便于本部门采集和使用的指标即被选取,忽略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整体性。

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结果流于形式 在调研中发现,各个高职学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开展往往流于形式,虽然也有取得一定的结论,但是评价结果的利用缺乏科学性。大部分绩效评价还只停留在反映情况和问题上,没有真正与规范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编制、加强部门管理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结合起来;评价结果应用流于形式,“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绩效评价精细化、管理化的要求,与“财政的钱怎么花,绩效评价说了算”的意识相比差距较远。有的学校没有考虑主体的差异,只是简单地将得到的评价结果按照同比加权,这样无益于学校资产管理绩效水平的提高。

3 完善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确立构建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在绩效评价体系中,指标的选取、数据的获得和分析的过程都必须遵循客观性的原则,一切数据来源必须真实、准确,如果失去了客观性,那么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必须要在结合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指标的设计和数据的采集,从而确保绩效评价的结果可以指导资产管理实践。

2)系统性原则。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对象相比本科院校更为复杂,那么在进行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性的原则,在确立评价指标之前要广泛征求意见,积极咨询专家,统筹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做到选取的指标能系统全面地反映资产管理的绩效。

3)可比性原则。选取的评价指标的可比性是绩效评价的核心。可比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指标的选择和统计指标的口径和方法上。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中找到资产管理对象所共有的特性。可比性原则还要求各项指标的统计口径和评价方法在动态的状态下也具有可比性,从而实现评价的科学有效性。

明确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1)高职院校资产使用效率。资产的使用效率指的是各所高职学校对于自身拥有教育资源的运用效率,主要表现在资产利用的有效性和充分性。比如通过各类科研设备、教学仪器、图书等的使用效率反映学校资产的投入产出比例,说明各项资源资产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2)高职院校资产使用效果。资产的使用效果指的是学校所形成的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等指标,反映各所院校通过自有资产的使用,而获取收益的能力。比如通过科研收入的年增长率反映学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效果。

3)高职院校资产使用效益。资产的使用效益指的是学校各项资产在投入使用后,预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社会效应的反响情况。比如学生就业率越高,说明该学校在社会中的声誉越好。

配套资产管理绩效评价配套策略 表1较为全面地展现了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现阶段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尚处于萌芽状态,要使得绩效评价的观念深入人心,发挥作用,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资产管理评价配套策略,具体实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广泛宣传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理念。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并不仅仅牵扯到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科研管理单位、校办企业,事实上和高职院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是息息相关的。校方应深入开展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宣传活动,让机会成本观念和效益观念植根于每一个教职工和职能部门。大家要充分意识到在学校资产的闲置、低效使用过程中会造成巨大的机会成本损失,是严重的浪费,逐步使用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分析来评价资产管理效果,从而促进学校资产管理的有效利用。

表1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配套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为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资产管理的水平,解决办学成本压力大的问题,那么仅仅对相关几个职能部门提出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来实现整个绩效评价体系的正常运转,并达到预期的评价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完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配套管理制度,明确评价主体的责任,并且将评价的结果形成一个闭环的回路,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从激励和监督约束的角度保障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实施。

对高等学校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已经引起学界的关注,作为承载为国家产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输送大量合格人才的高职院校而言,强化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理念、提升资产管理水平迫在眉睫,是高职院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校园,实现集约型、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1]蔡军.对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4):204-206.

[2]朱蕊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浅析[J].经济视角,2012(4):157-159.

[3]李凡.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教育,2011(8).

[4]雍志强.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6).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资产院校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