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掌握并适应学生的心理

2014-03-24 20:01屈亚妮
教师·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掌握适应心理

屈亚妮

摘 要: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感情交流和心理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研究师生之间的心理差异,还要使自己的心理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师;掌握;适应;学生;心理

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其中必然包含师生感情交流和心理的相互作用。想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交融和心理适应是一个重要因素。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交融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然而对师生心理活动的协调适应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不少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并不注意了解学生因年龄特征所具有的心理特点,不注意研究师生之间的心理差异,当然更谈不上二者的协调和适应,因而也就不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克服自身的消极心理因素,保护、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健康的心理品质。与此相反,还往往会出现对立、冲突,造成教育、教学过程的障碍以致失败。

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就会对学生的一些正常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处置。比如青少年好奇心理极强,好提问题,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古怪问题,有些问题与教学内容并无多大联系,于是有的教师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有意捣乱,不能容忍,轻则讽刺,重则惩罚。对此学生当然不服气,反而产生对这位教师,甚至对这门课的对立和抵制情绪,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恐惧,不敢大胆提出问题。这样便伤害了他们可贵的探索精神,有时还会长期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

又比如初一、初二的学生,由于生理上性腺的发育,心理上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出现彼此过分亲近的交往;加上社会的影响,还会出现交异性朋友的现象。有些教师对这一心理现象并不理解,不能正确疏导,轻易地将其定论为早恋现象、思想堕落,有时还大加整治。这样做往往在学生的心灵上投下难以拂拭的阴影。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它、理解它,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一方面精心保护学生们求知好问的脆弱幼稚,并使他们茁壮成长起来;另一方面有效地帮助他们克服幼稚、无知的消极因素,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不仅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还要研究师生的心理差异,否则就会不自觉地用成人或自身的心理代替学生的心理,其结果,必然压抑、损伤学生的正常发展。比如教师由于所处地位,心理上希望学生服从自己,一切照老师的话去做。然而学生处于青少年不成熟的发展期,他们好强、好胜,追求独立,喜欢自作主张。有经验的教师常常能克服自身这种心理上的消极因素,并不过分强调学生的服从,有时还允许部分的或暂时的不服从行为。他们因势利导,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精神,从旁施加自己的影响,诱导学生克服独立中的幼稚和不足,使他们得到正常的、充分的发展。而没有经验的教师则把俯首帖耳、唯命是从作为好学生的一项重要标准。他们认为“教师的话对学生具有法律的意义”;学生稍有背离,他们便加以干涉、限制,甚至训斥、惩戒。结果,欢蹦乱跳的孩子们或被压抑成一个个“小老头”,失去了他们富于幻想,勇于创新的可贵精神;或迫使他们采取两面手法对付教师;当教师在场时一个个老老实实,大气不敢出,可是教师一旦离开,便地覆天翻,乱作一团,尽情发泄积压的活力。可见教师不研究师生之间的心理差异,硬叫学生成人化,会造成学生的一些不正常的变态心理。

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研究师生之间的心理差异,而且有时还要使自己的心理适应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一般来说,为什么年轻的教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呢?无非是师生的心理特点比较接近。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去弥合师生之间的心理差异,在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才能更有效地施加自己的影响。既然青少年们好奇心强,教师就应进入他们的角色,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们一起动手、动脑、观察、思考。这样就会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研究师生之间心理差异,有时主动去适应学生的心理,其目的就是既“溶化”在学生之中,又“高踞”于学生之上,将他们培养和发展成既日趋成熟,又朝气蓬勃,充满创造力的新人。

青少年有很多积极的心理特点,同时又有不少消极的心理因素,比如他们好奇、好强、好胜,但又幼稚、无知、不成熟,抓住一点真知就以为是整个真理;他们富于幻想,勇于创新,但又脆弱、动摇,缺乏毅力,等等。教师只有充分地认识、仔细研究这些特点,并深入到他们之中,才能在协调的气氛中用正确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他们良好的心理特点和意志品质,消除那些妨碍他们健康成长的消极心理因素,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列电中学)

猜你喜欢
掌握适应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