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晓丽
(广东中明建筑装饰实业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00)
所谓工程造价,就其本质来讲,指的就是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所需费用的拟定、控制、监督与管理,从设计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施工竣工,到交付使用,通过对每一个环节的管理,随时纠正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确保项目投资目标顺利实现,力求优化配置各项资源,从而获得投资效益最大化,将竣工决算控制在审定概预算之内,在工程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建筑工程概预算的内涵极其丰富,不仅包括对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以及人员的素质进行考察,同时还包括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工、材料以及相关费用等提供依据并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规划。以建筑工程中开挖土方这一程序为例,土方运输过程中装运、卸货等环节的计算都是极易出现重复计算的项目,重复计算后就会造成工程结算时承包方劳务费的额外支出,提升了项目工程的施工成本,进而对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开展精细的概预算工作,能够及时发现施工单位施工和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资源,不断调整、优化施工现场资源结构,改善施工环境,提升各部门生产效率,进而提高项目工程的经济收益。
一般来讲,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如何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降低施工成本,保证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建设者的共同追求。项目管理的三个内容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从工程建设角度来讲,其都是全过程的管理,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始终,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和系统性。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管理是为了控制成本和使用资金,在确保质量达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费用开支的管理;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使之达到规定标准和要求而进行的管理;而进度管理则是为了在合同规定时间内完成工程项目而进行的规划与安排。成本管理是目标、质量管理是保障,进度管理则是统筹规划,在这三项管理中,进度管理对工程预算方案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决定了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资源配置问题,在项目管理中处于关键地位,集中反映了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
在项目投标与报价的过程中,概预算编制是重要的参考文件,象征着施工单位的综合实力。这就要求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应对自身施工技术与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在突出自身优势的同时,将由于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因素限制影响项目建设成本的因素加以分析,确保自身概预算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科学性,进而促使其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建筑工程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土建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通风暖气工程、智能化系统工程以及电梯工程等,不同类型的工程所需的材料各不相同,同一种工程所需的材料也多种多样,甚至即使同一规格、同一型号的产品,其产地、厂家不同,价格差异也很大。例如装饰装饰工程中的幕墙工程,石材幕墙的材料,山东白麻与福建白麻,山东黄锈石与福建黄锈石,不同产地,价格相差几十至上百元/平方米不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材料、新产品在市场中得到推广应用,为建筑材料选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增加了工程造价控制的难度。
受建筑工程自身特殊性决定,许多变化和问题在工程初期无法完全显现出来,因而只能根据施工实际来作出反应;另一方面,建筑施工多配合电气工程、装饰工程展开,一旦电气安装工程、装饰工程出现变化,建筑设计势必需要随之作出改变。由于这些不可预测性因素,变更所需的资金对造价控制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例如,为了追求建筑设计整体上的美感,现代建筑多采用暗装,单靠建筑外观很难了解安装材料。受利益驱使,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暗装现象比比皆是,降低了造价控制的有效性。
实际操作中,受工程设计人员素质水平、施工人员专业技能高低以及工程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造价控制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呈现出多元化格局,社会主流价值观也随之更加多样化,反映在建筑工程设计单位,部分设计人员为了获得供应商提供的建筑材料与工程设备的回扣,抛开对项目整体设计方案各方面因素的考虑,极力向业主、施工方“推荐”指定设备、材料,势必会降低工程设计方案的成本控制效果。另一方面,我国建筑市场管理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管理经验、管理制度上存在明显不足,加之工程建设任务大、周期长、工艺繁杂、时间紧等因素,在追求工程进度和利润收益的同时势必忽视对设计方案的严格执行,在这一背景下设计出来的建筑工程方案也就无法真正体现工程价值,客观上增加了工程造价控制的难度。
3.1.1 决策阶段。决策是项目投资造价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建设前期的核心内容,造价师应在综合分析评定拟建项目施工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投资预算,它也是项目施工各环节总投资的根本依据。决策阶段科学地选址、制定建设标准以及选用合适的设备,都要求做足投资预算工作,并组织专业人员对其准确性、科学性进行客观评价。
3.1.2 设计阶段。设计阶段,工程设计师应根据工程实际,设计多套施工方案,组织专门技术人员成立专家组,对各方案的可行性、实用性进行对比分析,群策群力选择出最经济、最科学的方案,并综合各方案的优势对最终选定的方案进行优化,尽可能控制工程造价。
3.1.3 招投标阶段。针对当前招投标无序竞争现象普遍的情况,应积极引入先进的竞争机制,不断改革竞争模式,为更多有实力、有口碑的建筑企业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对参与投标企业资料、尤其是其工程投标报价的调查核实力度,对其方案进行科学分析,从源头上防范部分单位预算失控、增加投资情况的出现。
3.1.4 审查阶段。审查阶段,确保概预算控制在批准的限额内。如果发现出现超预算的现象,应及时组织人员查明原因,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力求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调整。建议推行设计收费与工程设计成本节约相结合的办法,制定人性化的激励机制,对节约投资的设计者给予奖励,对造成资金流失、浪费的人员严厉处罚,以鼓励设计者不断寻求最佳设计方案.防止不顾成本、随意加大投资系数的现象。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与推广,各种各样形式新颖、操作便捷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逐渐走进工程建设者的视野。传统施工模式下,在对工程建设进行概预算时,多采用人工手动计算、编制和管理的方法,工作效率低下,出错率较高;将信息技术手段引入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有助于实现预算编制的现代化,逐步将预算人员从繁重的手动计算中解放出来,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现代科技设备的使用有助于提高计算的精确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概预算现代化也为工程数据信息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可能,传统模式下的纸质文件和资料管理起来极其不便,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将数据资料数字化,可以对电子合同、工程使用资金以及施工进度等多方面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借助先进的预算系统,能够实现工程概预算管理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反馈。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预算管理人员的监管水平对工程造价产生着深远影响。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加强工程施工专业理论技术的培训,使之在具备概预算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对工程设计与施工、设备和材料选择、现场工艺工序等内容有清晰的认识,从而为其科学编制概预算提供参考依据。其次,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讲力度,强化预算人员法制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培养。预算是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问题频发的关键环节,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与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主流思想价值观的变化,提升相关人员思想道德水平,应在项目内部全范围内警钟长鸣,以有效实现造价控制。最后,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进行严格规范,概预算一切活动都应层层审核,最终才颁布实施,避免“一刀切”现象的发生。
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几乎贯穿于项目施工过程的始终。从投资方角度来讲,需要强化管理,力争将项目投资控制在预算的限额以内,并随时调整因客观因素发生变化而造成的预算变化;从施工方角度来讲,要根据工程具体实际,不断整合优化资源,取长补短,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各项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以促进项目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1]李碧旋.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2(24):36-37.
[2]卜留根.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与分析[J].城市建筑,2013(16):14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