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兰兰等
摘要:对8个小麦新品种(系)的产量和其7个主要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明确新麦系列新品种(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它性状之间的关系,为优势新品系的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7个因素,2012年的排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成穗率>株高>春季最大分蘖数>基本苗数,2013年的排序为成穗率>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株高>穗粒数>基本苗数>春季最大分蘖数;两年关联度均靠前的小麦新品种(系)有新科麦169、新麦212。
关键词:小麦品种(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2.63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2-0032-04
小麦产量高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对品种丰产性鉴定尤为重要。育种工作者在对小麦新品种(系)进行鉴定时,多限于对产量的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检验等方法,对与单产(666.7m2产量,下同)有关的其它性状如单位面积穗数(666.7m2的穗数,下同)、千粒重、穗粒数、株高、基本苗数(666.7m2的苗数,下同)、春季最大分蘖数(666.7m2的数量,下同)、成穗率等则采用直观分析,其分析结果相互独立,无关联性。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新品种(系)的优劣是农业科技工作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为此,刘录祥等(1989)[1]提出了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估作物新品种的方法,可以克服许多局限性,并在小麦[2~4]、水稻[5]、玉米[6]、大豆[7] 、棉花[8]、木瓜[9]等作物育种上得到应用。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2012年和2013年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新选育的8个新品种(系),明确与产量相关的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基本苗数、春季最大分蘖数、成穗率等相关性状对产量关联度的密切程度,可为正确评价新品系、探寻小麦高产育种的最佳途径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新麦系列新品种(系)8个,其编号及名称见表1。
试验设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3号小麦试验田内(辉县),前茬为大豆(作绿肥掩青)。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7.0 m×1.4 m =9.8 m2,6行区。生育期内调查株高、基本苗数、春季最大分蘖数、单位面积穗数,收获后计产,对样本进行千粒重、穗粒数室内考种,计算成穗率。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其作为一个灰色系统,各农艺性状为系统中的一个因素,了解产量因素与其它农艺性状因素间的变化趋势,与产量值越接近说明关联越密切,也就是新品种选育的首选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灰色关联度分析
2.1.1数据标准化处理供试各品种(系)的主要性状原始数据列于表1。由于系统中各因素计量单位不同,不便于比较,因此,在分析中需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2关联度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品种(系)的关联度越大, 说明该品种(系)与理想品种越接近, 综合表现越好。从表4可知,品系8(新科麦169)和品系6(新麦212)两年关联度均较大,产量也分别位居第1、第2位。综合两年结果,新科麦169和新麦212表现最好,已推荐参加2014年国家和河南省预备试验,产量表现可进一步验证;新麦30和新麦31两年表现不太一致,可能受年际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新科麦168虽然两年产量位次均不高,但关联序均为4,表现稳定,已经升级到河南省区域试验,综合表现和关联序分析基本一致。新麦23两年产量及关联序均不高,但已经通过国家审定,笔者认为缘于新麦23是春性品种,其它所选品(种)系均是半冬性,可以说春性品种不适合与半冬性品种一起做灰色关联度分析。
本试验结果(表6)表明,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2012年的排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成穗率>株高>春季最大分蘖数>基本苗数,2013年的排序为成穗率>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株高>穗粒数>基本苗数>春季最大分蘖数。
3结论与讨论
3.1相关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不同学者在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域内给出不同的结论。王英杰等(2013)[10]认为辽春系列小麦对产量的贡献是基本苗数>有效穗数>株高>穗粒数>生育期>千粒重>穗长;胡凤灵[11]的试验结果表明:穗粒数>有效穗数>基本苗数>千粒重>有效分蘖率>最高总茎蘖数。本试验2012年穗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2013年成穗率和单位面积穗数影响较大,分析两年原始数据,2012年穗粒数普遍偏低,2013年单位面积穗数和成穗率普遍偏低,笔者认为影响小麦产量的要素中,如果哪个因素的数值较低,那么它就会成为产量的制约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时它对产量的影响就越大,这也是造成不同年份、不同学者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研究结论不同的原因;2013年株高对产量的影响也较大,也是因为该年株高普遍偏低,产量潜力不能充分表现的缘故,具体结论需要进一步验证。成穗率直接影响单位面积穗数,在本分析结果中,两年的关联序均较高,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在今后的选种中加以重视。
3.2灰色关联度分析作为快速、准确评价新品(种)系的方法,要注意品(种)系冬春性的区分,春性品种应与半冬性品种分别做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3.3为更全面有效地分析品种(系)的综合表现,做灰色关联度分析时,应加进生育期、穗长、抗病性、抗逆性等其它影响产量的因素,以便更好地选择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系)。
参考文献:
[1]刘录祥,孙其信,王士芸.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3):22-27.
[2]王士强,胡银岗,佘奎军,等. 小麦抗旱相关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1):2452-2459.
[3]曹廷杰,李伟,闫素红,等. 河南小麦新品种(系)灰色关联度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13640-13642,13647.
[4]王永士,郭瑞林,贺德先,等.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安阳市强筋小麦适宜品种筛选中的应用[J]. 麦类作物学报,2009,29(2):271-274.
[5]王昌华,张燕之,郑文静,等. 辽宁省中熟水稻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07,5:13-15.
[6]孙海潮,万金红,郭安斌,等.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组合鉴定试验中的应用[J]. 玉米科学,2006,14(2):47-49.
[7]汪宝卿,张礼凤,慈敦伟,等.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10,3:20-25.
[8]赵世春,姚曲峋,李先兵,等. 应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杂交棉新组合[J]. 中国棉花,2004,1:12-13.
[9]杜淑辉,臧德奎,孙居文,等. 木瓜属观赏品种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J]. 山东农业科学,2011,1:18-21.
[10]王英杰,庄艳,刘树才. 辽春系列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13,1:13-16.
[11]胡凤灵.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小麦产量相关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16.山 东 农 业 科 学2014,46(2):36~40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摘要:对8个小麦新品种(系)的产量和其7个主要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明确新麦系列新品种(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它性状之间的关系,为优势新品系的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7个因素,2012年的排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成穗率>株高>春季最大分蘖数>基本苗数,2013年的排序为成穗率>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株高>穗粒数>基本苗数>春季最大分蘖数;两年关联度均靠前的小麦新品种(系)有新科麦169、新麦212。
关键词:小麦品种(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2.63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2-0032-04
小麦产量高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对品种丰产性鉴定尤为重要。育种工作者在对小麦新品种(系)进行鉴定时,多限于对产量的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检验等方法,对与单产(666.7m2产量,下同)有关的其它性状如单位面积穗数(666.7m2的穗数,下同)、千粒重、穗粒数、株高、基本苗数(666.7m2的苗数,下同)、春季最大分蘖数(666.7m2的数量,下同)、成穗率等则采用直观分析,其分析结果相互独立,无关联性。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新品种(系)的优劣是农业科技工作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为此,刘录祥等(1989)[1]提出了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估作物新品种的方法,可以克服许多局限性,并在小麦[2~4]、水稻[5]、玉米[6]、大豆[7] 、棉花[8]、木瓜[9]等作物育种上得到应用。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2012年和2013年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新选育的8个新品种(系),明确与产量相关的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基本苗数、春季最大分蘖数、成穗率等相关性状对产量关联度的密切程度,可为正确评价新品系、探寻小麦高产育种的最佳途径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新麦系列新品种(系)8个,其编号及名称见表1。
试验设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3号小麦试验田内(辉县),前茬为大豆(作绿肥掩青)。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7.0 m×1.4 m =9.8 m2,6行区。生育期内调查株高、基本苗数、春季最大分蘖数、单位面积穗数,收获后计产,对样本进行千粒重、穗粒数室内考种,计算成穗率。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其作为一个灰色系统,各农艺性状为系统中的一个因素,了解产量因素与其它农艺性状因素间的变化趋势,与产量值越接近说明关联越密切,也就是新品种选育的首选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灰色关联度分析
2.1.1数据标准化处理供试各品种(系)的主要性状原始数据列于表1。由于系统中各因素计量单位不同,不便于比较,因此,在分析中需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2关联度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品种(系)的关联度越大, 说明该品种(系)与理想品种越接近, 综合表现越好。从表4可知,品系8(新科麦169)和品系6(新麦212)两年关联度均较大,产量也分别位居第1、第2位。综合两年结果,新科麦169和新麦212表现最好,已推荐参加2014年国家和河南省预备试验,产量表现可进一步验证;新麦30和新麦31两年表现不太一致,可能受年际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新科麦168虽然两年产量位次均不高,但关联序均为4,表现稳定,已经升级到河南省区域试验,综合表现和关联序分析基本一致。新麦23两年产量及关联序均不高,但已经通过国家审定,笔者认为缘于新麦23是春性品种,其它所选品(种)系均是半冬性,可以说春性品种不适合与半冬性品种一起做灰色关联度分析。
本试验结果(表6)表明,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2012年的排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成穗率>株高>春季最大分蘖数>基本苗数,2013年的排序为成穗率>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株高>穗粒数>基本苗数>春季最大分蘖数。
3结论与讨论
3.1相关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不同学者在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域内给出不同的结论。王英杰等(2013)[10]认为辽春系列小麦对产量的贡献是基本苗数>有效穗数>株高>穗粒数>生育期>千粒重>穗长;胡凤灵[11]的试验结果表明:穗粒数>有效穗数>基本苗数>千粒重>有效分蘖率>最高总茎蘖数。本试验2012年穗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2013年成穗率和单位面积穗数影响较大,分析两年原始数据,2012年穗粒数普遍偏低,2013年单位面积穗数和成穗率普遍偏低,笔者认为影响小麦产量的要素中,如果哪个因素的数值较低,那么它就会成为产量的制约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时它对产量的影响就越大,这也是造成不同年份、不同学者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研究结论不同的原因;2013年株高对产量的影响也较大,也是因为该年株高普遍偏低,产量潜力不能充分表现的缘故,具体结论需要进一步验证。成穗率直接影响单位面积穗数,在本分析结果中,两年的关联序均较高,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在今后的选种中加以重视。
3.2灰色关联度分析作为快速、准确评价新品(种)系的方法,要注意品(种)系冬春性的区分,春性品种应与半冬性品种分别做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3.3为更全面有效地分析品种(系)的综合表现,做灰色关联度分析时,应加进生育期、穗长、抗病性、抗逆性等其它影响产量的因素,以便更好地选择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系)。
参考文献:
[1]刘录祥,孙其信,王士芸.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3):22-27.
[2]王士强,胡银岗,佘奎军,等. 小麦抗旱相关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1):2452-2459.
[3]曹廷杰,李伟,闫素红,等. 河南小麦新品种(系)灰色关联度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13640-13642,13647.
[4]王永士,郭瑞林,贺德先,等.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安阳市强筋小麦适宜品种筛选中的应用[J]. 麦类作物学报,2009,29(2):271-274.
[5]王昌华,张燕之,郑文静,等. 辽宁省中熟水稻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07,5:13-15.
[6]孙海潮,万金红,郭安斌,等.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组合鉴定试验中的应用[J]. 玉米科学,2006,14(2):47-49.
[7]汪宝卿,张礼凤,慈敦伟,等.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10,3:20-25.
[8]赵世春,姚曲峋,李先兵,等. 应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杂交棉新组合[J]. 中国棉花,2004,1:12-13.
[9]杜淑辉,臧德奎,孙居文,等. 木瓜属观赏品种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J]. 山东农业科学,2011,1:18-21.
[10]王英杰,庄艳,刘树才. 辽春系列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13,1:13-16.
[11]胡凤灵.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小麦产量相关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16.山 东 农 业 科 学2014,46(2):36~40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摘要:对8个小麦新品种(系)的产量和其7个主要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明确新麦系列新品种(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它性状之间的关系,为优势新品系的评价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7个因素,2012年的排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成穗率>株高>春季最大分蘖数>基本苗数,2013年的排序为成穗率>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株高>穗粒数>基本苗数>春季最大分蘖数;两年关联度均靠前的小麦新品种(系)有新科麦169、新麦212。
关键词:小麦品种(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2.63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2-0032-04
小麦产量高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对品种丰产性鉴定尤为重要。育种工作者在对小麦新品种(系)进行鉴定时,多限于对产量的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检验等方法,对与单产(666.7m2产量,下同)有关的其它性状如单位面积穗数(666.7m2的穗数,下同)、千粒重、穗粒数、株高、基本苗数(666.7m2的苗数,下同)、春季最大分蘖数(666.7m2的数量,下同)、成穗率等则采用直观分析,其分析结果相互独立,无关联性。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新品种(系)的优劣是农业科技工作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为此,刘录祥等(1989)[1]提出了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估作物新品种的方法,可以克服许多局限性,并在小麦[2~4]、水稻[5]、玉米[6]、大豆[7] 、棉花[8]、木瓜[9]等作物育种上得到应用。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2012年和2013年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新选育的8个新品种(系),明确与产量相关的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株高、基本苗数、春季最大分蘖数、成穗率等相关性状对产量关联度的密切程度,可为正确评价新品系、探寻小麦高产育种的最佳途径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新麦系列新品种(系)8个,其编号及名称见表1。
试验设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3号小麦试验田内(辉县),前茬为大豆(作绿肥掩青)。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7.0 m×1.4 m =9.8 m2,6行区。生育期内调查株高、基本苗数、春季最大分蘖数、单位面积穗数,收获后计产,对样本进行千粒重、穗粒数室内考种,计算成穗率。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其作为一个灰色系统,各农艺性状为系统中的一个因素,了解产量因素与其它农艺性状因素间的变化趋势,与产量值越接近说明关联越密切,也就是新品种选育的首选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灰色关联度分析
2.1.1数据标准化处理供试各品种(系)的主要性状原始数据列于表1。由于系统中各因素计量单位不同,不便于比较,因此,在分析中需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2关联度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品种(系)的关联度越大, 说明该品种(系)与理想品种越接近, 综合表现越好。从表4可知,品系8(新科麦169)和品系6(新麦212)两年关联度均较大,产量也分别位居第1、第2位。综合两年结果,新科麦169和新麦212表现最好,已推荐参加2014年国家和河南省预备试验,产量表现可进一步验证;新麦30和新麦31两年表现不太一致,可能受年际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新科麦168虽然两年产量位次均不高,但关联序均为4,表现稳定,已经升级到河南省区域试验,综合表现和关联序分析基本一致。新麦23两年产量及关联序均不高,但已经通过国家审定,笔者认为缘于新麦23是春性品种,其它所选品(种)系均是半冬性,可以说春性品种不适合与半冬性品种一起做灰色关联度分析。
本试验结果(表6)表明,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2012年的排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成穗率>株高>春季最大分蘖数>基本苗数,2013年的排序为成穗率>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株高>穗粒数>基本苗数>春季最大分蘖数。
3结论与讨论
3.1相关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不同学者在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域内给出不同的结论。王英杰等(2013)[10]认为辽春系列小麦对产量的贡献是基本苗数>有效穗数>株高>穗粒数>生育期>千粒重>穗长;胡凤灵[11]的试验结果表明:穗粒数>有效穗数>基本苗数>千粒重>有效分蘖率>最高总茎蘖数。本试验2012年穗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2013年成穗率和单位面积穗数影响较大,分析两年原始数据,2012年穗粒数普遍偏低,2013年单位面积穗数和成穗率普遍偏低,笔者认为影响小麦产量的要素中,如果哪个因素的数值较低,那么它就会成为产量的制约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时它对产量的影响就越大,这也是造成不同年份、不同学者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研究结论不同的原因;2013年株高对产量的影响也较大,也是因为该年株高普遍偏低,产量潜力不能充分表现的缘故,具体结论需要进一步验证。成穗率直接影响单位面积穗数,在本分析结果中,两年的关联序均较高,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在今后的选种中加以重视。
3.2灰色关联度分析作为快速、准确评价新品(种)系的方法,要注意品(种)系冬春性的区分,春性品种应与半冬性品种分别做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3.3为更全面有效地分析品种(系)的综合表现,做灰色关联度分析时,应加进生育期、穗长、抗病性、抗逆性等其它影响产量的因素,以便更好地选择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系)。
参考文献:
[1]刘录祥,孙其信,王士芸. 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估初探[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3):22-27.
[2]王士强,胡银岗,佘奎军,等. 小麦抗旱相关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1):2452-2459.
[3]曹廷杰,李伟,闫素红,等. 河南小麦新品种(系)灰色关联度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13640-13642,13647.
[4]王永士,郭瑞林,贺德先,等.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安阳市强筋小麦适宜品种筛选中的应用[J]. 麦类作物学报,2009,29(2):271-274.
[5]王昌华,张燕之,郑文静,等. 辽宁省中熟水稻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07,5:13-15.
[6]孙海潮,万金红,郭安斌,等.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组合鉴定试验中的应用[J]. 玉米科学,2006,14(2):47-49.
[7]汪宝卿,张礼凤,慈敦伟,等.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10,3:20-25.
[8]赵世春,姚曲峋,李先兵,等. 应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杂交棉新组合[J]. 中国棉花,2004,1:12-13.
[9]杜淑辉,臧德奎,孙居文,等. 木瓜属观赏品种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J]. 山东农业科学,2011,1:18-21.
[10]王英杰,庄艳,刘树才. 辽春系列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13,1:13-16.
[11]胡凤灵.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小麦产量相关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16.山 东 农 业 科 学2014,46(2):36~40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