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鹏
加强西部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 文/王鹏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做好农村一切工作最有效的基础力量,肩负着宣传和教育群众、组织和凝聚群众,以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艰巨任务。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物质基础比较薄弱、社会文化环境相对复杂、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因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许多具体问题。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实现功能转化,通过服务各族群众赢得支持和拥护,最终完成引领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1.农村人口大变动
西部民族地区的人口流动速度正在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实际上已经或者正在流出居住地,流向主要是各种资源较为丰富、经济相对较发达的邻近地区。一些有经营头脑的农民不断向城市流动,从事服务、加工或各类经营活动,甚至山区年轻牧民也开始离开牧场外出务工。西部民族地区人口变动呈现出3个特点:
(1)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大量流出,农村人口老龄化出现,但是这种流动在各地区之间不平衡。
(2)资源匮乏地区农民向各种资源富集地区流动。从调查情况来看,经济、社会服务以及语言习俗等是决定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3)农业人口流动快于牧业人口的流动。一些牧民开始搬迁到农区,而农区的农民又迁往邻近城镇。
2.产业结构大调整
西部地区农村牧区的产业基本结构是大农业和畜牧业。然而,由于气候干旱、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和生产条件差等因素影响,农牧业发展受到极大制约,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由于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不仅与土地密切结合在一起,而且正在寻找与市场中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紧密结合的途径。目前,这种结合已经完全打破了原有地域的界限,从而为当地农村的发展注入巨大活力。因而,农村基层组织服务的生产领域已经远远突破了原有的农业生产,扩展到了一切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
(1)农牧业产业升级,主要依赖科技投入、市场机制以及规模经营来提高产值和效益。农业生产的作物种植、仓储和销售,畜牧业生产的品种改良、饲养过程以及出栏销售等环节都高度依赖科技的投入和对市场信息的把握。与此相适应,农业生产者分化为经营管理人员与生产劳动者。
(2)各种非农行业发展。由于人均土地资源偏少、个体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导致农业收益下降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从事加工、运输、服务等多种非农行业。同时,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劳动密集型的小微加工企业落地人口相对集中的农村,从而为那些难以离开本村的农民提供了非农就业岗位。
3.收入不平衡
(1)从个人收入状况来看,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但人均收入不平衡、不协调,存在少部分高收入群体掩盖了低收入群体的情况。
(2)从村集体经济状况来看,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速度远低于农牧民总收入增长的速度,其根本原因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村委会缺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各类基本要素,这一现象在偏远山区更为突出。
4.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状况的差别导致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动。不管是在农区还是牧区,传统农牧业生产者已经发生了分化,虽然农牧业生产者还占有相当大比例,但是已经有大量人员从农牧业生产者中分离出来,成为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尽管山区和平原乡镇、农区和牧区,经济发达乡镇和贫困落后乡镇在表现程度上有所不同,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农民观念的变化,这种分化的趋势正在不断加速。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原有的亲缘关系和社会影响力等因素还在发挥作用,但是经济地位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对人们的社会交往产生直接的影响。
农民所从事的职业、经济收入状况、社会关系,乃至政治态度上都有逐渐分化的倾向,这种分化正在导致农村利益主体和利益来源多元化、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复杂化。
1.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
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从纵向上主要分为3级,乡镇设党委,行政村和自然村设支部,支部下再设党小组。按照党员活动的主要空间及从事的职业,乡镇党委下设的支部主要有3类:
(1)在乡镇机关、七站八所、医院、学校等机构设置支部,成员主要由财政供养的公职人员组成,受教育程度较高,综合素质比较好,党员数量比较多,党建资源比较丰富。
(2)各村设置的总支或支部,成员主要由农民组成,受教育程度不高,然而这些支部活动空间和影响面很大,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上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
(3)在一些条件成熟的乡镇,乡镇党委根据实际情况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合作社也成立了党组织。这些党组织实行属地化管理,归所在村党支部领导。
2.农村党员的基本状况
党员是农村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重要主体。目前,西部地区农村党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6类:
(1)担任村干部的党员。目前农村村干部大部分是党员,经济状况普遍较好,思想觉悟较高,在村民中有一定影响力。他们了解本村实际情况,而且多数人年富力强,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一部分党员是村党支部的中坚力量,也是引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农村“四老”人员中的党员。“四老”(老军人、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人员中大部分是党员。这些党员曾经是村里的先进分子,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过许多贡献,他们中很多人熟悉党的基本理论,对党有很深的感情,愿意为村庄建设继续发挥余热,在农村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动员能力。这一部分党员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
(3)农村普通党员。这部分党员在村里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但是由于不在村里的权力中心,这些党员往往需要村干部动员才能积极投入村里的各项事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员活动空间流动性更强,职业选择多样化趋势明显。农村普通党员队伍是党员群体的大多数,这部分人在村里表现得好坏以及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高低,对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和维护党在农民中的形象作用很大。因此,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不仅要充分动员这一部分党员,而且要把他们培养成服务村民的骨干力量。
(4)入党积极分子。虽然这部分人还不是党员,但是他们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在行动上主动向党支部靠拢,成为农村党员的重要后备力量,也是农村基层组织进行社会动员的重要依靠力量。从思想动机上来讲,这部分人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村公共事务,同时也希望谋求个人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个人的抱负。这些人普遍学历较高、年龄较青、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都很强。因此,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就必须充分做好这一部分人的思想工作,调动他们参与村里各项事务的积极性,从而使村级组织可以不断地从中吸纳新鲜血液,通过他们团结更多的村民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5)大学生村官中的党员。这一部分人思想活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有创新精神,精力充沛,工作热情比较高,因而成为农村党员的有生力量。然而,这些党员对村里的情况往往不够熟悉,而一旦熟悉了情况又要离开农村,因而作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东方自出
陈宝林/摄
(6)下乡干部党员。近些年,组织部门下派大批干部到村级组织协助开展工作,这些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党员。他们深入农村,与农民同住同吃,因而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些党员见识广、观念新、能力强、办法多。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作用,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开辟农村党建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助推力量。
1.处理好领导和服务的关系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事业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是农村各类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对农村社会秩序的构建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领导作用。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服务群众,才能真正赢得群众。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基层党组织才能自觉地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
2.注重骨干力量培养,调动各方积极性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战略转型,因而需要一支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在农村发挥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具体工作中重视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选配好支部书记,通过层层落实党建责任制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农村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农村各类组织和全体农民的积极参与,因此需要调动各方积极性,构建起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自我服务、功能健全的农村社会运转体系。
3.注重创新各类服务载体,强化体制机制建设
服务型基层组织运行方式应该建立在服务式的运行机制基础上,即以指导、服务的方式去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在具体运行过程中通过健全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保证最终的服务绩效。这就要求在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组织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服务载体,保证顺利实现为民服务的目标。
4.践行群众路线,改进工作方法
基层组织要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倾听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自觉地按照群众的需求和意愿提供服务,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与此同时,在农村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过程中还要运用民主协商、耐心说服和典型示范等方法教育引导群众,做好宣传引导、统一思想工作,为推动改革和发展凝聚力量,提供动力。
*本文系新疆自治区重点课题《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编号:10ADJ0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新疆自治区党校政治学部、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