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与爱愿:《丑小鸭》的教诲

2014-03-24 07:08:39北京郭一
名作欣赏 2014年19期
关键词:小鸭丑小鸭安徒生

北京 郭一

《丑小鸭》的写作背景

“一只奇异的小鸭因为容貌丑陋而受尽凌辱和折磨,长大后却原来是一只美丽的天鹅”(杨周翰等主编:《欧洲文学史(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77页),安徒生脍炙人口的童话《丑小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其中的名句“只要你曾经在一只天鹅蛋里待过,就算你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叶君健译:《安徒生童话选集》,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37页。本文中《丑小鸭》的引文均来自该译本,不再另注)几乎成了教室里的励志名言,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美满结局让我们坚信:“是真金子总要放光芒”,“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会成功”,“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薛金星主编:《中学教材全解·人教实验版·七年级语文(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29页)。把《丑小鸭》看成是一个直抒胸臆的励志故事,停留在奋斗和成功的意义层面上玩味叹赏,则不免只是看它表面文章,但大多数读者却对此最得会心。

“这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安徒生卑微的出身、悲惨的遭遇、不懈的追求与丑小鸭颇多相似之处,所以,丑小鸭在大众心目中已是安徒生生平的象征了。把《丑小鸭》作为安徒生的自传来解读也是一条门径,因为他的许多童话都有自传的影子,可以说自我象征是安徒生童话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丑小鸭》当作安徒生的传记来读,意味着就只能从作品中看到我们耳熟能详的安徒生的身世或生活片断。仅仅读出这些内容,可以说是买椟而还珠,既没有领会《丑小鸭》深刻的人生反省意义,也没有理解它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这种将童话当作现实主义文学来解读的做法可谓不得要领,难以得其真谛。

仔细阅读文本,即使我们对安徒生的身世和《丑小鸭》的写作背景一无所知,也同样会产生既悲凉又温暖的阅读感受,这说明在其中除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外一定还有别样的寄托。

童话与其他的艺术作品一样,也是对社会人生的能动反映,是写人的,而且是为人而写的。在这个充满对立和冲突的世界上,它也没有超然物外,成为一种与人的生存状况和命运毫不相关的游戏之作。《丑小鸭》中描绘的充满可怕的喧嚣与争斗的“养鸡场”,小鸭饱尝误解与伤害因而备感孤独和艰辛的生命旅程,都是人生真实处境的象征。《丑小鸭》正是以故事的形式提出并试图解决如何面对生存困境的问题。直面人生的困境,救世与爱愿,是《丑小鸭》的旗帜、灵魂和眼睛。若不能抓住此点总览全篇,而由一般社会人生的观念作寻常解释,则难得其真义。

19世纪的北欧小国丹麦,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块距离遥远的土地,更是一种陌生的文化—— 一种深受基督教及其《圣经》影响的文化,《丑小鸭》就诞生在这里。所以,它才呈现出情深意长的宗教性意蕴,表现出所谓的“思想的局限性和消极情绪,宣扬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宣扬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提倡不分是非的容忍和和解精神”(李赋宁等主编:《欧洲文学史》第二卷,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452页)。如果漠视或者抗拒这种来自异质文化的“思想的局限性和消极情绪”,我们就难以真正进入《丑小鸭》的精神世界,就无法准确理解它的教诲。

以《圣经》为视角对《丑小鸭》的解读

受制于主客观条件,人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片面的、武断的。因此,小鸭看到了一个充满观念之争的世界。一只老母鸭曾经误孵过一只吐绶鸡蛋,所以她就认定全世界只有两种蛋——鸭蛋和吐绶鸡蛋。母鸡认为一个动物不会生蛋,就不配发表意见;猫咪认为,一个动物不能拱起背,发出咪咪的叫声和迸出火花,“那么,当有理智的人在讲话的时候,你就没有发表意见的必要”。小鸭们和鸭妈妈关于世界大小的争论,猫咪、母鸡和老太婆关于“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判断,都源自其对世界“坐井观天”式的观察和“盲人摸象”式的体验。这些难以避免的偏见,正反映出人类生存的有限性。

人不仅有限,而且有罪。

这样,他们就到养鸡场里来了。场里起了一阵可怕的喧闹声,因为有两个家族正在争夺一个鳝鱼头,而结果猫儿却把它抢走了。

“你们瞧,世界就是这个样子!”鸭妈妈说。她的嘴流了一点涎水,因为她也想吃那个鳝鱼头。

小鸭面对的是一个可怕的、喧闹的世界,其中不仅有观念之争,更充满了利益之争。对“鳝鱼头”所象征的物质财富的争夺,以及人的灵魂在物质世界的迷失,源自人与生俱来的贪婪。

小鸭出生之前是一枚“老也裂不开的蛋”,出生后又是一副“大得怕人”的丑相。别的鸭子说:“呸!瞧那小鸭的一副丑相,我们真看不惯!”因为“他长得太大,太特别了”,“因此他必须挨打”!鸭子狠狠地啄它,鸡和猫看不起他,因为他不能生蛋,不能拱起后背发出咪咪的声音和迸出火花。那个“最有声望的人物”——“有着西班牙血统,腿上有一块红布条的老母鸭”——曾经以貌似怜爱的口吻说:“他们都很漂亮,只有一只是例外。这真是可惜。我希望能把他再孵一次。”老母鸭彻底否定了小鸭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他就是傲慢的人类的化身。以强者自居,随意否定别人,对弱者和他者表现出咄咄逼人的狂妄,这里的动物世界不就是骄傲自大的人类的写照吗?《丑小鸭》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中许多我们不自知、不敢想的状态。它以夸张、变形的艺术形式描述我们所熟稔的人和事,令人突然产生一种陌生感和疏离感,从而呈现出“人生在世”的令人震惊的本质。

《丑小鸭》告诉我们人有限,人有罪,但最重要的是——人有救。这就是我们读它时感觉既悲凉又温暖的原因。

小鸭没有因他人的咬、啄、踢、打而怀恨在心,在孤独和困苦中,他没有丝毫的怨恨,只有谦卑。面对他人的无知与自大、狂妄与骄傲,甚至偏执与粗暴,他只有宽容的谦卑,即使他太累了、太丧气了,还要“一下转向这边,一下转向那边,尽量对大家恭恭敬敬地行礼”,表现出“不分是非的容忍和和解精神”。宽容与谦卑是爱的本质,也正是群体生活、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丑小鸭从容恬淡、谦卑顺从,以爱的向往抚慰自己、照亮自己,以爱的努力去制作方舟使自己在困境中得以超越与救赎。

小鸭在其他动物的喧闹和争夺中,毅然转过身去,“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上去好”,也因此,他为自己“找到出路”。

这时,他想起了新鲜空气和太阳光。他觉得有一种奇怪的渴望:他想到水里去游泳。

一天晚上,当太阳正在美丽地落下去的时候,有一群漂亮的大鸟从灌木林里飞出来,小鸭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美丽的东西……他不知道这些鸟儿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要向什么地方飞去。不过他爱他们,好像他从来还没有爱过什么东西似的……小鸭认出这些美丽的动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被他们杀死,要比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鸡场的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受苦好得多!”

小鸭对“新鲜空气”的渴望,意味着对一个没有喧嚣与争夺的宁静世界的向往。“光”是《圣经》里的中心意象,比喻上帝对世人的爱,像普照大地的、温暖的阳光,它在《丑小鸭》中象征着一个充满爱的光明世界。“水”和“洗礼”在《圣经》中代表着新生与复活,小鸭“到水中游泳”的渴望,意味着他对于一个自由发展、自由选择、自由生息的新世界、新生活的向往。这一切向往都是爱的向往。

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这些动物看到他,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游来。“请你们弄死我吧!”这只可怜的动物说。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待着死。

这里,美丽的天鹅就是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的象征。向这些美丽的天鹅飞去,象征着小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努力,象征着小鸭那谦卑而虔诚的“爱的向往与努力”。爱,他愿意为之而死,他也借此而生——当他低下头来等待着被啄死的时候,“他在这清澈的水上看到了……一只天鹅”!“许多大天鹅在他周围游泳,用嘴来亲他”,他成了“美丽的鸟中最美丽的一只鸟儿”,这时,“太阳照得很温暖,很愉快”。这在《圣经》中早有教导:“凡想保全性命的,必丢失;凡奉献生命的(由于对自我的爱),必真正救活性命。”(《新约·路加福音·耶稣预言受难和复活》)

人生如此孤独艰难,但丑小鸭从来没有绝望和放弃,是因为有爱,有爱的向往与追求。人生处境越是艰难,爱愿就越是强烈。在苦难的极限,他拥抱了上帝,拥有了本来意义上的宗教情感。当小鸭低下头来等待被啄死的时候,他变成了白天鹅,这一结局既生动地描绘了爱愿实现的艰难过程,也形象地展示了爱愿实现的幸福状态。

如果我们能更上一层楼来俯瞰人生、观察人类,就会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是“丑小鸭”。孤独与困苦是人类的永恒境遇,它来自人的认识和肉身的限制,来自以自我为中心的自大与骄傲,即人的“有限”与“有罪”,而这种人类存在的困境,无关阶级与政治。“有限”与“有罪”的人无法解放人的“有限”与“有罪”,犹如人不能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拎起来一样,只有皈依上帝的爱才能得到救赎。如果不理解小鸭也即人类的孤独和困苦,就无法理解他的“顾影自怜”和“逆来顺受”。无论是个人的精神自救还是作为弱小民族的救世,基督教无疑都具有极高的可资借鉴的价值,诸如情感上的爱心和行动上的牺牲精神。所以,对《丑小鸭》中的宗教精神和情感力量,一概以“思想的局限性和消极情绪”论处则失之偏颇和轻率。

《丑小鸭》的精神价值

透视人性,唤醒良知,这是《丑小鸭》宝贵的精神价值所在,所以它著名,它流传。对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的刻画,体现了安徒生克制而谦卑的人生态度和深厚而虔诚的宗教情感,是他从《圣经》中受到启发并用他的全部人生经验和理想铸造的堪称完美的艺术典范。

安徒生曾经说过:“人生就是一个童话。我的人生也是一个童话。这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安徒生:《真爱让我如此幸福》,流帆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1页)《丑小鸭》不仅警醒人们反思自身的“有限”和“有罪”,更把同情与关爱这些人类基本的价值观艺术地传达给了读者,包括承载着人类希望的小读者和对孩子施以影响的大读者,所以,《丑小鸭》也是温暖我们、照亮我们孤独人生的“阿拉丁神灯”。

猜你喜欢
小鸭丑小鸭安徒生
安徒生的世界
智救小鸭
跳高者
丑小鸭的蜕变
快乐语文(2018年25期)2018-10-24 05:39:08
小鸭
《丑小鸭》后传
时光浸染安徒生(外四首)
散文诗(2017年22期)2017-06-09 07:55:24
营救小鸭
《丑小鸭》续编
小主人报(2016年1期)2016-12-01 06: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