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时代,智能手机要三模还是五模?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4G是否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时代,是否先看看三模还是五模的问题?
3G的演进造就了智能手机,造就了WCDMA的普及。4G用什么支撑?如果只是上网速度更快,再快也没有WIFI快,在WIFI已经在办公室和家居普及的时候,这个卖点就不够吸引了。
任何的技术标准的普及,必然是以产业环境的成熟为条件的。而被期以重望的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本应是成为推动消费者更换设备的理由,但又犹抱琵琶半遮面。
那么三模还是五模,从去年到今年的反复,让人不得不思考背后的原因。因为五模适配复杂生产成本高,所以在2013年全力支持三模手机的发行,又因为三模手机不能国际漫游,所以2014年非五模手机不与再入库。一时之间,仿佛芯片的工作模式成为4G普及的最大障碍。
诚然芯片是智能时代的核心,透过表面看现象,国际漫游只是托辞,寻找一个能激发产业价值的方式才是目的。改变标准,增加开发难度,增加产品售价,肯定不是这个事情的初衷。
在欧美,4G的普及是运营商简单的技术升级和套餐资费增加的手段,让更多的人使用更多的流量,同时提高套餐的价格。也不会看见媒体炒作4G会改变用户的生活,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是降低流量单价的同时包装成更加昂贵的套餐的手段。尼尔森称,“尽管39%的4G智能手机用户称4G是影响他们采购决定的一项因素,但只有8%认为4G是最重要的因素。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用户相比,4G对数据卡或移动热点用户更为重要。”
中国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暂时不能支撑这个欧美模式,需要在准备得更加充分的情况下才更具备冲击力。络,要不限制尝鲜用户短期的数量争取更多时间完善产业环境。
如果是手机厂商,全模式匹配的型号的开发是必须的,因为需要使用更加昂贵的芯片,单纯的硬件炒作已经不足以支撑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软硬结合,增值服务,性价比已经不再被关注,更好玩才是智能手机新增90后用户关注的点。
如果是方案商,开发成本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仅仅停留在系统匹配和软件预装的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将目标用户的移动互联网使用融合在整个系统中去,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iOS的成功也是源自简单操作的实现。
如果是渠道商,份额进一步被运营商和电商蚕食,虚拟运营商牌照能发挥的作用,是成为运营商的延伸还是提供有价值的互联网服务商,这会成为重资产和轻资产模式的选择。也会在未来继续发酵迎来不同的挑战。
五模十频只是技术门槛,商业模式才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因素,不确定的是行业瓶颈的突破会是在今年?
(消息来源:凤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