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于胸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4-03-23 07:16尹成会
中外医疗 2014年33期
关键词:重症量表心理

尹成会

四川省广元市中医院外三科,四川广元 628000

心理护理于胸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尹成会

四川省广元市中医院外三科,四川广元 628000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于胸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就诊于该院的200例该类患者,随机分作两组:一组定义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另一组定义为观察组,予以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SF-36量表评分、并发症以及医疗纠纷等。结果 护理之后,在总健康评分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73.7±1.4、79.3±1.3;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 15%、5%;在医疗纠纷发生率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0%、4%。结论 对于胸外科重症患者而言,予以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大幅改善其心理状况,有助于患者的尽快尽好恢复,同时还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

心理护理;胸外科重症患者;应用观察

重症胸外伤患者大部分属于多发伤情形,除去明显的躯体创伤之外,普遍合并一定的心理应激反应[1]。在治疗和护理该类患者的过程中,假若只注重躯体功能的恢复,而没有很好地解决患者心理问题,那么患者预后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形成心理障碍。所以,重视并做好该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也便显得尤为重要了。随着心理学和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对接受患者术后心理状态予以了解,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已经发展成为护理工作中关键的一环。这一点已经获得广大医院及医护人员的普遍认可。有鉴于此,该研究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就诊于该院的200例该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两组:一组定义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另一组定义为观察组,予以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SF-36量表评分、并发症以及医疗纠纷等,揭示心理护理干预在该类患者护理工作中所具有的积极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就诊于该院的200例重症胸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3例,女77例,年龄15~88岁,平均35.4岁。入选标准:神志清楚,没有精神病史,初中以上学历,愿意配合量表调查以及心理干预治疗。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作两组:一组定义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另一组定义为观察组,予以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男63例,女37例,年龄16~87岁,平均34.6岁;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15~88岁,平均36.1岁。由此可见,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保持病房光线平静柔和,环境整洁舒适,空气流通,避免强光或噪音等环境增加患者的烦躁情绪。胸腔引流管、胃管、尿管等引起不适时,应妥善固定,术后取半卧位,既有利于引流,又可以减轻切口张力,从而减轻疼痛拉剖。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是否出现红肿或脓性分泌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切口定期换药,若有感染,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抗生素治疗。开胸术后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对病情严重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帮助定时翻身和变换体位,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或脱落导致肺栓塞等。严格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给予必要的健康指导。

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详情如下。

1.2.1 基础干预 接待患者入院时,详细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家庭、亲友以及社会关系等,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将要实施的心理干预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在护理工作中,应语言和善、神情关切、态度诚恳、动作轻缓,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感受以及认识,从而实现对其不良心理状况以及行为习惯的有效改善,引导患者建立一个有助于康复的积极心理状态[2]。和患者展开深入沟通和交流,对患者当前遭遇表示适当的同情以及理解,及时而准确地了解患者一系列生理上以及心理上的需求。另外,还应重视并做好温馨病房的营造工作,如保持病房光线平静柔和,环境整洁舒适,空气良好流通,防止强光以及噪音等不良因素影响患者情绪。

1.2.2 认知干预 对重症胸外伤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教育干预。护理人员平时注重相关知识的积累,并以此为基础,全面、细致、耐心地解答患者的一系列疑难问题,与此同时,还应将一些成功的胸外伤手术案例讲给患者听,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改善他们的精神状况,让患者充分意识到主动配合治疗以及护理是十分必要的,能够促进疾病尽快尽好恢复,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决心和勇气[3]。

1.2.3 行为干预 对患者行为进行积极干预,可采用如下几种做法:①放松训练;②深呼吸训练;③音乐疗法;④暗示疗法;⑤暴露疗法等。于每天下午3点左右,选择治疗护理工作相对偏少的时段开展心理干预工作,为患者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指导患者正确深呼吸,将全身肌肉充分放松下来,心中幻想一些积极的、正面的东西,如宜人的风景等,每次保持在15 min左右。每一位患者应结合自身病情先后完成大约10次此类行为训练[4]。除此之外,还应结合患者身体状况鼓励和帮助患者适量床下活动,从而避免褥疮的发生。

1.2.4 情绪干预 指导并帮助患者保持正面情绪以有效抵制负面情绪,从而帮助躯体各项功能得到积极明显的调节。让患者知晓焦虑、抑郁以及恐惧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将会给治疗效果带来何种消极影响。善于察觉患者情绪波动以及心理不良变化,指导并帮助患者采取相关措施予以积极地自我调整,如多想一些美好的事物或回忆,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和勇气,接受创伤这一现实,主动配合医生及护理人员的工作,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心理障碍的出现[5]。

1.2.5 家庭社会支持疗法 患者出现心理障碍和家庭支持 (主要包括配偶、父母以及子女支持等[6])之间存在直接的内在联系。理想的家庭支持将会给患者带来积极的精神安慰以及心理支持。应让患者身边的人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心理干预的原理以及操作,并在陪伴患者的过程中,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行动,从而更好配合护理人员心理干预工作的开展,为患者营造一个积极的、健康的恢复环境。

1.3 评价方法

在心理护理前后,以两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健康调查简表(即SF-36量表)对患者予以科学而有效的评分,SF-36量表的评分内容包括以下8个维度:①生理功能;②生理职能;③躯体疼痛;④总体健康;⑤活力;⑥社会功能;⑦情感职能;⑧精神健康。该量表在一般患者的评价中表现出了较为理想的效度以及效度。

术后并发症:患者手术之后发生出血以及心率失常情况。

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对手术之后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信息予以统计、整理和分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涉及的相关数据予以处理;在计量资料方面,采用()予以表示,采用t予以检验;在计数资料方面,采用%予以表示,采用χ2予以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SF-36一系列评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护理后,在SF-36一系列评分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比较

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对照组为15%,观察组为5%,χ2=5.694,P<0.05;在医疗纠纷发生率上,对照组为30%,观察组为4%,χ2= 8.657,P<0.05。

3 讨论

重症胸外伤大多发生在意外情况下,患者普遍在尚无充分心理准备的条件下便被迫进入一种应激状态。骨折产生的疼痛、胸腔引流管的不良刺激、术后创伤导致的应激,均有可能造成患者心理状态失衡,发生该问题后,如果不予以及时且有效的干预,那么将会诱发各种生理及心理问题,严重情况下,甚至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据相关报道显示[7],由于意外创伤而住院治疗的患者往往表现出较为严重的PTSD,伤后1个月PTSD出现率高达1/3。

重症胸外伤患者普遍存在的应激反应主要包括:①极端焦虑,安全感缺失,情绪消极,不同程度的恐慌;②创伤场景的回忆反复且清晰地出现;③心血管、胃肠道以及呼吸道等存在不良症状。使用SF-36量表对200例该类患者伤后心理状况予以评估,发现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强烈不安情绪将会导致患者发生心理障碍,造成身体机能减弱,甚至消极配合治疗。大部分人发生意外创伤后将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悲观反应,提供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可以引导和帮助他们尽快走出阴影,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欧洁梅等人曾选取60名胸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8],并予以系统研究,结果发现,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收缩压(40.75±8.00 VS 132.4±18.3,单位:mmHg)、舒张压(70.6±13.5 VS 72.7±9.8,单位:mmHg)以及心律(79.7±10.1 VS 95.6±11.3,单位:次/min)等方面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开展心理干预的前提条件。护理人员应借助良好的语言、态度以及动作给患者施加正面的积极影响,指导并帮助患者建立一个有益于治疗和恢复的理想心理状态。对患者心理状态予以实时监测,同时指导患者采取相应的办法以实现积极的自我调整,强化对创伤的认识和适应,鼓起战胜病魔的勇气,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和减轻心理障碍。干预可以及时且有效地矫正患者各种不良行为,使其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对认知施加积极影响。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调节患者机体功能,稳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症状,引导并帮助患者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正确指导患者适应性行为。对于缺乏社会支持的患者而言,其面对一系列急性应激时更加容易出现以焦虑、抑郁为代表的诸多负面情绪,这将会给患者的身体机能(尤其是免疫功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对重症胸外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时,应积极利用家庭支持这一积极影响因素。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比较[分,()]

组别 躯体角色 躯体功能 机体疼痛 生命力 社会功能 情感角色 心理健康 总健康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0)t P值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0)t P值34.3±1.1 35.7±0.9 0.223 0.063 86.2±1.2 87.4±1.3 3.589 0.033 18.7±1.5 18.8±1.2 0.078 0.132 78.8±1.3 84.9±1.1 4.321 0.032 20.9±1.7 19.9±1.5 0.258 0.071 74.3±1.2 85.3±0.8 3.698 0.041 35.5±1.1 36.2±0.9 0.364 0.083 73.5±0.8 83.3±0.7 5.687 0.013 17.8±1.3 18.1±1.4 0.458 0.076 79.5±1.5 85.2±1.3 4.665 0.006 13.5±0.5 14.4±1.2 0.102 0.059 65.8±1.5 74.9±1.1 3.543 0.019 10.5±0.9 11.9±0.7 0.347 0.432 77.4±0.8 86.5±0.6 3.897 0.012 49.4±1.1 48.7±1.3 0.856 0.097 73.7±1.4 79.3±1.3 5.559 0.027

目前由于医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心理护理工作中,让护患双方能够达到彼此配合的一种心理效果,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并且现已广泛被医护人员所接受与认同。经过多年经验表明,技术护理和心理护理彼此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就其价值而言是同等的,而在特定条件下心理护理要比技术护理所发挥的作用要好一些,目前在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关于术后疼痛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在特定条件下心理护理一般比技术护理的作用好一些。总而言之,采用心理干预方法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胸外科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可以使该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症状积分明显降低,使患者在围手术期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手术治疗效果得到充分保障。

[1]高宝红.120例外科疾病心理护理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4):96-97.

[2]李红樱.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00例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1(17):4166-4167.

[3]张秀燕,袁爱华,李毓阳.心理护理对胸心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焦虑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9):1291-1292,1296.

[4]穆娟.心理护理在外科重症监护室中预防和减少ICU综合征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9):108-109.

[5]刘丽媛.外科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77-78.

[6]张文勤.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73-2674.

[7]尹小娟.人文关怀与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运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4):129.

[8]苏素真,张志勇,刘章簪.分级心理护理对腹部外科手术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13(4):63-64.

R758.733

A

1674-0742(2014)11(c)-0177-03

2014-08-16)(

2014-08-26)

尹成会 (1977-),女,四川广元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外科护理。

猜你喜欢
重症量表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