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汤重南
安倍政权与中日关系
◎ 文/汤重南
2012年12月26日,日本自民党安倍晋三再次组阁,至今已一年多,中日关系依然延续了民主党野田内阁时期的“冰冻”状态,而且日甚一日地在进一步恶化。
安倍上台后,他本人及其阁僚们的言行,不断激起中、朝、韩等国政府和民众的愤慨和批判,其历史认识和历史观亦令曾受日本侵略的国家、人民忧心不已。最典型的事件就是安倍公然在2013年12月26日参拜靖国神社。这表明,安倍政府在错误认识和错误对待侵略历史问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中日对侵华战争历史认识的不同
(1)中国的态度和认识。
其一,确认历史事实和战争性质。历史事实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进行了长达15年的侵略战争;中国进行了15年的反侵略抗日战争,最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因此,应该如实地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暴行和给中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其二,对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普通军人、百姓做严格区分,采取不同的政策对待:战后中国审讯、判处了在押的日本战争罪犯,并经过改造教育,使其重新做人。在1956年分三批将全部1062人释放、送回了日本。中国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善待日本普通军人、百姓。最突出的、感动世界的有两大代表性事例:一是1946-1948年的“葫芦岛大遣返”(只是遣返地之一),将105万在华日本军人、侨民由辽宁葫芦岛乘船平安送回日本;二是对日本在中国东北150多万“移民” 于1945年所抛弃的上万遗留孤儿,宽厚、人道的中国人民,将他们收留、抚养成人(甚至已有不少是第二代),并从1970年代末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陆续回到在日本的亲人家里。
其三,对美化侵略战争、为侵略战争翻案的日本政要、日本右翼势力进行揭露、批判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其四,教育中国人民,绝不是要对日本复仇,而应该不忘历史、面向未来;为增强中日关系,加强中日交流,维护东亚、世界的和平而不懈地努力。
(2)日本的认识和态度。日本对战争的认识和态度,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是有区别的。笔者主要以1980年以来日本政府和右翼保守势力为对象进行叙述。
其一,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侵略历史。其代表性理论主要有“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南京大屠杀虚构论”、自由主义史观等;主要表现在:至今日本还没有一次正式的、书面的承认发动了侵略中国战争的官方文件;没有一次正式的、书面的向中国表示真心道歉、谢罪的官方文件;没有进行过一次正式的、实实在在的对中国、对中国受害人的战争赔偿。
其二,政府审查、批准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历史教科书,多次酿成“教科书事件”。
其三,不断发生日本政要参拜供奉有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风波。
其四,对具有加害者、受害者双重身份的国民,不断加强受害意识教育,几乎每年在广岛举行纪念活动、世界市长会议等;刻意淡忘历史、歪曲历史,造成日本国民缺失侵略、加害意识的严重后果。
其五,较为突出的有代表性的不能正视历史的人物,日本总理大臣就有三位:中曾根康弘、小泉纯一郎和安倍晋三。
2.中日历史认识的相同点
(1)在对日本人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方面有一定的共同认识。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再声称和表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极大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祸害,日本人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2)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遭受原子弹轰炸所造成的惨重损失表示同情,也承认日本是原子弹的受害国;中国政府和社会团体几乎年年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参加广岛的纪念会议和活动,在反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禁止原子弹氢弹的态度方面也是相同的。
安倍上台后,本来可以停止野田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购岛”闹剧,但安倍政府不仅错失良机,而且更显强硬、蛮横,不断发出挑衅言行。
1.从根本上说,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完全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窃取侵占造成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历史遗留问题
中日钓鱼岛主权归属争议,不仅关系到日本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而且涉及到如何对待《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书》所确认的二战后处理日本领土、战后国际秩序问题,还关系到日本政府是否遵守国际诚信、承认和履行在《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的承诺等重大的、根本性的原则问题。钓鱼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主权属于中国。
2.日本对我国钓鱼岛演出“购岛”闹剧是猖狂的反攻倒算
对我国钓鱼岛,日本政府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在2012年7月至9月,宣布实施“购岛”、“国有化”,演出了一场闹剧。这场闹剧,从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登台开始,到一意孤行的野田政府下台落幕,直至今天安倍首相顽固蛮横地续演着尾声。这是对《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公然无视和挑战,是对战后国际秩序和国际正义猖狂的反攻倒算。
1.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建立
实事求是地分析,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06年10月第一次组阁伊始,即来华访问,是日本将中国作为首访国的第一位首相。这次访问被称为“破冰之旅”。中日双方达成一系列共识,特别是明确了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主要涉及四个方面:
(1)维护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日本提出构筑“自由与繁荣之弧”,即用自由与民主的价值观把原苏联的一部分和东欧的一部分与亚洲接连成弧。新世纪以来,美国的战略重点从西方转移到东方,也是这个弧。但是,这个弧是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地区,是矛盾和冲突最多的地区。因此,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
水乡旖旎
始建于1086年的古镇周庄,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西南部,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董年龙/摄 和中国,要发展好亚洲的大环境,都必须维护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而不应把它作为对付对方的筹码。
(2)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亚洲地区的区域合作与其他地区相比是最滞后的,没有区域合作,区域内部的问题就很难解决。在亚太经济合作和东亚经济合作中,各国相互争夺主导权,对实现区域合作是不利的;各自应该有个恰当的定位,取长补短,加强协调。
(3)加强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合作。环境问题是没有国界的,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阔。
(4)妥善处理中美日关系。中美日要抓住世界经济中心在亚洲的机遇,解决亚洲地区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在这个层面上,中日双方都需要调整自己的政策。
2.中日两国是搬不走的永远的邻居,钓鱼岛问题也不是中日关系的全部
当今的时代,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依然是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安倍政府逆潮流而动,绝没有好结果。只能改弦易辙,修补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才是明智的。
3.中日关系的前景从长远看仍然是谨慎乐观的
中日两国永远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潮流之中,只要我国持续发展,实力不断增强,虽然中日间将长期存在矛盾、摩擦、竞争,甚至对抗,但中日间尚不至于出现最严重的局面,中日关系仍会长期、稳定地向前发展。中日关系的发展,只有遵循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才能不断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从而推动政治军事、经济贸易、文化科技关系的全面发展。而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又更要求夯实政治基础,这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的良性发展是具有战略性的。为防止中日关系停滞和出现倒退,中日双方一定要积极进行对话,加强沟通,尤其是高层政要,要顺应时代潮流,勇于突破,才能重开新局面,出现改善和发展的良好新局面。
综观安倍的对华外交政策和当前的中日关系,笔者提出以下五点认识:
1.对中国而言,要辩证看待当前世界和中国形势
既要力避两个极端,又要正视现实。这里,主要应该从清醒、冷静,特别是从特别防范方面考虑。一是虽然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受挫、处于低潮的态势,依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既是和平发展为主导,也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时期;既是中国走向复兴、富强的大好时代,又是中国备受围堵、遏制、打压和妖魔化、抹黑、唱衰的艰难时期;既是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又是充满危机的困难时期。二是我国暂时面临的两个严峻的形势:与周边国家关系严峻,国内形势严峻。三是金融受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影响,外交受亚太地区安全局势影响,舆论受新媒体影响巨大;四是美国并未走出危局,欧洲仍处困局,中东依呈乱局,东亚凸显变局。这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大背景和出发点。
2.对日本不能正确认识、对待侵略历史的问题,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是不好解决的
钓鱼岛主权争议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无法解决的。而在增强互信、互惠,构筑中日战略关系问题上,却是双方都有需求,可以合作共赢的。
3.中美日三角应该总体动态把握
我们应该更深入地思考:当今的美国、日本,是上升、攻势为主导,还是衰退、守势为主导?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日本的正常“普通国家”诉求就不可化解而只能引发对抗、冲突?如何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如何建立东亚两强并立、和平、互利的关系,考验着两国,更需要两国的努力和聪明、智慧。
4.海峡两岸都是中华民族的血肉同胞
我们应该处理好两岸关系。没有理由再让人为设置的禁区和空白继续存在,而有千万个理由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5.关键的关键,是坚持和平发展,从容应对东亚和世界风云变幻
只有抓住机遇,排除干扰,迎接挑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编辑:黄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