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英峰
一、装备规划评估机制的建立
(一)装备编制规划必须与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特点相适应
消防部队主要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因此,装备规划建设必须与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特点相适应,坚持因地制宜,既注重装备数量的积累,更注重装备结构和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必须根据整个城市或地区的消防保卫形势和特点,对辖区进行战区划分,按战区布局编制规划,然后再根据战区规划制定各行政区(支、大队)的购置计划。
(二)装备编制规划要进行专家论证,避免重复建设
有些地区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购置消防装备,但盲目购置的一些高技术装备,常导致装备结构极不合理。因此,要组织专家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听取基层中队官兵的意见,征求驻地政府保卫部门的建议,避免重复建设。
(三)装备编制规划要尽量保证各类装备的系列化供应
所谓装备的系列化供应,是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保证质量和合理价格的前提下,同一类装备尽可能选配同一个品牌优质的和成熟的产品,以便于广大官兵根据以往经验和习惯在最短时间内熟练驾驭新装备,形成战斗力。
二、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
(一)成立消防装备专家评估库
专家评估库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装备建设规划,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在众多消防品牌内,选择质量优良、技术先进、价格合理、售后服务周到的消防产品,组成本省的消防产品采购库。全省消防部队只能采购消防产品采购库里的品牌,消防装备专家评估库对消防产品采购库负全责。
(二)成立消防产品采购库
设立消防产品采购库,可以减少各支队重复挑选论证消防产品的麻烦,既能保证消防车辆装备的质量和价格,又能促进全省各支队装备器材结构、类型、操作的一致性,有利于全省跨区域灭火救援和战勤保障。
(三)重视装备建设与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
装备建设事关部队建设大局。装备管理事关灭火救援战斗成败。因此,必须培养造就一支精通业务、善于钻研、懂得管理、廉洁自律的人才队伍方能胜任。
三、装备维修保障机制的建立
(一)建立可靠的售后服务和技术保障体系
签订车辆器材采购合同时,必须明确厂家售后服务的范围、时间及方式,明确厂家定期巡检、定期培训、定期回访制度。一旦车辆器材出现问题,确保第一时间得到维修,不影响执勤备战。
(二)尝试建设消防装备维修的网络系统
以总队为单位,开通消防装备维修网站,组织专家队伍开展网上维修技术指导,在线诊断车辆装备病因,实时解决疑难杂症,形成资源共享,提高对消防装备的管理水平。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维修人才队伍
以支队为单位,依托战勤保障大队,组建专业的装备维修保障分队,邀请地方专家专业培训,打造过硬的专业维修队伍,负责定期巡检维修各中队车辆装备。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战勤保障新体系
(一)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保障力就是战斗力”的思想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发生特大火灾、特大交通事故、大型抢险救援、大规模群体事件等的几率增大。面对日益严重的灾害事故,单靠公安消防部队现有的警力和常规、普通的器材装备,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应急救援的需要,因此,建立现代、高效、快速的应急救援机制及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战勤保障机制已迫在眉睫。
(二)依托政府领导,实现部门联动,实现大保障
消防战勤保障必须纳入政府应急保障范围之内,要请求政府从政策上、经费上给予支持,保证战勤保障大队的正常运转。同时,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组织公安、城建,安监、卫生、市政、供水、供电和供气等政府职能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组织演练,将消防战勤保障纳入到政府应急救援体系中,确保实现社会化战勤大保障。
(三)依托社会资源,实现社会化保障
要掌握社会相关信息,将本地区、周边地区和全省范围内的社会救援力量、社会应急救援体系等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与大型食品超市、帐篷商店、消防器材经销商等签订代供保障协议,建立社会联勤保障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当作战需要时,通过启动社会保障预案,调集相关联动单位的装备、机械、物资等,为作战提供保障。
(四)改革传统保障模式,发挥最大效益
消防战勤保障体系建设,要改革传统的保障模式,把移动性保障、集中性保障和主动性保障作为建设的重点,坚持“应急突发事故发生到哪里,保障就跟到哪里”的方针,重点突出战勤保障的灵活机动性,打破辖区、地域界线,在保障预案、战斗编程、操法训练、指挥调度、备勤值班上下功夫,使日常性保障向作战现场保障延伸,逐步形成专业化、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保障机制,为打赢现代条件下应急处突战斗提供有力的保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