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
摘要:
国内外不少国家和发达地区的社区都已经开始进行了智慧社区建设,并且取得的初步的经验和良好的效果。从政策、经济、人才、标准制定等方面,对目前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并在论述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意见,为中小城市的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参考与思路。
关键词:
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012-02
1 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对住宅楼宇、家居、医疗、社区服务等进行智能化的构建,从而形成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社区。智慧社区的提出,是从强调以技术为核心到强调以技术为人服务为核心的一种转变。以人为本,通过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更加的人性化、更加的智慧化,是智慧社区构造的目标。随着网络以及传感技术的发展,未来智慧社区将会涵括更多的便民应用。
2 中小城市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理念问题:对智慧社区概念不清,功能界限不明。目前一些地方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同志并不清楚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对其基础子系统——智慧社区——的建设更是不知所云。
(2)资金问题:融资模式不清晰,企业盈利模式未明,资金投入过大,持续投资乏力。智能社区需要社区、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平台开发商以及社区居民密切合作。目前整体的智能社区运维和管理都主要集中在社区物业管理,物业管理公司仅能提供基础的社区服务,无法进行商业元素的融合,得不到投资商与开发商的青睐。
(3)技术问题:物联网技术未完全成熟,相关技术标准不确定,核心知识产权不多,相关实际应用实践经验不足。大数据处理滞后,数据挖掘的深度、广度、相关度等均未达到商用级别;三网融合水平低,各个供应商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基础软件开发能力弱,无法适应现代化的高效、严谨、流程式的项目开发过程。智慧社区若要实际投入应用,需要大量相关MIS系统软件的相互配合、衔接、沟通、融合,同时又要保证系统运行的流畅性、安全性、方便性。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相关系统的开发尚处于各自为战状态;相关设备生产工艺与技术水平无法达到优质效果。物联网环境下的大量数据采集需要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支持,收集到的数据信息需要强大的数据库集群支持以及云计算处理,目前的技术针对智慧社区的应用还处于萌芽期。
(4)人才问题:专业人才稀缺,管理技术人才紧缺,综合型人才几乎为零。目前从事智慧社区建设的专门人材根本就不存在,大多是从自动化、管理、IT等行业转过来的技术型人才在兼职,没有或者是极其缺乏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政策的综合性人才。
(5)法律法规问题:建设全工期过程中的法律不健全。我国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产业基础薄弱、网络信息安全存在潜在隐患等问题仍较突出。
有些城市虽然重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但在工程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过度依赖国外厂商提供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甚至全权委托国外厂商建设,导致交通、能源、金融、社会管理等部门重要信息严重泄漏,危害国家安全。
我国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技术接口标准,资金来源与保障,违规处罚标准、级别与力度等诸多方面都没有成熟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据。盲目大干快上建设基础信息项目,会导致重复建设、资金浪费、问题暴露晚,危害程度高等等问题。
(6)能源问题:消耗能源过大,自能源解决方式未能实现。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等的建设需要依托高速、稳定、强大的信息传输主干网,需要依托大量的传感器设备进行数据收集,以及大量的微机械控制装备进行反馈调节。所有这些设备、线路的日常运行都需要大量的电力能源。如何让众多设备能够尽量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电,就成了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7)标准问题:与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的建设标准及数据接口标准未统一。统一标准的缺失,导致移动社区信息化统一平台建设的难题。在应用终端上,从行业到企业,各自都有自己的标准,相互兼容性差,造成宏观上把握不清,信息孤岛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相关资源不能整合应用。
(8)后期运维管理问题:智慧社区的建设不只是硬件建设的问题,还需要有各种各样运行在硬件平台上的软件系统,这些系统的开发、维护、数据采集、数据管理、业务整合、设备维护、软件系统更新、网络设备维护、硬件设备维护等工作的负责、监管、承办、申请、运营、退出机制、奖励措施、惩罚标准、法律依据、资金来源、收费标准、监管制度等问题均需要企业、政府、民众在前进中探索。
(9)其它问题:在具体的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如:内容建设监管、评价体系建立、居民使用接受度、可持续改进完善机制、个人隐私数据信息安全问题等等均需考虑和解决。
3 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建设原则。以人为本,按需建设。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智慧社区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直接体验。因此,智慧社区建设一方面要解决如何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对居民需求的响应过程中要注意认清自身的发展现状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类型社区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划实际建设。
从城市的整体规划上看,智慧社区建设可着重于对具有普适性的共性模块、机制,统一的标准(包括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对接标准、信息交换标准等)等的统筹规划。而从社区的规划设计上看,智慧社区建设则可在本社区刚性需求之外,寻求些个性化的应用。
(2)国家标准。没有标准,一切都寸步难行。这是在工程建设,尤其是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非常突出的问题。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初衷就是为了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失去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传输标准的信息化建设注定要失败。由中央政府组织建设设计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标准,如工程招投标标准,工程项目硬件施工接口指标标准,大型数据库数据采集、存储、保密标准,小区物业数据采集管理办法及标准等等。针对各省市的经济、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可以由省级政府在中央政府的高层设计框架下适当调整设计适应本地情况的操作性更强的项目实施标准。endprint
(3)法律约束。《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在标准体系方面,要制定一批物联网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初步形成满足物联网规模应用和产业化需求的标准体系;在安全保障方面,要完善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机制,增强物联网基础设施、重大系统、重要信息等的安全保障能力,形成系统安全可用、数据安全可信的物联网应用系统。
(4)人才培养。人才管理的目标是优化维护人员配置,提高运维人员素质,建立适应网络以及技术发展的人才队伍。设备与系统的使用、运转、服务依靠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专业人员的去留才是我们整个系统能否正常、顺畅、高效运转的关键。如何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同时不断培养大量的中高级应用维护人员,也是政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人才管理的具体要求体现在:制定合理的运维人才队伍机制,使运维人员能够安心、安定、有期望的长期工作,建议将智慧社区的监管运维部门设立为政府全供的事业单位编制;建立合理的运维人才队伍的用工机制,针对初中级运维人才,要有正常的晋升空间,可以采取工程系列职称晋升评价标准进行鼓励;为大量的日常运维人员购买五险一金,为家庭与社会的和谐提供条件;提供相关技能定期培训机制,信息技术的更新是日新月异的,必须不断的学习、进步、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够拥有担负智慧社区正常运转的业务能力,定期邀请高级专业人士进行内部培训或者派出到高校强势专业短期脱产学习,均可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同时也是员工感觉到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价值与上升空间。这样,整体上确保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同时也提供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5)政企民合作投资与维护。建设资金与运维资金的充裕、持久与否也是智慧社区能够健康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在智慧社区建设初期,可以由政府、企业、社区居民以5∶3∶2的比例进行投资,后期的运维资金可以按照3∶3∶4的比例由政府、企业、社区居民定期投入,由业主委员会管理资金,企业负责技术维护,政府负责监督,共同负责智慧社区的长久高效运转。
(6)试点先行,小步快跑:即便是同一座城市的居民小区,也会由于居民聚集的不同特点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选择一座城市中相对优质的若干个居民社区进行试点建设,同时还可以不断在建设过程中总结本地经验与特色,为后继的智慧社区建设积累大量的本地经验。
4 结束语
智慧社区的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站在实际的角度,按照国家顶层设计的相关规划进行展开,进而发挥出全产业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作用,带动整个社会经济与社会管理的升级与转型。
参考文献
[1]焦俊一.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探索[J].物联网技术,2013,(2).
[2]中国物联网大事记(2012年12月)[J].物联网技术,2013,(1).
[3]汪玉凯.智慧城市要有顶层设计[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3,(2).
[4]陈永梅.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建设方向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3,(3).
[5]辜胜阻.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1).
[6]邬贺铨.大数据支持智慧城市[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3,(2).endprint